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噪音的发生与处理

环境噪音的发生与处理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影响21世纪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而噪声污染更是成为21世纪首要攻克的环境问题之一。

噪声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噪声不仅对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干扰,使人产生烦躁,反映迟钝,工作效率降低,分散人的注意力,引起工作事故,更重要的情况是噪声会使人的听力和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二、噪声标准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防治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改善声环境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根据现行法律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源达标排放义务的规定,对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设施规定了边界噪声排放限值和测量方法。

下述内容为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关于环境噪声排放限值的规定。

1.边界噪声排放限值
1.1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噪声不得超过表1规定的排放限值
表1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
1.2在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处无法进行噪声测量或测量的结果不能如实反映其对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影响程度的情况下,噪声测量应在可能受影响的敏感建筑物窗外1m处进行。

1.3当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与噪声敏感建筑物距离小于1m时,应在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室内测量,并将表1中相应的限值减10dB(A)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本标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控制工业企业厂界噪声危害而制订。

1 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工厂及有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的边界。

1.1 标准值
各类厂界噪声标准值列于下表:等效声级Leq(dB(A))
1.2 各类标准适用范围的划定
1.2.1 Ⅰ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1.2.2 Ⅱ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及商业中心区。

1.2.3 Ⅲ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

1.2.4 Ⅳ类标准适用于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

1.2.5 各类标准适用范围由地方人民政府划定。

1.3 夜间频繁突发的噪声(如排气噪声)。

其峰值不准超过标
准值10dB(A);夜间偶然突发的噪声(如短促鸣笛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A)。

1.4 本标准昼夜时间由当地政府按当地习惯和季节变化划定。

2 引用标准
GB 12349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
3监测方法
按GB 12349执行。

三、声源分析
冷却塔主要靠机械通风冷却循环热水。

用泵将循环热水送到水分布器喷出,水沿着填料下临落到水池。

由风机将冷空气引入与下淋的热水接触,进行热交换,将水冷却。

冷却塔产生的噪声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风机进排风噪声、淋水噪声、风机减速器和电动机噪声、水泵、阀门及管道辐射噪声。

其中主要噪声是风机进排风噪声和淋水噪声。

风机通过进排气口和塔体向外辐射噪声。

排气口噪声比进气口噪声高约5-10分贝,其频率特性是以低频为主的连续谱,属低频噪声。

循环热水从淋水装置下落时,与塔底接水盘中的积水撞击产生的淋水声属高频噪声,淋水声的大小与淋水高度和单位时间的水流量有关。

冷却塔整体噪声为以低频为主的连续谱,没有突出的噪声峰值,一般在31.5-2000Hz之间,噪声级约为55-85分贝。

排风机噪声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排风机的排风噪声,二是
排风机的进风噪声,三是排风机和配套电机的机械噪声。

由于排风机安装在车间内部,对外部声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墙体外的排风管道向外辐射的噪声。

四、控制技术
1.吸声吸声材料(结构)的吸声机理主要是:首先是粘滞
性和内摩擦的作用,由于声波传播时,质点振动速度各处不同,
存在着速度梯度,使相邻质点间产生相互作用的粘滞力或内摩擦力,对质点运动起阻碍作用,从而使声能不断转化为热能。

其次是热传导效应,由于声波传播时媒质质点疏密程度各处
不同,因而媒质温度也各处不同,存在着温度梯度,从而相邻质
点间产生了热量传递,使声能不断转化为热能。

上述两种情况在两种媒质接触面处,作用特别强烈。

两种作
用中粘滞性是主要的,热传导也有一定作用。

吸声与大多数其他“吸收”不同,吸声材料不能把声音从空气中“吸”出来,声音是一种能量形式,只有它主动进入耗散的
媒质,也即只有当声音传到吸声材料时,它才能起吸收作用。

吸声材料的吸声能力,从实用角度,是以吸声系数来表示。

声波入射到材料表面时,入射声能(Ei)的一部分被反射(Er),一部分被吸收(Ea),还有一部分(Eτ)透过材料传到另一侧(如
吸声系数是指声波入射能量中被材料吸收(或者说未被反射)部分所占的比率,用α表示: 当Ei=Er 时,α=0,表示材料是全反射的,当Er=0,α=1,表示材料是全吸收的,因此,吸声系数的变化范围在0~1之间,吸声系数越大,材料的吸声效果越好。

吸声系数的大小与声波入射角度有关,因此在吸声系数的测量中有垂直入射吸声系数、无规入射吸声系数或斜入射吸声系数的区别。

另外,所有材料的吸声系数在不同频率都是不同的,为了完整地表明材料的吸声性能,常常绘出作为频率函数的α曲线,一般工程要给出125,250,500,1000,2000,4000赫芝的吸声系数。

作为一组数字的材料吸声频率特性曲线,目前还未有通用的单值评价处理方法,较为简单的处理方法有采用各频率吸声系数的平均值如平均吸声系数、降噪系数(NRC )等,但这些单一数字均难于对不同材料的吸声频率特性进行比较。

①无规入射吸声系数
当声波从各个方向以相同的概率无规入射时测定的吸声系数,其测量条件较接近于材料的实际使用条件,故常作为工程设计依据,由于测量需在混响声场中进行,故又称为混响室法吸声系数。

②垂直入射吸声系数
当声波是以材料表面法线方向垂直入射时测定的吸声系数,其数值低于混响室法吸声系数,通常用于材料吸声性能的研究分析、比较和产品的质量控制,由于测量需在驻波管中进行,故又称为驻波管法吸声系数。

i
r i i r E E E E E -=-=1α
③平均吸声系数
材料不同频率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所考虑的频率应说明。

④降噪系数(NRC )
在250,500,1000和2000赫测出的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算到小数点后两位,末位取0或5,吸声
系数测量方法应予说明
吸声降噪是对室内顶棚、墙面等部位进行吸声处理,增加室内的吸声量以降低室内噪声级的方法。

在封闭房间内有一噪声源时,在室内任意点处除听到来自声源的直达声外,还有来自各个边界面多次反射形成的混响声,直达声与混响声的迭加,使室内的噪声级比同一声源在露天场所的噪声级要高,其增加量即混响声强弱与室内的吸收能力有关。

在室内的边界面上设置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悬挂空间吸声体等增加室内吸声量措施以减弱混响声,从而使室内噪声级降低,是噪声控制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

2. 消声 消声器主要用于治理空气动力性噪声,通常会安装设备的进、出风口上,使气流能够顺利通过,又能有效地阻止噪声的传播的一种装置。

对消声器来说,它只能降低噪声源设备在风口或沿管道传播的噪声,而不能降低噪声源设备自身的噪声量。

从消声原理、外形结构可以分为: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消声器、微穿孔板消声器、扩散式消声器、有源消声器等等;从消声器治理对象来分有:空压机消声器、内燃机消声器、轴流风机消声器、混流风机消声器、罗茨风机消声器、空调风机消声器、锅炉4
2000
1000500250αααα+++=NRC
消声器等。

消声器的结构形式很多,每种消声器都会有它的吸声特性,如阻性消声器对中、高频范围内有较好效果,抗性消声器对低、中频有良好的效果等等。

消声器的选用应根据防火、防潮、防腐、洁净度要求,安装的空间位置,声源频谱特性,系统自然声衰减,系统气流再生噪声,房间允许噪声级,允许压力损失,设备价格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并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偏重。

一般的情况是:消声器的消声量越大,压力损失及价格越大;消声量相同时,如果压力损失越小,消声器所占空间就越大。

3.隔声隔声是噪声控制工程中最常见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利用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隔离或阻挡声能的传播,把噪声源引起的吵闹环境限制在局部范围内,隔离出一个安静的场所,使声波在传播途经中,一部分声能被反射,一部分声能被吸收,还有一部分声能则透过结构物向外传播。

所以选择隔声产品应从隔声指数、透射系数、阻力损失等方面综合考虑,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隔声间是一种隔断气体噪声的装置。

把噪声较大的部件或者整台机器用隔声间封闭起来,可以有效地控制噪声的外传,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单层隔声间的降噪量可以做到20~25分贝。

隔声间的应用相当广泛,风机、热泵机组、各类声源设备等很多声源治理会应用到这个声学产品。

它主要的设计原理是从声波的传播路径上对噪声进行治理。

由于每种声源设备的外部尺寸、通风散热等要求不尽相同,因此往往它需要根据现场声源情况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