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梁粘钢加固设计
固, 可延缓裂缝的出 现与 发展, 提高斜截面的承载能力, 达到
加固梁抗剪能力的目的。受剪加固形式见图 S o 其中横向板条为附加锚固钢板。粘贴 U型钢板进行斜 截面加固目前应用较多 , 现今采用的计算公式也 以此试验模 型为基础推导而来。第二、 三种加固方法, 虽然加工及粘贴 施工容易, 但其锚固性能不佳, 抗剪钢板不能很好地发挥作 用, 因此 , 应用不多。为了了解工程常用的 U型钢板加固后 , 构件产生的破坏形态,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提高程度, 外贴
式中 A s 海, 一- 梁原纵向 受拉钢筋面积, 抗拉强度设计值; A s ' 尽— 梁原纵向受压钢筋面积, 抗压强度设计
值;
抓 M 1 5 0 2 ( a D 0 2 0 2 0
图 6 试验模型
A a , f a y - - 一 外贴钢板面积, 抗拉强度设计值。
普通钢筋混凝土可能出现的斜压破坏与剪压破坏形式外, 尚
可能产生由于粘贴的钢板锚 固强度不足产生的锚 固破坏。
此时, 钢板一般都未完全发挥作用, 破坏较突然, 锚固破坏在
实际工程中应尽量避免, 一般可采取附加钢板, 附加铆匀 碍
措 施。 另 外, 选用较薄、 较窄的钢板条也可以 避免锚固 破 称
过早 出现 。
5 构造措施及施工要求
我国在多年的工程实践中, 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地 方性的规程根据试验及工程加固实例, 在材料选用、 钢板锚
固等方面作了一些一般性规定。 1 ) 加固钢板一般宜采用 3 号钢及 1 6 M n 钢, 主要是考虑
该类钢材塑性较好, 加工方便, 与工程上常用的工、 n 级钢筋 性能接近; 同时, 也考虑到结构胶的粘结能力, 不能充分发挥
变会产生突降, 甚至完全丧失作用, 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加
固钢板的锚固不足产生的锚固滑移 , 甚至失效所致。 试验证明, 粘钢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斜截面破坏, 除
式中 A s , — 按新的设计荷载计算得出的梁配筋;
A s 2 — 按原设计荷载计算得出的梁配筋。
在确定粘钢加固面积后 , 选择钢板规格 , 并计算 出钢板 所需的最小锚固长度, 根据梁弯矩包络图, 确定粘钢在梁长 度方向的实际加固范围。
收稿 日期: 2 0 0 2 一 0 5 一1 7
2 7
万方数据
煤 炭
靠性。另外, 常年环境湿度大于 7 0 %时, 结构胶的粘结抗剪 强度难以得到保证, 这时粘钢加固方案就不能采用。
工 程
2 0 0 2 年第 7 期
钢板的强度利用情况, 国内对此做了大量的模型试验, 见图
6 、 图7 0
2 梁受弯粘钢加固计算方法
应用高强度的结构胶粘剂 , 将钢板粘结到钢筋混凝土构 件上, 从而达到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补强加固的目的, 这是最 近2 0 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加固技术, 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 结构加固技术相比, 具有施工工艺简便 、 速度快 、 技术可靠的 优势, 因而在工程加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取得 了较好的加 固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 设计人员在粘钢形式的选择, 加 固后截面的破坏形态及加固材料利用率等方面, 尚缺乏统一
高强钢板的强度优势。 2 ) 加固钢板的厚度以 3 m m为宜, 宽度不宜大于 l o o m r n ,
受压区高度。 落 e , , 对于抗剪加固, 应控制加固后梁的计算抗 剪能力V . 0 . 2 5 x f x b x h . .
验。
3 ) 防火问题。现有结构胶均要求工作温度 感印℃, 个别 新材料可正常工作于 1 0 0 ℃以下。当温度过高时, 结构胶的 性能将大大降低甚至丧失, 这方面一些地方规程仅要求作防 火处理, 对钢板进行表面抹灰。笔者认为, 有必要进行火灾 时构件承载力的验算, 并对钢板的作用进行较大幅度的折 减, 适当降低构件的安全级别。各种活载可根据实际情况取
用。
图S 抗剪粘钢简圈《 A a l 一 单肢抗剪拈铜截面面积) 笔者认为, 因钢板与混凝土梁之间结构胶的饱满度离散
性较大( 7 0 -1 0 0 %) , 进行抗剪计算时, 适当留有安全度是非
常必要 的。
4 ) 受压钢板加固问题。由于钢板的受力特点为抗拉强 度较高, 受压时容易产生失稳, 而外粘钢板由于只有单侧约 束, 失稳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因此, 对受压钢板的加固除应 满足强度要求外, 尚应进行受压时的失稳验算, 一般通过钢
煤
炭
工
程
辽宁规程
US>2 . 0
适用条件
计算方式 折减系数
2 f a y x A a , x US
0 . 8
1 . 5 x f a y x A a , x US
0 . 6
2 ) 现有粘钢加固试验及工程实践大多停留在对静载作 用下梁的加固分析, 对梁承受动荷载为主, 承受吊车荷载或 地震区梁的加固, 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国内试验研究表 明, 无附加锚固措施的粘钢梁, 在动荷载作用下可能发生源 于端部的锚固破坏, 因此, 笔者建议在上述情况下, 除适当增 加端锚固区长度外, 在锚固区钢板上增设铆栓及箍板等附加 锚固是必要的, 其实际加固效果有待于试验及工程实践检
C 4 5
C 2 5
1. 8 0
C 3 0
2. 1 0
C 3 5
2. 3 5
口旧
2. 印
图, 静力荷载 一 应变曲线
2. 8 0
实际工程加固中, 对于加固钢板的面积 , 可采用如下近 似方法确定: A s = A s : 一 从
从图 7 可见, 钢板最大应变一般不超过 8 0 0 U , 未达到屈 服所需的变形。若同时还出现临近破坏, 一些加固钢板的应
 ̄
一} “}
1 5 0 0 2 0 0 0 2 5 0 0
2 ' R v ) 0 X 1 ” 一 ‘ , 已 进 人 流 限 状 态 , 充 分 发 挥 了 钢 板 的 抗 拉 能 力 。
实际上满足上面的三个条件就是要确定结构胶在钢板 和混凝土中胶结的抗剪强度。试验研究表明被粘结混凝土 均先于胶结破坏 , 而且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破坏载荷越大。
2 0 0 2 年第 7 期
煤 炭
工 程
银 筋 混 凝 土 梁 枯 锢 加 固 设 计
刘兵义, 王 澎
( 1 . 湖南省第一工业设计研究院 长沙 4 1 0 0 1 1 ; 2 . 北京华宇工程公司 北京 1 0 0 0 1 1 )
摘 要: 通过对粘钢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 在弯、 剪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参照国内有关规 程及研究资料, 提出了 粘钢加固的计算方法, 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根据工程应用中的经 验, 总结了 粘钢加固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粘钢加固; 结构胶; 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 T U 3 7 5 .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1 一 0 9 5 9 ( 2 0 0 2 ) 0 7 一 0 0 2 7 一 0 3
按以上公式计算梁的抗弯承载力时, 应保证钢板在其加 固点外的锚固粘结长度 , 以确保钢板的屈服 , 设计中, 锚固粘
3 0 0
2 名 、 d 燕但只楹
2 4 0
结长度的确定可取2 . 0 安全系数, 即: L > 2 f a y x t l f c v
式中 f c 二 结构胶“ 钢 一混凝土” 结合面的抗剪强度设计 值。对于常用的 J G N , A C 型结构胶可按表 1 确
板上附加铆钉, 铆钉间距 1 4 主要与钢板的厚度t 有关。研究 表明, 当卜/ t _ } - 2 5 0 时, 不会出现钢板的失稳破坏。当然, 考
虑到经济性的因素, 只有当其它加固方式对建筑使用功能有 影响时, 才宜采用受压区粘钢加固, 否则, 应选用混凝土等其 它经济可行加固方法。 5 ) 超筋控制问题。采用粘钢进行梁的受弯及受剪加固, 并不能无限制地提高梁的承载力, 当加固钢板数量过多时, 可能发生钢板屈服前梁混凝土先被压碎的脆性破坏。工程 上脆性破坏应该尽量避免, 对于受弯加固, 应控制梁的相对
腼 酬 口 腼酬 口
U I J 钾 扳
两 留 垂 直 钾 夜
两 留 # 0 钾 扳
酬 撇 坷 片
圈5 受剪加固形式
2 巾1 0
图 4 加固梁截面简图
1 1 I
2 0 0 3 0 0 0 2 0 0
万方数据
V o 的计算可按照混凝土规范进行, V K 的计算一般是将
外贴钢板当作梁 内配箍 , 并作适 当的折减, 各规程之间折减 有一定的差异, 见表 2 0
.2 8 。
2 0 0 2 年第 7 期
表 2 枯钢抗剪承载力计算方式及折减系数
规程
C E C S 2 5 : 9 0
US>1 . 5
80 60 40 20
2 洲 ‘娜但只盘
的认识, 本文就对粘钢加固中应用最多的梁加固进行分析,
供今后加固设计参考。
1 梁受弯粘钢加固受力分析
钢筋混凝土梁粘钢受弯加固, 就是采用结构胶将钢板粘 贴于梁的受拉一侧表面, 通过结构胶的粘结力, 使外贴钢板 变形与梁受拉一侧的混凝土同步, 从而使外贴钢板与梁内原 有受拉钢筋协同工作, 相当于间接增加了梁的配筋, 提高梁 的抗弯能力。 显然易见, 加固后梁的受弯承载力, 不仅与所加钢板的 数量有关, 而且与外贴钢板和梁内原有受拉钢筋是否真正共 同 受力有密切关系, 即采用的结构胶是否能将混凝土与钢板 粘结在一起, 使结构胶能承受梁与钢板之间的剪切应力, 不 发 生如下破坏: ①钢板与结构胶粘结面的破坏; ②钢筋混凝 土 与结构胶粘结面的破坏; ③结构胶内部不发生破坏, 并不 应 产生较大的剪切变形。国内的一些研究机构为了验证粘 钢 加固的实际效果, 做了大量的试验证明, 见图1 , 2 。在钢板 厚 度及胶的饱满度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 尽管钢板存在一 定的应力应变滞后现象 , 但加固梁的应变曲线和破坏形态与 普 通钢筋混凝土梁基本相同, 均为钢板屈服, 然后发生混凝 土被压碎的塑性破坏。从图3 表明, 破坏时, 钢板的应变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