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阅读课堂有效学习与课堂改革公开课评课稿

高中阅读课堂有效学习与课堂改革公开课评课稿

高中阅读课堂有效学习与课堂改革公开课评课稿
课型:M5U3 First Impressions Reading II
班级:温州第八高级中学高二(13)班
教师:温州第八高级中学陈亮
评课人:温八高黄欣欣
阅读第二课时以补充标题引入:First Impression on life on AD 3008,是对课时一的总结The Impression of What. 但是教师一味担心学生出来的太慢,过早的给出提示及答案。

教师对阅读课的备课一般是花最多心思的,考虑好每个步骤的引入和导出,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的课堂的流畅性,但考虑到在实际阅读课上,学生的水平状态、教师的引导等等原因会导致课堂并不能严格按照教师的期望来进行。

在教师希望呈现一场完整课堂设计的前提下,教师往往会忽视了学生的输入输出情况,导致一味得push学生说出教师想要得答案,并一步步严格按照所设计得推动课堂进行。

这种情况在一般新教师身上比较常见。

过分得关注课堂设计,而不是学生。

本课以impression为主要线索,由标题impression on life in AD3008过渡到What is his impression? 教师直接给出课文电子邮件征文首段首两句“I still cannot believe that I am taking up the prize…I have to remind myself constantly that I am really in AD 3008”. 并让学生关注句子中的副词以回答上述问题,回答的形式为补全句子。

首先,教师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比较难以follow,回答形式却又显得过于简单,但学生没有在第一时间给出答案。

教师可以通过rephrase提问方式,更好引导学生关注副词与情感:如黑体句子中的副词,问表现了作者怎样一种情感。

而且句中are taking up现在进行时说明首两句表明的是作者对这个future trip的感受,但从第三句开始描述的又是旅行前的感受,学生在短短一分钟内明显无法体会,教师也没有引导或足够时间让学生体会。

教师设计答案为unbelievable,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且与全文没有多大联系。

Time lag和jet lag的引出也比较牵强,如用例子进行解释,或让学生自己通过context 理解效果更好,达到通过文本上下文猜词义的练习目的。

在下一部分-本课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文章找出不同时间阶段作者的impression/feelings)中,教师直接对全文各阶段进行分类,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寻找相关信息,与阅读理解题目相切合,但同时要思考是否会对学生引导过度,导致学生自己不思考为什么、怎么做,而仅仅跟着教师的指示做。

这部分的活动值得学习的是,教师从impressions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好句,并通过口头表达进行相关表达的练习。

紧接着本课进入对作者attitude to the environment 的小组讨论环节。

一次性呈现问题,有利于学生整体思考,但问题设置稍有重合,如问题1 What attitude did take to the change of the environment in AD 3008?就已经包含了问题2和问题3。

可以把2/3作为1下的分问题,更清晰明了。

现在英语课堂特别是阅读课,教师很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等。

小组合作/讨论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练习口语等,但大部分英语课上教师只给出You can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这样的指示,在没有明确指导如何更好地小组讨论(如分配任务)的前提下,学生小组讨论的效率会比较低,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加入。

也有教师作出尝试,如讨论结束后让小组推选一人回答以刺激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分词放句首以及句中恰当使用副词的句子进行赏析。

但句子的引出/设问比较牵强,大部分学生找不到教师预期想要的句子。

一部分是由于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出现偏差,对句子信息的归纳过于勉强。

本节课堂通过重新梳理作者对未来的感受和态度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的赏析模仿学习,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欣赏语言方面来讲,是一个很好地尝试;但就课堂设计来讲,设计性过强,部分问题设置不合理,导致课堂师生互动不够流畅,对于学生是否通过这节阅读课学到的东西也存在疑问。

2014/12/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