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仿真试题(含答案)一、判断题:1.土是由颗粒、水、气所组成的三相体系。
2.土颗粒的大小与土的性质关系密切,粒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的土粒其矿物成分及工程性质比较接近,称为粒组。
3.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称为颗粒级配。
4.颗粒级配累计曲线较陡,表示粒径大小相差不多土粒较均匀,级配不良;反之曲线平稳则表示粒径大小悬殊,土颗粒不均匀,即级配良好。
5.土粒单元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相互排列及其联系关系等因素形成的中综合特征称为土的结构。
一般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和絮状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6.土由半固态不断蒸发水分,直到体积不再收缩时,对应土的界限含水量就是塑限w s.7.在同一层土中的物质成分和颗粒大小等都相近的各部分之间得相互关系的特征称为土的构造,一般分为层理构造、裂缝构造、分散构造。
土的构造最主要是成层性即层理构造。
8.①土中水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称为土的含水量,②土单位体积中土粒的质量称为土的干密度。
③土的压缩模量是土体在侧限条件下附加应力与竖向附加应力与竖向应变的比值E s=(1+e1)/a,土的压缩模量E s值越小,土的压缩性越高。
9.土体的自重应力或附加应力可能导致其应力,侧向和剪切变形,其中地基的竖向变形称为地基沉降。
地基变形特征有四个概念: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倾斜。
10.在载荷作用下地基因承载力不足引起的破坏,一般都由基土的剪切破坏引起。
它有三种破坏模式: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冲切剪切破坏。
11.石灰和土的体积比一般为3:7或2:8。
12.当有垫层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40mm,无垫层时不应<70mm。
13.土的控制干密度ρd与土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称为ρd.max的比值称为土的压实系数γ。
14.轻型井点降水主要由井点管,总管,弯联管三部分组成。
15.①正铲挖土机的特点:前进向上,强制切土。
适用于开挖停机面以上的Ⅰ~Ⅳ类土和爆破后的岩石冻土等。
②反铲挖土机的特点:后退向下,强制切土。
适用于开挖停机面以下Ⅰ~Ⅲ类土和一侧或沟边。
③拉铲挖土机的特点:后退向下,自重切土。
适用于开挖停机面以下Ⅰ~Ⅲ类土和适用于开挖挖掘停机面以下Ⅰ~Ⅲ类土开挖较深较大的基坑、槽、沟渠等。
④抓铲挖土机的特点:直上直下,自重切土。
适用于停机面以下Ⅰ~Ⅲ类土。
16.土方开挖的顺序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17.我国规定混凝土搅拌机以出料容量m3×1000为标准。
故国内搅拌机的系列为;50150 250 350 500 700 1000 1500和3000。
18.混凝土预制桩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起吊,达到100%即可运输;桩堆放时,垫木位置应于吊点位置相一致;各层垫木应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堆放层数不宜超过4层。
19.土方的压实方法有碾压法,夯实法,振动压实法等几种。
20.桩的中心矩小于桩径或边长的4倍时要拟定打桩顺序,桩距大于4倍桩径或边长时,打桩顺序与土壤挤压情况关系不大。
打桩顺序一般分为逐排打,由中央向边缘打,由边缘向中央打,分段打等。
当桩规格,埋深,长度不同时,宜“先大后小,先深后浅,先长后短”施打。
21.混凝土灌注桩是直接在施工现场桩位上成孔,然后在孔内灌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一种成桩方法。
22.土方边坡坡度深度H和底面宽度B之比表示,即:土方边坡坡度i=H/B反映土方边坡坡度的指标称为土方边坡系数,记作m,公式m=B/H=1/土方边坡坡度。
土的边坡可做直线形,折线形,阶梯形。
23.混凝土浇筑方向应平行于次梁长度方向,对于平板式片筏基础则应平行于基础长边方向。
24.混凝土搅拌方法主要有人工搅拌和机械搅拌。
人工搅拌一般用“三干三湿”即先将水泥加入砂中干拌2遍,此后,边缓慢地加水,边反复湿拌3遍。
25.对于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于掺用缓凝剂外加剂或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及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搅拌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26.推土机可采用下坡推土,并列推土,槽形推土,多铲集运4种推土方法。
27.混凝土工程包括配料,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和养护等。
28.混凝土养护的方法:自然养护,喷涂薄膜养护,蒸气养护。
29.桩入土深度的控制,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擦桩,以标高为主,以贯入度为参考;端承桩则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为参考。
30.自落式搅拌机多用于搅拌塑性混凝土和低流动混凝土,适用于施工现场。
强制式搅拌机多用于搅拌干硬性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一般用于预制厂或混凝土集中搅拌站。
31.后浇带构造形式分为平接式,T字式,企口式,一般700~1000,800为宜。
二、名词解释:1.“三一砌筑法”: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
2.搅拌时间:搅拌时间应为全部材料投入搅拌筒起,到开始卸料为止经历的时间。
3.施工缝:指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由于施工或技术原因,浇筑过程出现了停顿且超过了初凝时间,出现的一个停顿面。
4.最优含水率:在使用同样的压实功进行压实的条件下,较干燥的土料和饱和土都不易压实,使填土压实获得最大密封时土的含水量,称为土的最优含水量。
5.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纵向受力钢筋外表面到截面边缘的垂直距离。
三、简答题:1.地基验槽目的?答:探明基槽内土质的变化和局部特殊土质情况,核对建筑的位置,平面形状,槽宽,槽深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
2. 地基处理的目的?答:改善地基的工程性质,达到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稳定和变形的要求,包括改善地基上的变形性和渗透性,提高其抗剪强度,消除其不影响。
3.什么是混凝土的抗冻临界强度?答:混凝土遭受冻结时具备的能够抵抗冻胀应力的最低强度称为混凝土的抗冻临界强度。
4.什么情况下进入冬季施工?答:当日平均气温降低到5℃或5℃以下,或者最低气温到0℃或0℃以下时,用一般的施工方法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必须采取特殊措施组织施工才能满足要求,即进入冬季施工阶段。
5.施工缝如何处理?答:施工缝处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接槎处混凝土表面得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清除,并用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且不得积水,然后铺15~25mm,厚水泥砂浆或先灌一层减半石子混凝土,或在立面上涂刷1mm厚水泥浆,再正式继续浇筑混凝土,并仔细捣实,使其紧密结合。
6.混凝土结构外观出现蜂窝现象的处理方法?答:对表面的小蜂窝,用1︰2水泥砂浆修补;对深度较大的蜂窝,凿除疏松混凝土,尽量剔成斜形喇叭状,支模后用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用比结构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捣实,并养护好。
7.施工缝留设位置?答:结构受力较小且便于继续施工的部位。
8.施工后浇带按作用分为哪几种?答:⑴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底层裙房的差异沉降者,称为后浇沉降带。
⑵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者,称为后浇收缩带。
⑶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称为后浇温度带。
9.混凝土搅拌的投料顺序?答:⑴一次投料法:在料斗中先装入石子,再加入水泥和砂子,然后一次投入搅拌机。
⑵二次投料法:预拌水泥砂浆法:先将水泥砂和水加入搅拌筒内进行充分搅拌再加入石子搅拌成均匀的混凝土;预拌水泥净浆法:先将水泥和水充分搅拌成均匀的水泥净浆后,再加入砂和石子搅拌成混凝土。
⑶水泥裹浆法:先将砂子表面进行湿度处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然后将处理过的砂子、水泥、和部分水进行搅拌,使砂子周围形成粘着力很强的水泥包裹层,加入第二次水和砂子,经搅拌,部分水泥浆便均匀的分布在已经被透造壳砂子及石子周围,最后形成混凝土。
10.常用的混凝土浇筑方案有哪几种?答:⑴全面分层。
即将整个结构浇筑层分数层浇筑,在已浇筑的下层混凝土尚未凝结时,即开始第二层浇筑,如此逐层浇筑,直至浇筑完毕。
⑵分段分层。
即将基础划分为几个施工段。
施工时开始从底层一段浇筑混凝土,进行到一定距离后就回头浇筑该区段的第二层混凝土,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段。
⑶斜面分层。
即混凝土浇筑时,不在水平分层,有底一次浇筑到结构面。
四、计算题:假设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为1:2.56:5.55,水灰比为1:0.65,每1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275kg,测得砂子含水量为4%,石子含水量为2%,计算施工配合比;采用JZ250型搅拌机,出料容量0.25立方米,求每搅拌一次的投料量。
解:施工配合比:1:X(1+Wx):Y(1+Wy)=1:2.56(1+4%):5.55(1+2%)=1:2.66:5.66方法一①每1m3混凝土材料用量为:水泥:275㎏砂子:275×2.66=731.50㎏石子:275×5.66=1556.50㎏水:275×0.65-275×2.56×4%-275×5.55×2%=120.06㎏②采用JZ250型搅拌机,出料容量为0.25m3,每搅拌一次的投料量为:水泥:275×0.25=68.75㎏(取用1袋水泥,即50㎏)砂子:731.50×50/275=133㎏石子:1556.50×50/275=283㎏水:120.06×50/275=21.83㎏方法二施工配合比:1:2.56(1+4%):5.55(1+2%):(0.65—2.66×4%—2.55×2%)=5.661:2.66:5.66;搅拌机搅拌1盘混凝土时各种材料的投料量为:水泥:275×0.25=68.75㎏(取用1袋水泥,即50㎏)砂子:50×2.66=133㎏石子:50×5.66=283㎏水:50×0.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