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章 激光模式选择 2013531

第5章 激光模式选择 2013531

34
二.纵模选择的方法,
(色散腔粗选频率、短腔法、标准具法、复合腔法等) 1.色散腔粗选频率 如果激光工作物质具有发射多条不同波长的激光谱线, 那么,在纵模选择之前,必须将频率进行粗选, 将不 需要的谱线抑制掉。例如, He-Ne激光器,可发射 623.8 nm,1.15 m = 1150 nm,3.39 m = 3390 nm三 条谱线。
由于没有其他的纵模使增益曲线下降,则激光器 就稳定在 Iq 上, 从而输出单纵模激光。 结论:理想情况下,均匀加宽稳态激光器的输出 应是单纵模,其频率在增益曲线中心频率附近, 其它纵模被抑制而熄灭。在模的竞争过程中,频 率越远离中心频率的光越先熄灭。
竞争的结果总是最靠近谱线中心 频率的那个纵模被保持下来。
1、增益曲线均匀饱和引起的纵模自选模作用
(1)
参与竞争的模:
v
q

1
v q、
v q1
,都落入
vF

各自都有:G 0 G阈
23
(2) 竞争或自选模过程
如图,开始时: G0 G阈
G0
Iq , Iq1 , Iq1
由于饱和效应,增 益曲线下降。
当降到曲线1时: Gq1 G阈
1 2
G阈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q+1停止上升,而Iq-1和
2020/3/21
16
例:腔长均为1m的气体激光器,n=1
a、CO210.6m激光,谱线宽度(线型函数)D 108Hz
其纵模间隔为:
q
c 2nL
=1.5 108 Hz
D
单纵模输出
b、Ar+离子激光器514.5nm谱线,D =6.0108Hz
其纵模间隔为:
q 1.5108Hz D多纵模激光器 D =4可以输出4个频率的光波 q
19
纵模选择的基本思想:激光器中某一个纵模能否起振和维持振荡 主要取决于这一个纵模的增益与损耗值的相对大小。对于同一个 横模的不同纵模而言,其损耗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纵模间却存在 着增益差异,因此,利用不同纵模之间的增益差异,在腔内引入 一定的选择性损耗,使欲选的纵模损耗最小,而其余纵模的附加 损耗较大,只有中心频率附近的少数增益大的纵模建立起振荡。 最终形成并得到放大的是增益最大的中心频率所对应的单纵模。
它们共用或部分共用 I
一群激活粒子而产生
相互竞争,造成输出 功率的起伏。
激发增强
结论:非均匀增宽激光器的输出一般都具有多个纵模33。
非均匀增宽型谱线的多纵模振荡
非均匀增宽激光器的输出一般都具有多个纵模。 单纵模的选取 (1) 短腔法: ➢ 两相邻纵模间的频率差 νq c (2L) ,要想得到单一纵模 的输出,只要缩短腔长,使 νq 的宽度大于增益曲线阈值 以上所对应的宽度 ➢ 缺点:腔长受到限制,从而限制输出功率;当谱线荧光宽 度很宽时,势必使腔长缩到很短。 (2) 法布里-珀罗标准具法。 (3) 三反射镜法。
q模腔内光强分布
只有q模存在时的反 转集居数密度的分布
q'模腔内光强分布图
• 由于轴向空间烧孔效应,不同纵模可以使用 不同空间的激活粒子而同时产生振荡,这一 现象称为纵模的空间竞争。
• 如果激活粒子的空间转移很迅速,空间烧孔 便无法形成。
• 气体工作物质中,粒子作无规则热运动,迅 速的热运动消除了空间烧孔,以均匀加宽为 主的高气压激光器可获得单纵模振荡。
激光束。 6.在精密干涉测量,光通讯及大面积全息照相等应用中更要求激光是单横模
和单纵模光束。
因此,设计和改进激光器的谐振腔以获得单模输出是一个重要课题
所谓激光纵模选择,就是通过使激光器只允许有一种频率振荡, 二其余的频率则均被抑制。
4
5
6
二.分类
1 横模选择: 即体现在激光输出的光斑的横向强度分布。 2 纵模选择: 即体现在激光输出的频率上。
• 固体工作物质中,激活粒子被束缚在晶格上, 借助粒子和晶格的能量交换形成激发态粒子 的空间转移,激发态粒子在空间转移半个波 长所需的时间远远大于激光形成所需的时间, 所以空间烧孔不能消除。以均匀加宽为主的 固体激光器一般为多纵模振荡。怎样消除? 采用含光隔离器的环形行波腔
• 由于横截面上光场分布的不均匀性,存在横 向的空间烧孔。不同横模的光场分布不同, 它们分别使用不同空间的激活粒子,当光强 足够强时,可形成多横模振荡。
光波频率
q : 纵模序数
= c cq (q 1, 2,3...) (3 4 2)
n 2nL 谐振腔具有选频的作用,从频带很宽的光波中,
选出满足谐振条件的光波频率,相对应的模式
称为纵模。
2020/3/21
12
相邻纵模频率之差称为:纵模间隔
q1
q
c(q 1) 2nL
cq 2nL
c 2nL
例a、腔长L 10cm的He-Ne激光器,n 1,求
2020/3/21
18
激光频率降至一定程度时又跳回原来的频率 ——跳模现象
纵模在谐振腔中是以驻波形式出现的。一个 纵模对应于腔内沿纵向的一个稳定的光场分 布。能够形成稳定的光场分布的条件是腔长 为半波长的整数倍,即
L q (实际就是驻波条件)
2 q称为纵模的序数,表示沿纵向驻波的波节数。
2020/3/21
激光的基本技术
激光技术:为控制与改善激光器输出特性而发 展的各种技术。
能量 激光放大技术
调Q
峰值功率 短脉冲技术
稳频
锁模
相干性
选模
选横模 选纵模
其它:激光调制、激光偏转、激光频率转换等。
激光模式选择和稳频技术 §1. 模式选择技术
一 问题提出 二分类
三. 横模选择 四.纵模选择技术
2
一 问题提出
26
空间烧孔效应:由于驻波场而造成的增益在空 间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原因:由于模式竞争而产生的单纵模0是以驻波
的形式沿轴向分布,驻波的波腹表示光强最大值, 而波节表示光强的最小值。光强最大值所在的空 间位置,有较多的光子参与受激辐射过程,使得 该处的反转粒子数浓度以及增益系数变小。
2020/3/21
单横模(基模): TEM00,输出为一个对称分布的亮斑。
单纵模: 激光输出为单一频率. 多模(高阶模):输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亮斑组成。
亮区间有暗区。
7
2.开腔损耗及其描述
(1).分类
a.选择性损耗(与横模阶数有关的损耗) ①.几何偏折损耗;②.衍射损耗 b.非选择性损耗(与横模阶数无关的损耗) ①.材料中的非激活吸收,散射 ②.腔内插入元件引起的损耗 ③.腔内反射不完全引起的损耗
激光器中某一个纵模能否起振和维持振荡,取决于这一纵
模在腔内的增益和损耗值的大小。控制这两个参数,使得谐 振腔中可能出现的纵模中只有一个满足振荡的条件,激光器 即可实现单纵模输出。
2 .纵模选择方法
①.色散棱镜法: 在腔内插入色散棱镜
②.反射光栅法: 光栅可代替棱镜
(3).F-P标准具法:F-P标准具对不同波长有不同的透过率,F-P优点:
q
c 2nL
5.0 108 Hz
出现三个纵模(D / q =3)
——多纵模激光器
P55 说明(fig. 3.4.2)
2020/3/21
15
影响激光器纵模个数的因素:
(1)与谱线宽度有关,D越大,可能
出现的纵模个数越多
(2)与激光器腔长有关
q
c 2nL
显然L越大q越小,纵模个数越多
(3)增益系数要大于阈值G() Gt
二、非均匀加宽激光器的多纵模振荡
一 般情况下,外激励 G0 满足阈值条件的纵模 振荡模式数
1、多纵模振荡
若多个纵模均满足振荡条件,且形成的烧孔位置不重合,则它
们分用不同的粒子群,均能振荡,若激励越强,G 0 越大,满
足振荡的纵模数越多。
2、纵模竞争
G , I
若两纵模的烧孔部分
或全部重合,则因为
形成振荡。如以Δν0表示 增益曲线高于阈值部分的
宽度,相邻纵模的频率间
隔为Δνq,则可能同时振
荡的纵模数
n 0 q
△νq
△ν0
10
Δνq= Δν0
n 0 q 11
=kx= 2 n 2L q 2 (q 1, 2,3...)
谐振条件:(驻波条件)
2nL=q (q 1, 2,3...)
F-P标准具厚度很薄,对增益线宽很宽的工作物质,均能获得单
纵模振荡。
④.复合腔法选纵模;
9
纵模选择技术 一.纵模选择原理
激光器的振荡频率范围是由工作物质的增益谱线
的宽度决定的,而产生多纵模振荡数则是由增益线宽
和谐振腔两相邻纵模的频率间隔决定的,即在增益线
宽内,只要有几个纵模同时达到振荡阈值,一般都能
(2).实现基模输出条件
a. 横模的鉴别能力足够大;b .各横模衍射损耗的绝对值大小 3 选模方法
a.改变谐振腔的结构和参数: 使各模衍射损耗有较大的区别。 b.腔内插入附加的选模元件: 小孔光阑,棱镜,光栅等。
四.纵模选择技术
1. 实现单纵模条件
(1).增益和损耗 (2).不同纵模间存在增益差异
2020/3/21
17
二、激光频率的漂移
根据谐振条件纵模序数为q的频率
q
qc 2nL
当温度升高时,激光器腔长变长,频
率q降低。在T1温度时,线型函数g( ) 的中心频率为q,当温度上升到T2时, 腔长变长,频率q降低,但仍在谱线 宽度内。当温度升为T3时,q移到谱 线宽度之外,而q1降到谱线宽度以内, 并与温度T1时q相同。
加时,导致增益曲线不断下压,最
终使得q的增益G正好等于Gt,就建
立了一个稳定状态,实现单纵模输 出,激光的单色性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