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专题――元素化合物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卤素的钾盐中,最易被氧化的氟化钾;②溴中溶有少量氯气,可以用加入溴化钠再用汽油萃取的方法提纯;③溴化银具有感光性,碘化银不具感光性;④某溶液与淀粉碘化钾溶液反应出现蓝色,则证明该溶液是氯水或溴水;⑤氟气跟氯化钠水溶液反应,一定有HF和O2生成;⑥氯气跟水反应时,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⑤⑥D.①③④2.已知BrCl能发生下列反应(M为+n价金属元素)nBrCl + 2M == MCl n + MBr n,BrCl + H2O == HCl + HBrO 以下推论不正确...的是( )A.BrCl具有和卤素单质相似的化学性质B.BrCl与M反应时,BrCl只做氧化剂C.将BrC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和NaBrO两种盐D.将BrCl跟FeSO4溶液反应,溶液会变成无色3.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应放入的化学物质是()A.无水硫酸铜、蔗糖B.硅胶、硫酸亚铁C.食盐、硫酸亚铁D.生石灰、食盐4.下列溶液中,有关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能使石蕊呈蓝色的溶液中: Na+、I-、Cl-、NO3-B.能使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中:K+、SO32-、SO42-、ClO-C.能使pH试纸变红色的溶液中:Mg2+、Fe3+、NO3-、[Ag(NH3)2]+D.能跟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中:NH4+、Al3+、Cl-、SO42-5.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不可能...的是()A.加入铜的质量为6.4g B.加入浓硫酸中溶质0.2molC.加入铜的质量大于6.4g D.加入浓硫酸中含溶质多于0.2mol7.2.1 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CO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氧气反应后,立即将全部燃烧产物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固体质量将增重()A.8.4 gB.7.2 gC.3.6 gD.2.1 g 8.用向下排气法在容积为VmL的集气瓶中收集氨气。
由于空气未排完,最后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9。
将此盛满气体的集气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即停止上升。
则在同温同压下,瓶内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V/4mL B.1/5mL C.V/6mL D.无法判断9.把3体积的NO2气体,依次通过下列3个分别装有①NaHCO3饱和溶液,②浓H2SO4,③Na2O2的装置后,用排水法把残留气体收集到集气瓶中,集气瓶内气体应是(同温同压下测定)()A.1体积NO B.2体积NO2和0.5体积O2C.2体积O2 D.0.25体积O210.下列各项中的两个量,其比值一定为2∶1的是()A.在反应2FeCl3+Fe ==== 3FeCl2中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质量B.相同温度下,0.2 mol·L-1CH3COOH溶液与0.1 mol·L-1CH3COOH溶液中c(H+)C.在密闭容器中,N2+3H2 2NH3已达平衡时c(NH3)与c(N2)D.液面均在“0”刻度时,50 mL碱式滴定管和25 mL碱式滴定管所盛溶液的体积11.在下列各物质溶液中通入CO2看不到明显现象的一组是()A.Na2SiO3与C6H5ONa B.CaCl2与NaOH溶液混合C.CaCl2与Ba(NO3)2D.NaAlO2与Ca(ClO)212.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 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1:5 B.11:3 C.3:1 D.4:113.下列两种溶液反应,将第一种溶液滴入第二种溶液与将第二种溶液滴入第一种溶液时,发生的反应不完全相同.....的是:①AlCl3与NaOH ②AgNO3与NH3·H2O ③Na3PO4与H2SO4④NaAlO2与盐酸⑤苯酚钠与盐酸()A.①②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⑤D.全部14.ag纯净的碳酸钠和ag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相比,下列各种情况描述正确的是A.分别和盐酸反应时,混合物的耗酸量大()B.分别和足量盐酸反应时,混合物放出的CO2多C.分别配制成等体积溶液,混合物的pH值大D.分别配制成等体积溶液,混合物的Na+的物质的量大15.为了除去氯化镁酸性溶液种的Fe3+离子,可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加入物质M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即可,则物质M可选()A.NaOH B.NH3·H2O C.Na2CO3D.MgCO316.电导仪测得液态BrF3具有微弱的导电性。
表示BrF3(液)中有阴、阳离子X和Y存在。
X和Y也存在于BrF2SbF4、KBrF4、(BrF2)SnF6等化合物中,则X、Y的化学式分别为()A.X=F-,Y= Br3+B.X=BrF4-,Y=BrF2+C.X=F-,Y=BrF2+D.X=BrF4-,Y=Br3+二.填空题:17.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Fe3+和SO32-之间发生怎样的反应,提出了两种可能:一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SO32-+H2O=2Fe2++SO42-+2H+;二是发生双水解反应:2Fe3++3SO32-+6H2O=2Fe(OH)3(胶体)+3H2SO3。
为了证明是哪一种反应发生,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下列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实验Ⅰ,学生选择的实验用品:Na2SO3浓溶液、BaCl2稀溶液、稀盐酸;试管若干、胶头滴管若干。
从选择的药品分析,作者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取5mLFeCl3浓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浓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无气泡产生,无沉淀生成,继续加入Na2SO3浓溶液至过量,溶液颜色加深,最终变为红褐色。
这种红褐色液体是______________。
向红褐色液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份加入BaCl2稀溶液,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产生该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Ⅲ,换用稀释的FeCl3和Na2SO3溶液重复实验Ⅰ、Ⅱ,产生的现象完全相同。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FeCl3浓溶液中加入Na2CO3浓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并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形式上看,Na2CO3和Na2SO3相似,但是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到,二者的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现象差别很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序号 1.0mol /LCuS04溶液 体积/mL 2.0mol /LNaOH 溶液体积/mL沉淀 颜色 水浴中 加热 12 1 浅绿 不变 22 2 浅绿 不变 32 3 蓝 黑 4 2 4 蓝 黑 2224出生成Cu 2(OH)2SO 4的离子方程式②为检验1、2号试管中沉淀为Cu 2(0H)2SO 4而非Cu(OH)2,他们做了如下实验:操作I 名称 ,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如何操作才能保证SO 42-最后白色沉淀中来自绿色固体(2)化学中有许多有趣的实验,如下介绍的“蓝瓶子”实验就是一例。
在250 mL 平底烧瓶中依次加入2g 氢氧化钠、100mL 蒸馏水、2g 葡萄糖(粉末),振荡使其溶解。
滴入4~6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塞上瓶塞(如图),振荡烧瓶,溶液呈蓝色。
静置,约3分钟后蓝色消失,变为无色。
再次振荡,无色溶液又呈蓝色。
可反复多次。
为探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人做了以下实验。
(1)从烧瓶中取出溶液注满一支试管,塞上橡皮塞。
试管中的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再振荡试管溶液不能变蓝。
(2)在原烧瓶中经A 处鼓入空气,又慢慢变蓝了。
静置片刻后,蓝色又消失。
再次鼓入空气,又慢慢变蓝。
(3)为了进一步弄清是何种成分引起的,他又继续探索。
从A 处改通纯净的N 2、CO 2,都不能使烧瓶中的无色溶液变蓝。
把制得的氧气从A 处通入,发现上述无色溶液慢慢变为蓝色,到此为止,“蓝瓶子”实验原理有了科学结论,请总结“蓝瓶子”实验的变色原理:。
19.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粗氧化铜(含少量氧化亚铁及不溶于酸的杂质)制取无水氯化铜并测定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其实验流程如下:物质 开始沉淀时的pH完全沉淀时的pH 氢氧化铁2.73.7 氢氧化亚铁7.6 9.6 氢氧化铜 5.26.4粗氧化铜 W 1 g 溶液I沉淀I W 2 g溶液II 溶液III沉淀II W 3 g 氯化铜晶体 CuCl 2·x H 2O ①加过量盐酸过滤 ②加入X ③加入Y调节pH 过滤 无水氯化铜W 4g④ ⑤回答以下问题:(1)步骤①过滤操作中所用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等,还需要使用的仪器用品有。
(2)步骤①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步骤②溶液I中加入X的目的是。
(4)试剂Y可选用(填字母),选择的原因是。
a.氢氧化钠b.氨水c.碱式碳酸铜d.氧化铜(5)步骤⑤要得到无水氯化铜,需要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CuCl2·x H2O,其原因是。
(6)经检测,CuCl2·x H2O中含水28.6%,则CuCl2·x H2O中x的值为。
20.已知A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金属,X、Y为常见非金属。
X、E、F、G、J常温下为气体,C为无色液体,B是一种盐,受热易分解。
现用A与石墨作电极,B的浓溶液作电解质,构成原电池。
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反应的条件、生成物被略去):请填写下列空白:⑴金属A为;操作a是将D溶液在HCl气流中蒸干,原因是⑵反应②的化学方程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
⑶原电池反应①中,正极反应式为:。
21.已知A、B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中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B是一种淡黄色固体,C、J是同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其中C是含氢量最高的烃,X为无色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