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2、在等压线图上表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
能力目标
会读简单等压线图
情感价值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
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服务于社会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
2、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教学难点
1、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三、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用动态课件演示热力环流的过程及其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和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帮助学生理解他们的运动
2、讲述法:详细讲述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和“三力”作用下的风向
3、探究法:学生课堂探究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及对生活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引入海边两小朋友的对话
林林:小明你知道为什么海边城市白天空气湿润,可是晚上却变得比较干燥呢?
小明:恩?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小明会怎样回答呢?让我们在课本中为他找到答案吧!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2.3大气的运动。
【讲授新课】[师]首先请同学们带着三个问题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问题一】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问题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问题三】大气运动按方向划分有哪些类型?(引导学生完成问题)
[过渡]这节课我们先介绍大气运动的一种形式——热力环流
[师]什么是热力环流?(强调它是一种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生]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师]那么热力环流是怎样形成的呢?(讲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注意分析同一水平面是怎样产生气压差的以及等压面的弯曲)
[探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热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渡]同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就产生大气水平运动——风
[师]产生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注意讲解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与大小)
[师]假设地球不自传,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关系如何?(强调这种假设是不会成立的)
那么高空与近地面风向是怎么样的呢?(动画展示,详细讲解形成过程,让学生在等高线图中会画风向)
[师]讲解“三力”与风速、风向的关系
『练习』
『总结』
『板书设计』
2.3大气运动
一、热力环流
(1)基本概念
(2)形成过程
太阳辐射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
(3)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二、大气水平运动—风
(1)产生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A.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
B.大小—和等压线疏密有关(疏:力小;密:力大)
(2)风向
A.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不存在)
B.高空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C.近地面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3)风速、风向与三力的关系
教学反思:『优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采用了创设情境式导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了生活中的例子,符合高中地理新课标所指出的:让学生学终生有用的地理。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突出,在讲解本节课重难点时,应用FLASH动画更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形成。
『不足』本节课内容很多,在时间安排上不能很好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使课堂互动不足;因现在上毕业班,而忽略了所授课年级对于本节课的掌握要求,所以在讲课过程中有些知识点过难,并不是高一会考的考察范围,从而导致学生很难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