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市绿地系统规划

天津市绿地系统规划



平均斑块分维指数(FRAC)的理论范围为1.0~2.0, 其值越接近于1.0,斑块形状越有规律,表明斑块的形 状越接近于简单,受干扰程度越大,其值越接近于2.0, 则表示其具有最复杂的图形,受干扰程度越小。平均 斑块分维指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活动对景观 格局的影响。经过计算,2010年天津市中心城区FRAC 值为1.051842,远小于1.5,反映出城市主要公共绿地具 有人为干扰强烈的特征。FRAC数值过低,对创造城市 多样性的景观空间、提高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不利的, 应引起重视。
通过对天津市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图、绿地斑块指数
的分析,经过实地调研,总结城市绿地景观结构的特 征为: (1)城市绿地组成不协调,中心城区公共绿地比例偏 大,防护绿地少,外环防护绿化带为实现连贯性; (2)城市绿地的布局不尽合理,斑块分布不均匀,局 部过于分散,城市中心地区缺少大型绿地; (3)城市绿地多样性不高,景观破碎度过大,特别是 小型斑块,人为影响严重;
依据天津城市建设的不同时期.绿地格局演变可以划
分为三个阶段 :1860年前的封建社会时期,绿地以传 统园林为主.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公共园林、 寺庙园林等类型;1860—1949年(开埠后至建国前), 绿地从传统园林向现代园林转变,包括租借园林、公 共园林和私家园林等类型;建国后,天津市绿地建设 经历了曲折停滞的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起,城区中 增设大量的公共绿地和社区绿地.城市环境得到显著 地改善

天津城市绿地格局的形成具有沿海城市的普遍特; 同时.特定的地质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使得城市绿 地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天津市素有“九河下梢”、 “河海要冲”之称,河网密布、洼淀众多。总体来讲, 天津城的选址及绿地演变与海洋和水系的变迁密切相 关。首先,海水退去后形成盐碱地,限制了多数植物 的生长.滨海地带多为耐盐碱的植物群落,平原地区 零星分布天然林地。其次。丰富的河流和湿地孕育出 特有的水生植被景观.但由于城市的快速建设。水生 植被随着水系的衰退而减少.并逐步被人工林地所代 替,其特色逐渐丧失。

近期规划人均绿地达到12平方米按照《近期建设 规划》,本市将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巩固创建国 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 卫生城市。以实施“绿点、绿块、绿园、绿景、绿环、 绿脉、绿荫、绿屏”八大工程为载体,实现城市建成 区绿化覆盖率40%以上,绿地率达到35%,人均公共 绿地超过12平方米。

随着《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的逐步实施,今后市民生活将被大片大片的绿色包围。 至2020年,不仅中心城区内将新增8处市级公园,外 环线周围建成5处城市风景区,而且街头绿地将覆盖小 区出入口和主要道路两侧。为实现这个目标,根据 《近期建设规划》,天津市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 已开始实施“绿点、绿块、绿园、绿景、绿环、绿脉、 绿荫、绿屏”八大工程,使人均公共绿地超过12平方 米。
城市绿地景观主要由各种类型的绿地斑块组成, 研究在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研究区绿地结构的同时, 按照斑块的大小将其分为4 个等级,从而可以更加清 楚地认识研究区绿地景观的斑块组成特征。 根据天津城市绿地的特点,参考以往相关的研究 成果,以斑块面积大小为依据,将0. 05 hm2 以下的 斑块视为小斑块,0. 05 ~ 0. 30 hm2 的为中型斑 块,0. 30 ~ 1. 00 hm2 的为大中型斑块,1. 00 hm2 以上的为大型斑块。


பைடு நூலகம்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地理位置为 116°43' ~ 118°04' E,38°34' ~ 40°15' N,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天津市外环线以 内的面积约为500 km2,行政上包括和平区、南开区、 河西区、红桥区、河东区、河北区以及东丽、北辰、 津南和西青的部分地区。该区域是天津市规划的核心 区域。该研究的范围即为天津市外环线以内的建成区。 为打造绿色天津,建设宜居生态城市,天津市林业局 规划2009 ~ 2012 年4 年内,大幅提高绿化面积,把森 林引入城市。在道路、河流、村镇、城镇、沿海地区 等实施造林绿化。因此,研究绿地空间格局对天津城 市绿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 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 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是指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 绿地、防护绿地、风景绿地)和道路绿化与水体绿化以及重 要的生态景观区域等在规划时统一考虑,合理安排,形成一 定的布局形式。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 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即使一个城市的绿地指标达到要 求,但如果其布局不合理,那么它也很难满足城市生态的要 求以及市民休闲娱乐的要求。反之,如果一个城市的绿地不 仅总量适宜,而且布局合理,能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紧密结合, 真正形成一个完善的绿地系统,那么这个城市的绿地系统将 在城市生态的建设和维护以及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 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城市的其他系统无可 替代的重要作用。

图2
图2

依据景观生态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利用 2010年天津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10年8月遥感影像等资料, 对天津市中心城区现状绿地斑块进行分析。天津老城区内 主要是中小型绿地,中环和外环之间多为组合式的大型及 超大型绿地。中小型绿地斑块多为附属绿地、小游园和中 小型公园绿地等,有利于提高绿地景观多样性和景观连接 度,还能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提高便利。但中小斑块过多, 景观破碎度高,生态效益低,不能为物种提供稳定的栖息 地。超大型斑块占总斑块数的11.9%,面积百分比占70.57%, 主要为综合性公园和自然植被斑块,有利于涵养水源,增 加绿地景观的连接度,维持绿地中物种安全和生物多样性。

天津市在中心城区外环线周围规划建设5处城市风 景区(侯台风景区、梅江南风景区、柳林风景区、南 淀风景区、银河风景区)和1处植物园。规划了生态绿 地:包括各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区(东丽 湖风景旅游区、官港森林公园、塘沽森林公园、杨柳 青森林公园、黄港风景区、天嘉湖风景区、鸭淀风景 区等),以及结合古海岸自然保护区规划的绿色生态 廊道、楔形绿地和组团间的隔离绿地。规划了生产防 护绿地:包括在城市苗圃,沿铁路和公路等交通干道 的防护林,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的隔离绿带。

3000米服务半径内要有区级公园根据《城市总体 规划》从现在起至2020年,中心城区内将会新增市级 公园8处,滨海新区核心区新增大型公园2处,在津南 新城建设新城公园,大港新城、汉沽新城分别建设大 型公园。区级公园将与居住社区中心结合起来,每 3000米服务半径内就会有一个,而且单个面积不小于 2公顷。在各城区的主要生活性道路、景观性道路两侧、 居住区出入口附近开辟街头绿地,就像家门口有个小 公园。
(4)城区内绿地边界简单,分维数极低,不利于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 (5)绿地系统的布局缺乏对境内动植物、河流等生态 过程的考虑; (6)绿地建设中缺乏景观生态学的指导和绿色空间 格局的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现状天津市中心城区内的绿地以点状布局为主, 部分绿地与河流、道路结合,呈线性分布。老城区绿 地从1930-2010年间没有明显的变动,表现为数量少, 面积小;中环至外环之间多分布为中大型绿地,类型 以公园绿地为主;沿外环设有环状绿化带,主要起到 防护隔离和生态保护的作用。由于天津市地质土壤条 件差,缺乏多样的植被类型,因此在各个历史时期其 绿地营建存在一定难度,绿化方式基本为人工种植。 为更好的突出绿地在突出城市特色方面的作用,应对 天津城市绿地现状做进一步的分析,提出更合理的发 展策略和规划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