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及教研论文写作共66页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及教研论文写作共66页
5
例2:我所感知的束鹏芳老师
• 1983年扬州师院历史系专科毕业 • 一直在丹徒大港中学任教,热衷课题研究 • 2019年出版《中学历史教学评价》,既有理
论阐述也有实践案例,而且论述全面、系统 • 长期研究课堂教学设计,2019年在句容中学
的高二上了《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观摩 课,十年后在四川乐山一中又上了这课,不断 修正,在教学程序改革方面甚至是“颠覆性” 的。 • 40岁前夕,省特级教师;44岁首批教授级
《问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吴江高中历史论坛) • 现在她是江苏省特级教师
7
例4:我所感知的鲁东海老师
• 毕业于南通师专历史科 • 世纪之交攻读扬州大学研究生课程 • 繁重教学间隙挤时间读书,写出一些读书心得 如《难以谢幕的帝国:读尼尔·弗格森<帝国>》 发表在《中史参》2019-11 • 近年来致力于研究课堂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2019年第5期。
17
• 近十多年,历史教育界围绕中学历史课程 标准发表大量文章;2019年初,修订版初 中课程标准颁布后,《历史教学》等杂志 ,陆续发表叶小兵、李伟科、李卿、陈志 刚、徐蓝、汪瀛、姚锦祥、陈志刚、魏恤 民等人的文章,《历史教学》2019年第9期 辟出“走进新课标”专栏,登载一组文章 。这些文章重在对新课标的内容进行解读 。
1.将想象融入历史思维结构中:《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 命》的教学设计,《历史教学》2019-4
2.必须重视“了解”环节的教学设计:以《太平天国》 一课为例,《历史教学》2019-5
8
• 看了上面的例子,你们觉得他们的成功有 哪些经验?你是怎么看的呢?
• 他们是怎样进行教学研究的?你认为教学 研究应该怎样开展?
6
例3:我所感知的唐琴老师
• 1991年扬州大学历史系毕业; • 1994—2019年14次获市教育局教学奖 • 新课改后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
教学》《教学月刊》等杂志发表30多篇论文 • 在《江苏教育研究》《吴江日报》等发表教育
随笔10多篇 • 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唐琴名师工作室,刊印
的几个成功范例
4
例1:我所感知的王雄老师
• 扬州教育学院85级专科毕业(后来本科函授) • 大约90年代中期前后开始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 90年代中期拜师北京师大林崇德教授 • 2019年以后研究历史教学心理,2019年出版
《历史教学心理学》,2019年长春出版社出 版了修订版《中学历史教育心理学》 • 王雄的研究,亮点在认知表征和认知图式的探 讨,且以扬中高二学生为对象做了统计分析 • 先是被评为省特级教师,2019年教授级教师
发表过数篇文章讨论过程与方法目标;2009~
2019年,《历史教学问题》开辟专栏研讨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产生较大反响。
13
• 关于历史课程目标,有没有继续研究的 余地?
14
• 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课程目标的厘定 • 学生获取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过程分别是怎
样的?哪些目标能够实现,哪些目标超过了学生的 认知能力? • 如何培养学生逐步学习运用时序(理解变迁、延续、 发展、倒退等观念的意义)、地域(了解不同地理
面,教师成了“令人同情”的角色,没有看到它也 是充满智慧的职业,教师与学生共成长的一面。 现代的教师观—— • 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者,而应该是教学活动的 研究者。 • 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教师必须是真正的专业人员; 骨干教师应该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3
专家是如何炼成的? • 试看:由普通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12
1、历史课程目标 • 纵向方面,现有成果梳理了建国以来中学历史教学
目标的演变、发展历程,总结出发展趋势、存在问 题及修订建议等。 • 横向方面,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相互关系及 其实施关注较多。尤其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讨论最 激烈,有的认为,过程不是目标,无法操作;有的 认为,将过程作为目标,是新课改的亮点,具有重 要意义。张汉林等人在2019年后的《历史教学》
16
• 对实验稿课程标准进行反思的不止赵亚夫一人。例 如,王世光对该标准中的“历史想象力”能力目标 进行研究,认为历史想象力包括哪些层面以及如何 落实,课标缺乏明确的叙述。具体来说,课标表述 的局限性表现有三:①将想象力局限于知识与能力 目标,而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目标其实也渗透 想象力;②在内容标准中没有体现(美国国家历史 课标就将历史想象力贯穿于各项能力标准细则中, 确定想象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③创造性想象 没有凸显。
空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等概念来理解历史?
• 历史教学与认同感教育、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 上革命与改革的认识等情感与价值观领域的课题。
15
2、历史课程标准 • 赵亚夫撰文对历史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性质、课程
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部分的表述,提出批 评,认为课程性质应明确定位为公民教育的核心课 程;课程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要有层次;课程内 容应凸显主题教学的整体性和开放性,而不能支离 破碎或过于窄化;教学评价应有层次、确定评价标 准的程度。总之,主题式体系本身没有问题,关键 是如何编制,以及标准要细化的问题。 • 《历史教学》(中学版)2019年第11期
高中教师提高培训班的目标: 从追寻有效教学到探讨高效教学 从知识传递者到教学活动研究者
1
问题一: • 教师真的需要进行教学研究吗?日常
备课是不是教学研究?
2
传统的认识误区—— • 将教师工作看成是单纯“传递”性的,而没有看到
其富于创造性的一面。 • 教师工作是不需要有多大学问的。 • 过于强调教师“蜡烛”、“人梯”、“春蚕”的一
9
问题二: 历史教师应该研究哪些教学问题?
研究有什么前提?
10
研究的前提: • 要关注、熟悉相关研究进展,不做低
层次重复劳动——追求新意 • 阅读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书籍——不
就事论事,而有理论视野
11
以下领域都可作为教学研究的对象
• 历史课程目标 • 历史课程标准 • 历史教科书 • 历史教学心理 • 历史有效性教学 • 角色扮演·史料教学·体验教学·合作学习 • 历史教学评价
18
• 对于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育界一些专家还进行了 中外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