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第一章内容及计算一、综合测评内容包括德育、智育和体育三个方面。
二、综合测评总分为100分,即:德育25分(其中基本分15分,国家、省部级荣誉或奖励不超过4分,校级各类荣誉或奖励不超过6分,即测评加分全部为内加分),智育70分,体育5分。
三、测评总分=德育积分+智育积分+体育积分。
第二章基本分一、德育内容及积分(25分)(一)基本分1、德育分由三部分组成,即基本分60分、内加分和内扣分,德育分计算公式为:基本分(60分)+内加分-内扣分。
2、德育成绩的评定,采取个人自评、班级评分和班主任评分和院评分相结合的方法。
其中,个人自评分占德育基本分(60分)的10%,班级评分占60%,班主任评分占30%,此三项之和即为个人德育基本分。
(填写时每项都以百分制填写,最后填德育基本分时再换算)3、班评程序:由班委以及每个寝室派一名同学组成班评小组,对每位同学进行评分,然后再算平均分。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给予加分。
同类情况不重复加分,取最高分。
(“内加分”)1、获学院(校区)级(包括学院<校区>学工办,下同)表彰者(含通报表扬)加0.24分,获校级表彰者(含通报表扬)加0.8分。
表彰以文件、证书为依据。
【这里所说的获得表彰包括参加各种活动、工作表现突出而获得表彰,如社团风采月先进个人等。
由各类奖学金和通过综合测评产生的荣誉称号如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优干、优秀团员、优秀团干不加分,五四评优所评的奖项不加分。
】2、公开发表政治理论学习文章的(不同于学术论文),校级刊物每篇加0.12分(此项累计加分最高分为0.72分),省级刊物每篇加1.44分,国家级刊物每篇加2.4分。
3、见义勇为,爱憎分明,敢于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和不良倾向作斗争,受院级表彰者加0.72分,受校级表彰者加1.2分,受省(部)级表彰者加1.92分,受国家级表彰者加2.4分。
4、关心集体,积极组织参加各项政治、集体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撰写社会实践报告,三下乡,暑假社会实践),成绩突出,获学院(校区)级表彰者加0.24分,获校级表彰者加0.8分,获省(部)级表彰者加2分,获国家级表彰者加2.4分。
5、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每献血一次加0.48分,但每学年最多不超过0.96分(以无偿献血证为依据)。
采集骨髓样本者每次加0.48分,捐献成功者加1.2分。
6、《学生手册》考试,90分以上(含90)加0.48分,80分以上(含80)加0.24分。
7、在文明寝室评比活动中,被评为院级文明寝室(包括优良学风寝室)者,寝室成员每人加0.24分,寝室长加0.36分;被评为校级文明寝室者,寝室成员每人加0.48分,寝室长加0.6分。
校优秀寝室每次加0.12分,加分累计不超过0.72分,违纪每次扣0.48分(每周扣分加分寝室长与成员相同)。
8、参加各类培训、职业技能考试且拿到了国家认定证书(如:健美操、驾照、普通话、裁判、文秘、ISO认证等)加0.48分。
(只在当年加分,每年不累加,考研培训班不加分)9、协会(社团)优秀负责人加0.36分。
优秀会员(学员)加0.24分。
10、参加迎新工作的加0.14分,获得迎新先进个人称号的加0.24分。
11、学生干部加分细则①校、院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团委副书记加1.2分,各部长、副部长加0.96分,干事加0.8分;年级分会:主席、副主席、团总支副书记加0.96分,各部长、副部长加0.8分;各班班长、团支书加0.8分,其他班委加0.56分,寝室长加0.24分。
学生干部工作任务完成好者按以上项目加分,如完成不好者给与适当扣分。
②党支部干部: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小组成员加1.2分,各学生党支部书记加0.96分,其他支委(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加0.8分。
下班党员不加分。
【党校培训结业不加分,党校培训校级优秀学员加0.4分,院级加0.16分】③其他组织干部加分:阳光传媒总负责人按校学生会主席加分,部门主要负责人按校学生会部长加分。
除院级特色团体之外其他各社团干部及成员均不加分。
④担任以上职务不足半年者不予加分,职务有重复者取最高分,不累计加分。
12、撰写的学术论文国家级加2.4分,省级1.6分。
(政治理论文章属德育加分);获全国竞赛(征文)个人前三名者分别加2.4、2、1.6分,优胜奖加1.2分;获省(部)级及其以上各种竞赛(征文)个人前三名者分别加2、1.6、1.2分,优胜奖加0.8分;获市级各种竞赛(征文)个人前三名者分别加1.4、1.12、0.8分,优胜奖加0.48分;获校级竞赛(征文)前三名分别加0.8、0.64、0.4分,优胜奖0.16分;院级竞赛(征文)前三名分别加0.24、0.16、0.08分,优胜奖0.04分。
各种活动的最佳组织奖、创意奖、表演奖等一律按相应级别的优胜奖加分。
【参加以上比赛未获奖的见《实施办法》第二章基本分的一、(二)的第10、11条】(在体育运动会中获得第4-8名者按相应级别的优胜奖加分)13、获国家级各种竞赛团体前三名,其参与者分别加3、2.5、2分,优胜奖加1.5分;获省(部)级及其以上各种团体竞赛前三名,其参与者分别加2.5、2.0、1.5分,优胜奖加1分;获市级各种团体竞赛前三名者分别加1.75、1.4、1分,优胜奖加0.6分;获校级各种团体竞赛前三名,其参与者分别加1、0.8、0.5分,优胜奖0.2分;获学院(校区)级各团体竞赛前三名,其参与者分别加0.3、0.2、0.1分,优胜奖0.05分。
【参加以上比赛未获奖的见《实施办法》第二章基本分的一、(二)的第10、11条】(寝室文化艺术节相关评比按团体比赛性质加分)14、获全国、省(部)及荣誉称号者(不含各类奖学金和通过综合测评产生的荣誉称号如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分别加2.4、1.6分。
15、获校级“十佳”、“百优”大学生荣誉称号者,分别加1.6、0.8分。
16、校优秀团支部、校先进班级体(班长、团支书0.4分,班委干部0.32分/人,班级成员0.24分)。
17、院优秀团支部、院先进班级体(班长、团支书0.24分,班委干部0.16分/人,班级成员0.08分)。
18、“七一表彰”:校级优秀党员加0.7分;优秀专业党支部或党小组:副书记或组长加0.7分、副组长或其他干部加0.6分、其他成员加0.5分;院优秀党员加0.5分;院优秀专业党支部或党小组:副组长或组长加0.5分、副组长或其他干部加0.4分、其他成员加0.3分。
19、英语四、六级:过四级加0.8分,过六级加1.6分,两项都过只加六级1.6分(只在当年加,不在每学年累加)。
20、计算机过级者加0.8分。
(注:计算机二、三级加相同分)加分补充说明:1、凡符合加分的同一内容的各种竞赛,如参加院级的初赛获奖后又参加校级甚至更高级别比赛获奖,只能加分一次,按最高项的加分规定加分。
2、凡符合加分的同一内容的各种项目,取最高分,不重复加分。
3、以上未列出的情况均加入品行修养分。
4、证书的级别按证书盖章级别算5、参加单位实习不加分。
6、内加分累计不超过10分。
7、本测评不对每周优寝评比情况进行评分8、参加学院迎新晚会的相关参演人员,经班评小组认可后,加0.06分9、寝室文化节相关评比按团体比赛性质加分10、青年志愿者支教不予加分11、获得新生奖学金不加分12、参加科技立项活动的同学,因尚未结题,暂不加分13、查课小组优秀组长加0.06分14、转学、转院系、转专业者第一年可以参加本班综合测评,但原则上不参加奖学金评定15、加分都需要证书复印件或证明材料(三)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给予扣分。
同一事件,不重复扣分,取最高分。
(“内扣分”)1、受院级通报批评一次扣0.6分,受校级通报批评一次扣0.9分2、受警告处分者扣1.5分3、受严重警告处分者扣2.1分4、受记过处分者扣3分5、受留校察看处分者扣4.5分6、学生干部工作失职扣0.5---1.5分。
7、不按正确途径反映意见,张贴大小字报,或通过校园网、手机短信等方式串联、散布煽动性言论,扰乱正常的校园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破坏校园稳定和安定团结者,视其情节严重,扣1—10分,并按《长沙理工大学学生违纪处罚条例》有关条款给与相应的处分。
(四)学生在校期间受到警告以上处分者取消该生当学年评奖评优资格。
(五)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德育成绩必须在60分以上(含60分),每个学年德育成绩的算术平均值必须在70分以上(含70分)方予毕业,参加年度评奖评优的学生,该学年德育成绩必须在70分以上(含70分)。
二、智育内容及积分(70分)1、智育测评的内容包括学业成绩和综合能力两部分,为便于操作,只考核学业成绩,其积分为70分。
智育积分=70%×[∑(各门课程考核成绩×所获各门课程学分)÷∑(各门课程学分)]2、公共选修课不记入综合测评,但专业选修要记入综合测评。
3、一学年学分低于36学分,且当学年所学必修课程的平均绩点低于2.0者,取消评奖评优资格。
4、所修课程有一科不及格者,该科在算智育积分时算0分,降低一档评定奖学金,不及格达两科以上(含两科次)者,原则上不能获得该年度奖学金(若其中一科全班的不及格率达到50%,可予考虑降低两档评定奖学金)。
5、第一、第二学年,英语成绩居本专业后50%者,不得参评二等及以上奖学金;第三、第四学年,英语四级考试未能达到规定分数线者。
不能参评二等及以上奖学金。
6、学生跟班试读、休学期间不得享受奖学金。
三、体育内容及积分(5分)体育内容即《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所规定的内容。
体育积分=5%×∑(各门课程考核成绩×所获各门课程学分)÷∑(各门课程学分)第四章综合测评方法与要求一、综合测评每学年进行一次,由各班级负责组织实施,综合测评班级为单位进行排名,亦可在同年级同专业进行排名。
二、学生德、智、体综合评分,应在德育评分的基础上,通过班级评定和学院评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班级评定:由班委会、团支部组成考评小组,分专人按内容积累资料,对全班同学进行考评,由班主任(导师)审核。
学院评定:由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全学院同学进行考评。
三、综合测评成绩向学生公布,学生可在公布后三天向班主任查询。
学生对查询结果有异议可向学院提出书面申诉,由学院一周内组织复核,并将复核结果告之申诉人。
四、学生德、智、体综合评分与学生德育评分、总结鉴定、奖学金评定及年度评优综合进行,并作为学生就业推荐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附则一、本办法是依据校学生手册相关规定并结合学院实际制定的补充规定,由学院负责解释。
二、本办法适用于经济与管理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在籍学生。
三、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而此前有关规定凡与此不相符的,以本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