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作文基本功训练-段落练习1

小学生作文基本功训练-段落练习1


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段, 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段,要注意开 头的总起句与后面的几个分述句的配合 和照应。一般的规律是: 和照应。一般的规律是:总起句里往往 有一个统领全段的关键词语, 有一个统领全段的关键词语,而后面几 个分述句的意思要围绕这个关键词语来 展开写。 展开写。如上面这个段落中总起句的关 键词语就是“各有各的” 键词语就是“各有各的”,后面的四句 话就是围绕“各有各的” 话就是围绕“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来写 这样写,段落的内容就具体了。 的。这样写,段落的内容就具体了。
一是先总写再分述
例如《海底世界》中的一段: 例如《海底世界》中的一段: 海里的动物……,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 海里的动物 ,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 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 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它动物的时候, 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它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 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 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 行。 这一段的第一句是总起句, 这一段的第一句是总起句, 总写海里的动物“ 总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 动方法” 后面四句是分述句, 动方法”。后面四句是分述句, 分别介绍海参、梭子鱼、 分别介绍海参、梭子鱼、乌贼 和章鱼、贝类活动的不同方式, 和章鱼、贝类活动的不同方式, 具体地说明总起句中所说的 “海里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 法”。
4.以物品结构为序写。 .以物品结构为序写。
例《文具盒》 文具盒》 我有一只长方形的塑料文具盒。盒盖是粉红色的, 我有一只长方形的塑料文具盒。盒盖是粉红色的,盖 面画着一个傣族小朋友,还有一只小鸟和一只小羊; 面画着一个傣族小朋友,还有一只小鸟和一只小羊;盖里 是白色的,有一只灰色的小袋,是放蜡笔的。 是白色的,有一只灰色的小袋,是放蜡笔的。文具盒里面 有两层,一层装着铅笔和钢笔,另一层装着米尺和削笔刀。 有两层,一层装着铅笔和钢笔,另一层装着米尺和削笔刀。 文具盒使用起来很方便,用手轻轻一关, 文具盒使用起来很方便,用手轻轻一关,盒边的小磁铁就 粘住了盖边的铁片,盒就关上了。 粘住了盖边的铁片,盒就关上了。 这段话是以物品结构为序写的。 这段话是以物品结构为序写的。先写文具盒的形状和 质料,接着写盒盖的颜色和图案, 质料,接着写盒盖的颜色和图案,然后写盒子里面的结构 和用途,最后写盒子的开关, 和用途,最后写盒子的开关,而且每一层都是把文具盒结 构上相关的部位连在一起写的。如写盒盖, 构上相关的部位连在一起写的。如写盒盖,写了盒盖上面 的颜色和图案,同时又写盖里层的颜色和袋子, 的颜色和图案,同时又写盖里层的颜色和袋子,这样不仅 写得连贯,而且非常具体。 写得连贯,而且非常具体。
作文基本功的训练— 作文基本Fra bibliotek的训练段落的训练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呢?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呢?
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句子的顺序。一段话先写什么, 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句子的顺序。一段话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句一句要有个先后顺序, 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句一句要有个先后顺序,不能颠 三倒四。二是要注意过渡。一段话中层与层之间, 三倒四。二是要注意过渡。一段话中层与层之间,一部分内 容与另一部分内容之间,要用恰当的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 容与另一部分内容之间,要用恰当的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 使表达的意思前后连贯。 使表达的意思前后连贯。
把一段话写连贯一般有下列一些方法: 把一段话写连贯一般有下列一些方法:
1.以时间先后为序写。 .以时间先后为序写。
例《瑞雪》中的一段 瑞雪》 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 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 一个下午。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 一个下午。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 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 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 全部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庄,全部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写景色变化。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写景色变化。先写从中午到 下午刮风的情况,后写傍晚下雪时的景象, 下午刮风的情况,后写傍晚下雪时的景象,最后写 整个大自然的变化。作者用“霎时间”作过渡, 整个大自然的变化。作者用“霎时间”作过渡,不 仅把上下两层意思紧密地衔接起来了, 仅把上下两层意思紧密地衔接起来了,而且写出了 大雪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大雪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二是先概述再举例
例《李时珍》中的一段: 李时珍》中的一段: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 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 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 走遍了盛产药材的名山。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 暑,走遍了盛产药材的名山。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 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自品尝, 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自品尝, 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 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 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这段话,第一句用“不但……还……”这个递进句, 这个递进句, 这段话,第一句用“不但 还 这个递进句 概述李时珍是怎样为写好书而努力作准备的。 概述李时珍是怎样为写好书而努力作准备的。接着举了四 个事例进行具体叙述:一是不怕辛劳,走遍名山; 个事例进行具体叙述:一是不怕辛劳,走遍名山;二是带 干粮上山,山上过夜;三是亲自品尝,判断药性; 干粮上山,山上过夜;三是亲自品尝,判断药性;四是奔 波万里,四处求教。 波万里,四处求教。四个事例具体地表达了李时珍写书的 严谨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严谨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总分式,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先总后分, 总分式,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先总后分,如 先总后分 上面例段,先作总的叙述,后从几方面进行分述。 上面例段,先作总的叙述,后从几方面进行分述。 先分后总。 还有一种是先分后总 如下面例段: 还有一种是先分后总。如下面例段:
我们扛着铁锹、推着小车来到劳动工地。老师一声 我们扛着铁锹、推着小车来到劳动工地。 令下,同学们便分成几组展开了劳动竞赛。 令下,同学们便分成几组展开了劳动竞赛。男同学个 个犹如猛虎,一马当先;女同学也不甘落后 冲锋在前。 女同学也不甘落后, 个犹如猛虎,一马当先 女同学也不甘落后,冲锋在前。 十几把铁锹上下挥舞,十几个簸箕来回传递, 看!十几把铁锹上下挥舞,十几个簸箕来回传递,十 几辆小车穿梭般南来北往。工地上, 几辆小车穿梭般南来北往。工地上,处处呈现一派生 龙活虎的景象。 龙活虎的景象。 这一段描写的是一个劳动场面。一共四句话, 这一段描写的是一个劳动场面。一共四句话,前 三句具体描述同学们劳动竞赛的情况, 三句具体描述同学们劳动竞赛的情况,最后一句总述 工地上“生龙活虎”的景象。 工地上“生龙活虎”的景象。
3.以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为序写。 .以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为序写。
例《捉鱼》中的一段 捉鱼》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水良去捉鱼。我们一个拿着小盆;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水良去捉鱼。我们一个拿着小盆; 一个拎着水桶,来到小溪边。在一处鱼多水稳的地方, 一个拎着水桶,来到小溪边。在一处鱼多水稳的地方,从两边 用泥筑坝,围成一个小水池。然后,我们用小盆往外舀水, 用泥筑坝,围成一个小水池。然后,我们用小盆往外舀水,水 越舀越少,鱼儿惊慌得乱蹦乱跳。我放下小盆, 越舀越少,鱼儿惊慌得乱蹦乱跳。我放下小盆,一伸手就捉到 一条鱼,这时候,水良也抓了一条鱼放进桶里。我俩你看我, 一条鱼,这时候,水良也抓了一条鱼放进桶里。我俩你看我, 我看你,高兴得哈哈大笑。不一会儿,我们就捉了十几条。 我看你,高兴得哈哈大笑。不一会儿,我们就捉了十几条。看 到桶里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我们的劲头更足了,又动手舀水。 到桶里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我们的劲头更足了,又动手舀水。 水舀干了,鱼儿再也没法逃啦!俩人越捉越起劲, 水舀干了,鱼儿再也没法逃啦!俩人越捉越起劲,很快捉了满 满一桶鱼,心里快活极了。 满一桶鱼,心里快活极了。 这一段话是写两个小朋友捉鱼的事。小作者按照“捉鱼” 这一段话是写两个小朋友捉鱼的事。小作者按照“捉鱼” 这件事的先后顺序,首先把时间、地点、人物简单作了交待, 这件事的先后顺序,首先把时间、地点、人物简单作了交待, 然后重点写“捉鱼”的经过:先写“筑坝”的情况, 然后重点写“捉鱼”的经过:先写“筑坝”的情况,接着写如 舀水” 再写怎样捉鱼。 何“舀水”,再写怎样捉鱼。一层连着一层把捉鱼的经过写得 有条有理,前后连贯紧密。 有条有理,前后连贯紧密。
按方位顺序写段,多用于写景状物。 按方位顺序写段,多用于写景状物。由于 观察景物的方位和角度不同, 观察景物的方位和角度不同,因而写作的方位 顺序也就随作者的观察点不同而不同。 顺序也就随作者的观察点不同而不同。有时可 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有时可以从上到下, 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有时可以从上到下, 或从下到上;有时也可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或从下到上;有时也可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还可以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 还可以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不管 按什么顺序观察和写作, 按什么顺序观察和写作,但一定要符合人们平 常的观察习惯和语言习惯。如按照“ 常的观察习惯和语言习惯。如按照“前→后→ 后 左→右”的顺序,是符合大家的习惯的,如果 右 的顺序,是符合大家的习惯的, 写成“ 写成“前→左→后→右”的顺序,就让人别扭 左 后 右 的顺序, 了。
2.以方位顺序为序写。 .以方位顺序为序写。
例《三味书屋》中的一段: 三味书屋》中的一段: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松底下卧着一只 梅花鹿。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 梅花鹿。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 背椅子,桌子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 背椅子,桌子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 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 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 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 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 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仿像。 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仿像。 这段话写的是“三味书屋”的陈设。 这段话写的是“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按空间方位顺序 来观察和描写的:书屋正中墙上——(挂着画)→画前 画前—— 来观察和描写的:书屋正中墙上 (挂着画) 画前 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四面 四面——(学生的 (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 ) 四面 ( 书桌) 东北角上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 )。这样写 书桌)→东北角上 (鲁迅用过的书桌……)。这样写, )。这样写, 一目了然,且前后连贯,井然有序。 一目了然,且前后连贯,井然有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