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钻井风险及控制措施

钻井风险及控制措施

风险名称:1.硫化氢中毒控制/削减措施:(1)持硫化氢培训合格证上岗(2)提示含硫化氢地层,采用正压差钻进;按设计储备除硫剂,保持钻井液pH>9.5。

(3)现场配备硫化氢监测仪。

(4)定期送检,确保其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5)对可能出硫化氢的井应配备防毒面具或正压式呼吸器。

(6)列车房应摆放在地势较高的上风口位置。

风险名称:2.井喷控制/削减措施:(1)持井控证上岗,参加井队防喷应急演练。

(2)严格执行钻井设计或指令,按设计储备加重材料,密度不得低于设计下限。

(3)按设计要求定时测量钻井液密度、粘度;异常情况下随时测量。

(4)每班检查复核一次井队泥浆液量记录;异常情况下加密检查。

风险名称:3.火灾控制/削减措施:(1)经常检查线路和用电设备,发现线路老化或短路、负荷过重现象及时汇报和整改。

(2)用电仪器设备工作完后及时断电。

(3)使用中发现用电仪器/设备过热及时断电,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启用。

(4)禁止在电暖器上的搭放衣物、湿手套等。

(5)严格执行《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安全用电管理办法》。

(6)执行井队HSE相关规定,现场或列车房内严禁使用明火,禁止吸烟。

(7)井喷失控,人员撤离。

风险名称:4.触电控制/削减措施:(1)经常检查线路,发现线路老化或线头裸露现象及时汇报和整改。

(2)加强开机前的安全检查,发现线路老化或裸露现象要及时汇报和整改。

(3)严格执行《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安全用电管理办法》。

(4)加强员工培训教育,非电工作业人员禁止接触线路和拆卸用电设备。

(5)检修时应切断电源,在确保无电情况下进行。

(6)检修时应由两人或以上进行。

(7)检修电器设备应配备和穿戴、使用有效的绝缘手套、绝缘工具。

(8)经常检查漏电保护器和地线装置,发现失灵及时更换。

(9)严格执行《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安全用电管理办法》,保证接地桩长度1~1.2m,直径15~20mm,埋深不少于60cm。

(10)及时更换,接地线应为6~10mm多芯铜线。

(11)经常检查地桩坑,及时加水保持其湿润。

(12)经常检查,及时安装合格接地线或将接地线用螺母压紧。

(13)将水杯或碗放置在固定位置,远离插座。

(14)插座损坏及时修理或更换。

(15)常检查列车房外防爆开关,发现问题及时找综合服务队维修或更换。

(16)循环罐或固控设备发现漏电及时通知井队大班电工修理。

(17)及时与井队沟通,对固控设备、加重设备等开关安装护罩。

风险名称:5.烫伤控制/削减措施:(1)穿戴好防护用品,小心操作。

(2)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3)严格执行《钻井液高温高压滤失仪操作规程》,待罐体冷却至室温后,排气开罐。

(4)实验前检查放气阀,实验后清洗放气阀,保证阀眼通畅。

(5)请专业人员修理或停用老化罐。

(6)电暖器固定放置,靠近时小心,不要随意触碰。

风险名称:6.化学品灼伤控制/削减措施:(1)加入酸、碱时动作要慢和小心操作,并注意站在上风口。

(2)加料时提示周围的人员到上风口位置。

(3)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带口罩、手套和防护镜)。

(4)操作腐蚀性化学品时注意力集中。

(5)严格执行《钻井液技术服务公司实验室管理制度》,腐蚀性药品分类摆放,明显标识。

风险名称:7.物体击打控制/削减措施:(1)禁止在吊物下站人,严禁交叉作业。

(2)装卸列车房必须专人指挥。

(3)起吊前检查吊具,保证吊具满足吊装要求。

(4)禁止在恶劣天气下或夜间吊装列车房或装卸泥浆材料。

(5)做好“三穿一戴”,且在钻台或井架下快速通行或听从司钻指挥占位。

(6)检查加料漏斗底部喷嘴,发现冰堵用蒸汽吹开后方可开泵。

风险名称:8.刺伤控制/削减措施:(1)工作完后,及时离开高压管汇区(泵房、循环管线等处)。

(2)加强责任心,开泵前仔细检查出口闸门,疏通后方可开泵。

(3)检查漏斗底部喷嘴,畅通后方可开泵。

(4)勿将包装袋随泥浆材料一起加入漏斗中。

(5)加完泥浆材料后,及时将漏斗底部喷嘴周围清理干净。

(6)经常检查除砂器、除泥器的旋流器,发现刺漏及时向井队汇报,督促井队进行维修。

(7)严格执行《钻井液高温高压滤失仪操作规程》,待罐体冷却至室温后,排气开罐。

(8)实验前检查放气阀,实验后清洗放气阀,保证阀眼通畅。

(9)放气阀不能通畅请专业人员修理或停用老化罐。

风险名称:9.跌落、碰伤、摔伤控制/削减措施:(1)上下梯子抓住扶手,行走时注意力集中。

(2)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井队汇报,及时维修。

(3)取完浆后及时将槽板盖上。

(4)行走、站位应仔细观察四周和路面情况。

(5)注意休息,调整好作息时间。

(6)装卸料时,专人统一指挥车辆。

(7)将列车房摆放在平整地带。

风险名称:10.粉尘控制/削减措施:(1)加料时人站上风口。

(2)加料时提示周围的人员到上风口位置。

(3)加料时包装袋口靠近漏斗入口。

(4)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带口罩、手套和防护镜)。

风险名称:11.机械伤害控制/削减措施:(1)做好“三穿一戴”上岗。

(2)发现问题及时向井队汇报,及时维修,保证净化设备护罩齐全、完好、固定牢固。

风险名称:12.噪声控制/削减措施:(1)现场配备耳塞、耳套等削减噪音的器材。

(2)控制噪音环境下的连续工作时间。

风险名称:13.食物中毒控制/削减措施:(1)不吃过期变质和无标识生产时间的食品和饮料。

(2)配备灭蝇药品和物具。

(3)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清洗碗筷、水杯。

(4)禁止自采野生植物食用。

风险名称:14.传染病控制/削减措施:(1)注意个人卫生,个人物品(碗筷、水杯等)分开专用。

(2)现场配备消毒药品,住所经常消毒。

(3)配备灭蚊、灭蝇器具和药品,及时杀灭生活区的蚊蝇。

(4)做好疑似传染病人或传染病人的隔离。

(5)严禁进入疫区。

风险名称:15.交通事故控制/削减措施:(1)监督司机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驾驶。

(2)乘车人员乘车时系好安全带。

(3)不允许乘坐违章车辆、不允许搭乘外单位、私人车辆。

(4)不安排司机疲劳行车,遵守院安全交通行车规定。

(5)监督司机行车中仔细观察路面,躲避异物或适时提醒。

(6)出车前督促司机检查车况,保证车辆正常。

(7)监督司机按限速标记行使。

风险名称:16.中暑控制/削减措施:(1)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劳动时间,工作插入短暂休息降温。

(2)配备必要的防暑降温饮料及药品。

风险名称:17.冻伤控制/削减措施:(1)穿戴好保暖的棉工服、棉工鞋、棉工帽、棉手套。

(2)及时通知院综合服务队更换。

(3)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劳动时间,工作插入短暂休息取暖。

风险名称:18.洪水控制/削减措施:(1)将列车房置于高处,且远离沟壑。

(2)做好天气预报,听从井场应急小组指挥。

风险名称:19.大风控制/削减措施:(1)做好天气预报,听从井场应急小组指挥。

(2)大风期间尽量呆在列车房内,减少外出。

(3)结伴进行,抓紧、抓牢扶梯或护栏,做好自我保护。

风险名称:20.地震控制/削减措施:(1) 掌握多种地震逃生方法,科学逃生。

4.1.2环境因素关键任务分配风险名称:1.固体、液体、废弃物控制/削减措施:(1)废泥浆排放到井队的废液池中。

(2)生活污水、垃圾倒入井队的指定地点。

(3)测试废液、清洗仪器废水集中倾倒入废液池。

(4)废弃包装袋、桶、塑料布统一回收处理。

(5)钻井液材料上盖下垫,及时清理泄漏材料。

剩余材料及时回收,对料场进行清扫和平整。

(6)按要求投倒入井队的指定地点。

(7)将废弃电池收集,带回院投入电池回收箱中,集中处理。

风险名称:2.水、电、纸消耗控制/削减措施:(1)工作完毕及时关闭用电设备电源。

(2)提高员工节能意识,开着空调/暖气时及时将门、窗关闭,且将空调温度适当调高。

(3)根据照明需要开灯,并及时关闭。

(4)及时关闭电脑,短时间不用时设置为休眠状态。

(5)资料双面打印。

(6)对非正式资料尽量用废纸打印。

(7)加强员工节约意识,节约用纸。

风险名称:3.粉尘控制/削减措施:(1)钻井液材料上盖下垫,及时清理泄漏材料。

(2)装卸、搬运小心、轻放,避免包装袋破损。

(3)加料时包装袋口靠近漏斗入口。

风险名称:4.废气控制/削减措施:(1)尽量控制空调使用时间,适当调高温度。

风险名称:5.火灾控制/削减措施:(1)经常检查线路和用电设备,发现线路老化或短路、负荷过重现象及时汇报和整改。

(2)严格执行各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工作完后及时断电。

(3)使用中发现用电仪器/设备过热及时断电,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启用。

(4)禁止在电暖器上的搭放衣物、湿手套等。

(5)严格执行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安全用电管理办法。

(6)执行井队HSE相关规定,现场或列车房内严禁使用明火,禁止吸烟。

(7)井喷失控,人员撤离。

风险名称:6. H2S泄漏控制/削减措施:(1)提示含硫化氢地层,采用正压差钻进;按设计储备除硫剂,保持钻井液pH>9.5。

(2)现场配备H2S监测仪。

(3)定期送检H2S监测仪,确保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风险名称:7.井喷控制/削减措施:(1)持井控证上岗,参加井队防喷应急演练。

(2)严格执行钻井设计或指令,按设计储备加重材料,密度不得低于设计下限。

(3)按设计要求定时测量钻井液密度、粘度;异常情况下随时测量。

(4)每班检查复核一次井队泥浆液量记录;异常情况下加密检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