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Part1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定性、定位、定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规则营造的规划方法,其特点是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引导和控制,规划依托于理性的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P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依据(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规划层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有两种编制形式:第一种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种是单独进行的专项规划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分区(期)规划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现代城市的5个基本因素:人口规模、人口密集、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产业结构、城市设施Part2著名的规划思想和理论:以城市结构优化为导向的理想绿地模式以环境与生物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绿地模式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建立19。

的全过程,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城市规划的起源。

(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改善中心商业区;摩天楼——新信仰解决老问题(拥挤);合理分布城市各区的密度;高效率的城市交通体系)赖特西班牙工程师里亚.伊.马塔提出/特点:)在新的运输条件下,城市将沿交通干道发展成带形,一方面可将原有城镇联系起来,组成城市网络;另一方面使城市居民容易接近自然,将文明带到乡间。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P341.邻里中心2.商业和公寓3.商店或教堂4.绿地(占1/10的用地)5.大街6.半径1/2英里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生态系统:*生态学与人居环境研究-Landscape景观是若干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联合-当代比较重要的几个生态学概念:生态系统、演替、能量流动、竞争、自然资源保护、生态位和物质循环*人居环境(Human Settlement)-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界的劳动成果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与物之间的经济关系人与场所之间的空间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拉鲁和特纳继承麦克哈格方法,提出将绿地规划和自然生态系统的4种配置类型:分散型、群落型、廊道结合型、群落廊道结合型;6种绿地配置形态:可以容纳多种休闲活动的集中型配置、相同服务半径的均等型绿地配置、与其他公共设施的配置相互结合的混合型配置、沿建筑网边缘混合型、保护水环境和生物水系活用型、蛛网系统型。

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场空间,包括所有可供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

城市绿地规划趋势:规划理性化、布局多元化、结构系统化、空间开放化、景观人文化Part3一些术语:【城市建设用地】指城市(镇)内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商业服务设施用地(B)、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与广场用地(G)【红线】一般是指各种用地的边界线【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城乡用地】指市(县、镇)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大类中类小类G G1公园绿地(绿地与 G2防护绿地广场用地) G3广场用地确定各级公园的服务半径:服务半径是指公园使用者从居住地到达公园的距离尺度日文为“诱致距离”英文为“attractive distance”\“service distance”国内参考指标:全市性公园 2~3公里区域性公园 1~1.5公里居住区公园 0.5~1公里小区游园 0.3~0.5公里确定服务半径的依据:城市的大小、公园的规模、公园的性质、公园主要服务对象。

绿地分类的原则1.以绿地的功能为主要分类依据2.绿地分类应与城市规划用地平衡的计算口径相一致3.要反映不同城市绿地特点4.绿地分类应尽量考虑与其他国家的可比性5.考虑绿地的管理体制、统计范围、投资来源(可操作性)城市绿地分类标准Part4(城市问题:余热、噪音、三废)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与实现一、生态功能1.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防止公害*维持大气组成成分的平衡(碳氧平衡)*吸收有害气体(臭椿吸取二氧化硫的能力特别强,夹竹桃、罗汉松、大叶黄杨等也有极强的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吸滞烟尘和粉尘*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净化水体*绿地的安全防护功能*火宅(开放空间防止火势蔓延)*水灾P952.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小气候调节温度,缓解热岛效应调节湿度-蒸腾作用通风防风3.降低城市噪声4.水土保持5.维持生物多样性二、游憩功能P991.提供游憩的休息场所2.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三、景观功能P97营造城市景观特色道路边界城市标志物意向中心点区域特征四、文教功能1.传承地域历史文脉2.爱国主义思想教育3.形成环境教育课堂五、避灾救灾功能保护、避难、减灾1.城市绿地的避灾功能避难场所防火隔离带疾病传播中的“避风港”战争时的藏身处2.城市绿地的防灾功能救援直升飞机的起降场所救灾物资的集散地临时医院的搭建地倒塌建筑物的临时堆放场所城市绿地的五大功能:生态、游憩、景观、避灾、文教P117页作业习题:1.城市绿地的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2.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3.利用植物改善碳氧平衡的原因?4.城市绿地的文教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讨论习题:城市绿地避灾功能与城市灾害的关系?思考题:城市绿地与热岛效应的关系?Part5【绿地面积】城市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绿地率】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绿化覆盖面积】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木、灌木和地被、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不重复计算)。

【绿地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面积占区总面积的百分比【绿量】指在区域范围内的植物叶片总面积【绿量率】总绿量与总绿地面积之比【绿容率】三维绿量与总绿地面积之比【绿化三维量】指绿地中植物生长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的量,以立方米为单位计算,可以弥补现在采用的绿量指标都是平面绿量指标的不足【屋顶绿化面积】指各类建筑屋顶、地下和半地下建筑顶层的绿化面积(屋顶花园面积)【垂直绿化面积】指建筑墙面、栏杆、柱体、高架道路和立交桥等竖向绿化覆盖的面积【室内绿化面积】建筑室内花园,中庭和层间绿化、台绿化面积规划图则:城市区位关系图——-----(1:10000~1:50000)现状图——————-----(1:5000~1:25000) 城市绿地现状分析图——-(1:5000~1:25000) 规划总图————------(1:5000~1:25000) 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1:5000~1:25000) 绿地分类规划图——------(1:2000~1:10000) 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1:5000~1:25000)公园绿地人均指标F=P×f/eF:人均指标(㎡/人)P:游览季节双休日居民的出游率(%)f:每个游人占有公园面积(㎡/人)e:公园游人周转系数大型公园:P1 >12% , 60㎡/人 < f1 < 100㎡/人小型公园:P2 >20% ,f2=60㎡/人 , e2 < 3城市公园绿地总面积=居民人数×F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和原则规划依据(1)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2)技术规范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3)相关规划成果(4)现状基础条件规划原则(1)城乡一体化,系统整合原则(2)生态优先,多功能利用原则(3)因地制宜,区域分异原则(4)远近结合,动态规划原则(5)地方特色原则(6)可操作性原则规划设计阶段层次1)总体规划2)分区规划3)详细规划空间层次1)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2)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3)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域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1)城市概况及现状分析(2)规划总则与目标(3)市域绿地系统规划(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与分区规划(5)城市绿地分类规划(6)树种规划(7)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8)古树名木保护规划(9)分期建设规划(10)规划实施的措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的确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数量分析的基本思路:分析需要从绿地需求量和绿地供给量两个方面进行。

绿地需求量,即从生态平衡、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实现绿地各类功能时需要的绿地数量(生态要素阈yu值法、游憩空间定额法P129)绿地供给量,即城市能够提供的可以用于绿化用地的数量,通过对限制性因素的分析来测算绿地的数量(可采用生态要素阈值法、规范指标分析法)城市绿地指标的作用:(1)反映城市绿地的质量和绿化效果(2)提供城市规划工作依据(3)指导城市各类绿地规模的制定工作,估算城建投资计划(4)统一全国计算口径,增加可比性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国民经济水平、城市规模、城市性质、城市自然条件、城市用地分布现状、城市中已形成的建筑物、园林绿地的现状及基础、行政领导的重视程度针对某一生态要素,用生态要素阈值法测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的一般步骤如下:◆确定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城市绿地吸收、排放或截留某类物质的数量,即定额指标;◆调查了解该城市在单位时间内排放或释放的该物质的总量;◆综合考虑该物质循环的各类途径,确定城市绿地对物质循环的贡献率,从而计算出需要城市绿地吸收、排放或截留某类物质的总量;◆根据定额指标与需要城市绿地吸收、排放或截留某类物质的总量,计算所需的城市绿地数量。

一些计算公式:(见书P130)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城市绿地率3)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确定的绿地率标准P13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程序规划编制组织基础资料准备收集资料:1.自然资料:气象资料、土壤资料、地质、植被、各类自然灾害资料2.人文资料:历史资料、城市发展资料3.社会资料:国民经济情况、人口情况、民族与民俗情况4.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现状与规划资料、用地布局与人口规模、道路现状与规划断面、城市用地评价等现场调查分析(了解城市结构、布局特点(自然、地形、各类用地布局)、勘查城市各类绿地的绿化状况、性质及管理水平)公园————级别、性质、特色生产绿地——面积、位置、生产状况防护绿地——类型、规模附属绿地——城市用地内绿化现状绘制绿地现状图,搜集现状图片——现状是怎样的?——如何改变现状?——两者关系如何?——将来怎样发展?表达方式:图纸、图表、文字(补充说明)规划文件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规划附件规划成果审批Part6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2)系统性原则3)均衡性原则4)以人为本原则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基本模式:1)点状绿地布局2)环状绿地布局3)放射状绿地布局4)放射环状绿地布局5)网状绿地布局6)带状绿地布局7)楔形绿地布局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包括市域和市区两个空间层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