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任课老师更新思想观念,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技能。
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实现创新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角色扮演法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注重提高知识应用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推动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但一些任课老师没有严格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制约教学效果提升,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从而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
1.合理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初中历史教学包含大量的历史史实,面对复杂的史实,重视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为此,必须创新教学内容设计,改变历史知识繁、难、偏的现象,通过基本知识的讲述,剖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让学生有效获取知识,加深印象。
例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学习时,对于这种抽象的内容,任课老师可以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的参战国和发展历程,让学生分析“一战”后的世界格局,让学生思考其成因和结果,体会“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国家的多极格局。
并拿出地图让学生圈出帝国主义,从而对当时的世界格局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并对历史事件重现,让学生加深印象,深刻感悟到历史的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
2.注重角色扮演法的应用新课程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任课老师则扮演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
角色扮演法由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和事件,由任课老师提供素材或话题,或者由学生编写历史话剧,然后搬上讲台。
例如,“美国南北战争”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北方资产阶级和男方种植园奴隶主,从自身利益出发,就关税、劳动力、市场、原料等进行课堂表演,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通过角色表演,既能深化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还能身临其境,提高课堂参与度,改变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并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初中历史课堂学习的兴趣,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
3.科学创设教学问题情境重视多媒体技术应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他们有效融入课堂学习,积极思考,提高学习热情。
例如,在“红军长征”学习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第五次反“围剿”、湘江战役、遵义会议、瓦窑堡会师等历史片段,帮助学生理清历史事件的脉络,对长征期间重要的历史事件有深入的认识。
然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长征的原因、经过、历史意义等内容。
通过这些问题情境的引入,能深化学生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他们思考的积极性。
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促进学生历史素养提升。
4.善于培养学生思辨技能教学中要增进师生互动,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开展思辨,对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综合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为保证课堂思辨顺利进行,任课老师应该优化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寻找他们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并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让学生统计假期去过的旅游景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旅游经历,并穿插历史知识,深化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也有利于提高历史知识应用水平。
例如,很多学生去过西安,见过秦始皇陵兵马俑,任课老师可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然后引入秦朝统一、秦朝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
同时可以将秦王扫六合的知识带入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认为兵马俑神态祥和,一些学生认为兵马俑神态威武……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分别提出不同的看法,这样有价值的教学思辨就开始了。
然后让学生积极开展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秦王朝的历史文化知识,有效开展课堂交流互动。
这样既能让学生感悟到初中历史学习的趣味性与开放性,还能促进学生的思辨技能提升,让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5.重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任课老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思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好推行和落实素质教育。
任课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初中历史课本,让学生掌握有效阅读课本和做笔记的方法。
例如,一些学生在阅读历史课本时,往往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将课本内容从头至尾阅读一遍,但仍然没有什么收获,不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这种情况,任课老师应该加强指导,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历史主干知识,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需要把握的知识要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这五个要素既是历史基础知识,也是识记的重点内容。
通过把握这五个要点,能对每个历史事件有详细全面的认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进而大大提高阅读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结束语总之,新课程改革给初中历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任课老师应该提高思想认识,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综合采取有效对策,实现教学创新。
另外还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课堂组织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1]杨碧金.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5(11):62-63[2]陈加业.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7):174[3]杨丽.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5(1):108-109第二篇:基于新课程理念初中历史教学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国家对教学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措施,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
新课程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让学生作为主体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
在新课程理念对历史教学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
本主要分析和研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历史教学新课程标准对于课程的改革和教学方面不断地深化,基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指导初中历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初中历史教学使用的教学方法大都比较枯燥,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不重视,直接影响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通过从历史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建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和方式。
1新课程理念的内涵新课程改革主要是针对教学中的难题和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新课程改革主要从教学理念、内容、结构等方面来研究。
新课程的理念对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有效的解决在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观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现在新课程的理念已经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
新课程的理念方面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历史教学课堂中的参与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历史知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支持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高历史教学的开放程度,为学生思想创新和学习思考创造便利条件。
在教学重要保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持续性,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1]2新课程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2.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对初中历史的教学方面进行创新,要创建创新性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初中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综合素质和能力还处于成长的阶段,对于历史事件,只是看到了表象,没有对历史事件的意义进行深入的研究,学生只是单纯的把历史时间当做过去的事情来记忆。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充分的创造教学的情景,尽可能的还原历史情境,让学生对于重点知识有一定的记忆,能够学习到重要历史事件背后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习历史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历史课本有充分的了解,理解历史的基础,把历史知识与现在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出值得思考有意义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
避免给学生提出晦涩难懂的问题,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的素质。
在情景的设计上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在历史教学中,涉及到哪一部分的知识可以专项讲解,不能照本宣科的讲解,这样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体来说,学生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把历史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2创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于教学的方式也应该有所改进。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首先在思想观念方面进行改变。
在历史教学中要中分重视教学的方法,把教学的方式与教学的内容连接起来,不仅仅重视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加强对学习能力的培养。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改革,把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建立独立的人格以及健全的品质。
把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要学会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学习习惯,以及运用探究式的方法看待世界。
[2]2.3培养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新课程理念对于学生的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习能力进行创新,这是对教育和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所以对历史教学方面的改革,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深刻的了解历史背景下,对历史教学中设置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比如在历史教学中,讲到关于历史上的变法时,可以把商鞅变法做为切入点,然后把历史顺序根据变法进行排列,这种教学的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架构体系,纵观所有与变法相关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总结和归纳变法的特点和历史规律。
这种教学方发有利于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培养。
在历史教学中应该研究探究性的活动问题,可以搜集一些历史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究知识能力。
2.4演绎历史事实,提升学生责任感:初中历史主要是学习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历史的发展中包含了大量的史实。
新课程的理念下,要求对历史史实有选择的学习,避免初中历史教材过难,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来选择史实进行历史教学,把史实作为历史的基础,为历史的学习建立一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