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教学大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教学大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一、课程教学目的
中学历史课程改革正紧锣密鼓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在课程标准的研制、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理念。

新形势下,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必须积极投身到历史课程改革之中,对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材发展的前沿动态理论分析与相应的实践探究作出全新的定位,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究准确认识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对应关系从而更为有效地分析中学
历史课程标准,认识教材、利用教材、开发教材,培养学以致用、具有独立科研与实际工作能力的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型应用型优秀教师。

二、课程教学任务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研究、中学历史教材研究、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的优化组合、中学历史教材与教学的优化组合、中学历史教材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课堂教学内容和实训教学。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课堂教学共有36课时,分为五章。

课堂教学结构大纲:
第一章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研究(6学时)
第一节中学历史课程性质与价值、改革背景
第二节中学历史课程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第三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案例分析——“过程与方法”目标研究第四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研究前沿动态
第二章中学历史教材研究(8学时)
1 / 5
第一节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性质与编写依据
第二节中学历史教科书内容选择与呈现方式
第三节中学历史教科书案例分析——“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四节中学历史教科书教学评价
第五节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前沿动态
第三章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的优化组合(7学时)
第一节中学历史课标与历史教材内容选择
第二节中学历史课标与历史教材结构编排
第三节中学历史教科书实施建议
第四节高中历史教科书课例分析——“伟大的抗日战争”
第四章中学历史教材与教学的优化组合(7学时)
第一节中学历史教科书与教学内容选择
第二节中学历史教科书与教学流程实施
第三节高中历史教材备课研究——“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四节xx历史教材联系与教学衔接
第五章中学历史教材资源的利用与开发(8学时)
第一节校本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第二节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第三节网络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第四节史学新动态与教材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四、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
2 / 5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
1.了解中学历史课程改革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横向与纵向的目标,理解中学历史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通过学习“中学历史‘过程与方法'目标研究”这一案例进一步理解、深化新课标,掌握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研究前沿动态,认同素质教育理念,理解并参与中学历史课程改革。

2.掌握对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分析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中学历史课程性质,能够对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部分表述提出批判性论述,形成对课程的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对相关教育现象进行专业思考与判断。

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理论教学,课堂讲授和分析点评作业。

课堂教学以讲授法为主,重点讲解“过程与方法”目标研究,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中学历史课程性质进行分析讨论,师生应共同探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成果及缺陷,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与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
1.了解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性质、编写依据、内容选择、呈现方式、教学评价等相关概念,熟悉中学历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掌握对中学历史教科书分析的基本方法,了解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前沿动态。

2.了解初高中历史教材的发展演变过程及新教材在体例、内容上的发展变化,从而关注教材改革。

从分析“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这一章节的内容进一步深入了解教科书的性质和编写依据,进而从对中学历史教材的分析掌握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理解中学历史教材在促进学生学习、提高人文素
养、形成终身学习方面的重要意义。

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理论教学,课堂讲授相关概念内容,重点讲解教科书案例分析这一节,通过具体分析教科书的编写原则和依据,使学生对教科书有进一步地了解,教师提问有关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前沿动态问3 / 5
题,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形成完整表述。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
1.了解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中学历史教材的对应特点,理解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中学历史教材在内容选择和结构编排方面的联系,以高中历史教科书中“伟大的抗日战争”为例分析课程标准与教材在实际运用中如何优化组合,形成对课标与教材优化组合研究的整体印象。

2.初步掌握研究课标与教材优化问题的基本方法,了解中学生对新课
标与历史教材的建构并获得技能的过程。

通过对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材的对应分析过程理解中学历史在中学生人生发展中的独特
地位和价值,从而积极对待中学历史教育,提高课程认识。

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案例分析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相关专题,并将专题与中学历史教科书相关专题的内容、结构对应分析。

教师课堂教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伟大的抗日战争”课例,学生就此案例进行群体讨论,总结分析课例的经验,对教科书中其他课例进行自主分析。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
1.明确教学目标依据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理念,了解教科书结构编排与教学流程实施的不同,理解中学历史教科书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差异性。

以高中历史教科书中“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例分析教材与实际教学是如何优化组合的,掌握基本备课技巧。

2.了解初高中历史教材的体系建设与初高中教材内容相关衔接问题,能够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衔接问题提出初步解决方案,体验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师讲授为主,让学生分析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科书内容的差异,具体分析高中教科书中“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一课,为学生掌握备课技巧提供案例,分组讨论分析初高中历史教材内容的衔接问题,并让学生对其他教材课例进行备课,最终形成教案。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
4 / 5
1.了解中学历史教材资源与校本资源、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的密切关系,学会利用其他资源补充中学历史教材资源的不足,时刻关注史学新动态并将其与教材资源相联系,提出对开发新中学历史教材资源的相关建议。

2.了解中学历史教材资源的相关研究动态,掌握对教材资源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解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者的专业研究素养要求,培养中学历史教材资源研究的兴趣。

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邀请历史学相关教师讲授校本资源、图书馆资源与网络资源与教材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系,学生对史学新动态进行相关调查,讨论分析其与中学历史教材资源开发利用的联系。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平时表现(出勤、试讲等)占总成绩20%,期中考核(作业、教案等)占总成绩30%,期终考核(论文、开卷或闭卷纸笔考试等)占
总成绩50%。

制订人:xx
5 /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