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酒店安全保障义务(讲稿&案例)

酒店安全保障义务(讲稿&案例)

浅谈酒店安全保障义务【讲稿】一、定义:安全保障义务是一种法律在综合考虑了在调整商业活动的秩序中设立这种义务的社会经济价值及道德需要后依据诚信及公平原则确立的法定义务。

具体是指经营者在经营场所对消费者、潜在的消费者或者其他进入服务场所的人之人身、财产安全依法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

二、来源:我国司法解释所规定的社会活动安全保障义务理论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一般安全义务和英美法上的注意义务理论为基础,充分考量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司法实践而提出的。

德国法上的基于一般安全义务的责任是:任何人无论其为危险的制造者还是危险状态的维持者,都有义务采取一切必要的和适当的措施来保护他人和他人的绝对权利,。

注意义务的理论源于英国,是通过判例逐渐得以确定的。

一方面,如果一个人违反了与他人之间存在的注意义务,从而给他人造成了不合理的危险的伤害,那么除非他有特权,否则就要承担过失的侵权责任。

另一方面,法律也并不要求行为人对他的每一个过失行为都要承担侵权责任,即使他的过失行为已经给他人造成了伤害,除非他对受害人负有注意义务。

三、我国法律依据(一)是我国《民法通则》第五条的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积极实施侵害行为为法律所禁止,消极不履行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人身损害,也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二)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该规定是经营者从事经营活动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直接法律依据;(三)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的明确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四、三种主要情形(一)是因自己行为致发生一定结果的危险而负有防范义务;【案例一:浴场玻璃破碎伤顾客】(二)是开启或维持某种交通或交往而负有的警告、防范义务;【案例二:门前台阶存隐患,顾客摔伤应赔偿】(三)是因从事一定营业或职业而承担防范危险的义务。

这些义务不履行,造成了受害人的损害,构成违法性,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案例三:宾馆违反24小时保安诺言,顾客被劫杀】五、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构成要件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是指构成该侵权行为的多个要素的总和。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从本质上仍然是一种过错责任。

因此构成违反安全义务的侵权行为,要具备三个要件,即过错、因果关系、损害事实。

1,过错。

德国民法学者耶林曾讲过一段极为深刻的话,他指出:“使人负损害赔偿的,不是因为有损害,而是因为有过失,其道路就如同化学上之原则,使蜡烛燃烧的,不是光,而是氧,一般的浅显明白。

”行为人如果能以一个合理的、谨慎的人的注意标准去行为,那么,他就是没有过错的,否则的话,他就是有过错的。

在过错的认定上,我们认为应采用过错推定原则。

过错推定,是指若原告能证明其所受的损害是由被告所致,而被告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应推定被告有过错并应负民事责任。

2,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侵权行为法中因果关系历来注意解决的是侵权人的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客观联系问题,而不是解决侵权人是否承担责任问题。

在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问题上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英美法上因果关系理论,在事实因果确认阶段中,采取“若无,则不”规则,即若没有此行为也就没有此损害,则此行为即为损害之要件。

在确认法律因果关系阶段,则以价值判断来确认,即若“有此行为,通常即足生此损害”,则行为与结果具有法律上之因果关系。

3,违反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了被保护人的人身损害。

在民法理论上,损害作为一种事实情况,是指受害人因一定的行为或事件而遭受的人身或财产方面的某种不利后果。

侵权行为法之所以必须以损害作为其构成要件,主要是由其本质和功能所决定的。

无损害即无责任是侵权行为法的基本原则。

根据《解释》的规定,人身损害赔偿的主体范围为赔偿权利人和赔偿义务人。

违反安全保护义务造成他人人身损害赔偿的内容范围主要是财产损失。

侵权损害赔偿的基本价值理念是实现平均的正义,按价值交换原来填平损失。

【案例四:小女孩与送菜员相撞被严重烫伤,饭店老板未尽安保义务承担主责】六、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形式1,义务人因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直接责任这种责任主要是由于安全保障义务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没有第三人参与,使单独的侵权责任。

所以,在赔偿权利人请求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赔偿责任时,要根据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过错大小追究行为人的责任,受害人也有过错的,按过失相抵的原则确定责任的承担。

【案例五:地滑摔倒】2,义务人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承担(1)第三人的侵权行为与安全保障义务人之间并不成立共同侵权。

根据《解释》第3条的规定共同侵权行为包括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共同过失致同一损害结果发生的情况和虽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直接结合致同一损害结果发生的两种情况。

当在有第三人实施直接加害行为的情况下,安全保障义务人虽然也有过错但其与该第三人之间既没有任何形式的意思联络,而且安全保障义务人的消极不作为行为与第三人的直接侵权行为虽共同致一损害结果发生,但不是直接结合。

所以,他们之间不能成立共同侵权。

【案例六酒店标示不清,两男误入女浴室】(2)第三人的侵权行为与安全保障义务人之间构成不真正连带责任。

不真正连带责任是指数债务人基于不同的发生原因,对于债权人负有同一给付为标的之数个债务,依一债务之全部履行,他债务因目的之达到而消灭之法律关系。

【例子】顾客爱旅馆遭第三人杀害,第三人是直接的作为加害侵权行为,旅馆时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不作为侵权行为,它们是不同的两个行为,而不是一个行为,是基于不同的发生原因,而且二者没有任何的意思联络,没有共同的意思表示,是一种原因的竞合。

不真正连带债务通常是熟人就同一损害基于各自立场对同一被害人或债权人负填补义务时而发生。

本条所规定的第二种情况就是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人的侵权行为与第三人直接加害人侵权行为的竞合属于不真正连带债务的第一种情况,二者的责任关系应是不真正连带责任。

(3)安全保障义务人未尽合理保护义务的补充责任。

《解释》第6条第3款规定:“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能够防止或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此处,“能够防止或制止损害的范围”也就是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过错责任范围。

当直接加害人存在且有赔偿能力时,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的只是过错范围内的责任,而不是代替直接加害人承担补充责任;若直接加害人无法确定或无力赔偿,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的是补充责任,而不是能够防止或制止范围内的过错责任。

【案例七:餐厅吃饭停车被盗】七、案例探讨顾客在酒店过量饮酒致死,酒店是否要承担责任?案情介绍:2006年1月16日,甘肃省安西县某企业老板孔某邀请曾在该县保险公司工作的老友在一家宾馆餐饮,14人共饮了4瓶半白酒和2瓶葡萄酒。

甘肃省大地保险公司安西县营业部员工马某空腹喝酒后当场醉倒在包厢内。

散场后,马某的上级领导委托餐厅服务员照看马某回房间休息。

服务员进餐归来后,发现马某面色青紫嘴角出血,遂拨打120急救电话。

经诊断,马某系一透明塑料袋堵塞气管致死。

随后,死者家属起诉了宾馆及13名同饮者,要求赔偿各项损失共计14万余元。

问题:1、酒店是否要承担责任?(角度: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构成要件:过错+因果关系+损害)2、酒店若要承担责任,该承担多少责任?第一题答:焦点:酒店对顾客过量饮酒致死是否有过错?答案是肯定的。

马某等在宾馆餐饮,即与宾馆间形成餐饮服务消费合同,宾馆应尽合理限度内的安全保障义务,现宾馆不能排除塑料袋来源于餐厅的可能,且未尽到照看职责,存在过错。

酒店对客户的人身安全存在安全保障义务,依据直接来源法律规定——《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

(本案中因果关系和损害显然,在此不赘述)第二题答:酒店承担多少责任,取决于:(1)当事人马某是否要对其死亡负责?(2)其他同饮者是否要对马某过量饮酒致死负责?法院认为,作为成年人,马某应当知道过量饮酒的危害,但他不能自制,对死亡后果应承担主要责任。

请客者孔某应当预见过量饮酒会致人死亡的后果,应尽合理限度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而未尽,故应适当承担补偿责任。

孔某真正的意义在于他是餐饮的组织者,那么他的安全保障义务即不作为义务来源于先前的邀请行为。

其他同饮者参加餐饮并无过错,但对同饮者负有安全注意义务却未尽义务,也应承担少量补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第二十八条: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酒店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不是主要责任,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减轻酒店所承担的赔偿责任。

八、如何规避法律风险?1、对于物件的要求:物的安全性因素主要是指在经营场所或其他社会活动场所中使用的建筑物体、服务设施、消防设施必须保证其正常的安全性能,不存在危机人身安全的隐患。

关于物的安全性的标准,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来配置;没有的,应当按照通常标准配置。

物的范围不仅包括静的设施、设备,如建筑物等,也包括动的设施、设备,如电梯、电扇,甚至包括空气中的流动物。

2、关于人的安全性要素:人的安全性因素主要是指为保障活动的参与者的生命、身体和财产安全而配备的安全人员。

同时,对一些具有危险性或安全隐患的设施如商场自动扶梯、惊险性游戏项目等要有充分的警示、说明,如“小心地滑,注意安全”、“禁止传染病者入内”等等。

并说明正确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险发生的措施。

同时也要配备事发后的预案救助系统如报警设施、救护人员等,以防事故一旦发生后,能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合理的措施:(1)在危险区域,应当树立警示标志,警示标志应当足以引起一个合理第三人的重视。

(2)为保护客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应当在酒店的所有入口设置摄像头,并排保安定时巡查。

(3)工作人员在服务时,应当对于客户出现的不适或者受侵害时,应当及时给予帮助,若无法给予必要帮助,应当及时向领导以及有关部门报告。

4、娱乐场所应注意的安全保障义务(1)年龄的限制: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得进入。

法条依据:《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歌舞娱乐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

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

第二十四条娱乐场所不得招用未成年人;招用外国人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其办理外国人就业许可证。

(2)紧急疏散通道及预案制定法条依据:《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二十条娱乐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应当对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负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