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新课标选修5习题:第二章 测试卷

高中地理新课标选修5习题:第二章 测试卷

第二章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图为非洲某种自然灾害多年平均频率(次/年)的分布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最可能是()A.旱灾B.地震C.沙尘暴D.泥石流2.导致图示自然灾害最主要的原因是()A.气温高,蒸发旺盛B.人类过度开垦草原C.地壳运动的结果D.降水多,坡度大3.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城市中,6~8月为当地一年中地下水位最低的是()A.①B.②C.③D.④1~3.【解析】第1题,图中所示自然灾害在非洲东部主要分布在东非裂谷带,是板块的生长边界,北部是板块消亡边界,地壳不稳定,多地震灾害,B对。

该地赤道南北两侧的气候类型对称,包括有热带雨林气候区,不可能发生多次旱灾和沙尘暴灾害,A、C错,图示灾害区内相对高差小,东北部是热带沙漠气候区,不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D错。

第2题,结合前面分析,地震灾害是地质灾害,是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的结果,C对。

气温高,蒸发旺盛。

或降水多形成的是气象灾害,A、D错。

人类过度开垦是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的破坏,不是自然灾害,B错。

第3题,6~8月北半球是夏季,④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降水少,蒸发多,地下水位最低,D对。

①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此时降水多,地下水位高,A错。

②是热带雨林气候,③是热带草原气候,位于北半球,此时段降水多,地下水位高,B、C错。

【答案】 1.B 2.C 3.D读七个省级行政区的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表,回答4~5题。

省级行政区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其他比例(百分比) 20 20 15 9 6 4 5 214.该植被最有可能是()A.草原B.苔原C.硬叶林D.针叶林5.在该植被区不经常发生的是()A.火灾B.鼠灾C.雪灾D.洪灾4~5.【解析】第4题,由表可知,该植被在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四川等分布较广,而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是我国四大牧区,草原面积广阔。

第5题,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洪灾发生频率较低。

【答案】 4.A 5.D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C.干旱、洪涝、地震、火山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7.蝗虫是危害最严重的生物灾害,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灾害是()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6~7.【解析】第6题,此题主要考查对几种常见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了解状况。

地震持续时间最短,约几秒;火山略长;洪涝持续几天到几个月之久;干旱可达几个月到几年不等。

第7题,干旱高温有利于蝗虫孵化,而洪涝多雨有利于蝗虫生长。

【答案】 6.B7.D8.由于人类活动,可能出现加剧灾情的地质灾害是()A.温室效应和沙尘暴B.地震和火山喷发C.土地荒漠化和洪涝D.泥石流和滑坡【答案】 D读某年5月各省地质灾害发生数量统计表,回答9~10题。

省份广西广东湖南四川湖北江西浙江数量91 44 21 20 16 9 7省份甘肃山东辽宁云南重庆福建青海数量 6 5 5 5 4 3 3省份山西新疆黑龙江贵州西藏其他省份为0数量 2 2 1 1 19.按发生数量看,广西多于广东。

但是从造成经济损失看,广东远大于广西,其主要原因是()A.广东地势低洼,受灾严重B.广东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等侵袭,受灾严重C.广东经济发达,人口密集D.喀斯特地貌可以减缓地质灾害的影响10.地质灾害之间往往具有关联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台风—干旱—泥石流B.泥石流—地震C.地震—滑坡D.水土流失—洪涝9~10.【解析】第9题,广东遭受的经济损失大于广西,原因在于广东省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第10题,题干要求的是“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只有C项“地震诱发滑坡”表述正确,B项中泥石流一般不会引起地震。

【答案】9.C10.C11.(2015·广东卷)下图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根据图中断裂带、地震破坏程度和次生灾害发生频率,可知,丁区不位于断裂带上,且地震破坏程度和次生灾害发生频率最低,所以是最适宜城市重建的地方。

【答案】 D12.读“我国不同海拔下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频率分布图”(图甲)、“不同相对高度下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频率分布图”(图乙),Ⅰ为分布频率,Ⅱ为发生频率,Ⅲ为频率比数,读图可知()A.从图甲可知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阶梯界线海拔较高的位置B.从图甲可知南方丘陵地区为我国主要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区C.从图乙可知南方丘陵地区为我国主要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区D.从图乙可知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阶梯界线海拔较低的位置【解析】在散点坐标图中,散点分布密集区域是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主要区城。

图甲中点的分布是均匀的,无密集分布区;图乙中点的分布是疏密明显的,在相对高度小于400米的范围内分布集中,故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相对高度小于400米的范围内,符合丘陵山区的相对高度,故选C。

【答案】 C下表是2013年8月某日浙江舟山某地某日气象观测资料。

据此回答13~14题。

时间气温(℃) 气压(百帕) 降水(毫米) 风速(千米/小时) 12时前后25 1 002 10 3018时前后30 990 50 24024时前后27 1 004 10 5013.该日影响该地区的气压系统和天气系统分别是()A.低气压、伏旱B.低气压、寒潮C.高气压、伏旱D.低气压、台风14.该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A.狂风暴雨B.阴雨连绵C.高温晴好D.寒冷少雨13~14.【解析】第13题,根据不同时段的气温、气压和降水、风速的变化,可推知该气压系统为低气压,对应的天气系统为台风。

第14题,根据降水和风速数值判断,本次台风过境的天气特点可称得上狂风暴雨。

【答案】13.D14.A读“自然灾害与中国奶牛业发展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关于草场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原雪灾、火灾直接损毁草场资源,对奶牛业的发展没有影响B.草原旱灾直接影响奶牛业的发展,对草场资源没有影响C.草原鼠害、虫害通过破坏草场资源,间接影响奶牛业的发展D.草原病害、酸雨对草场资源和奶牛业的发展没有直接影响16.关于我国奶牛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过度放牧,使奶牛数量增多,促进奶牛业的发展②乱采、乱挖,导致鼠害猖獗,制约奶牛业的发展③奶牛业的过度发展,会加剧草原人为灾害对草原的破坏④影响奶牛业发展的因素有草原灾害、社会化程度、奶牛品质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5~16.【解析】第15题,由图中内容可知,草原雪灾、火灾、旱灾、鼠害、虫害、病害、酸雨都可直接损毁草场资源,从而对奶牛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16题,图中显示,过度放牧,会加剧草原人为灾害对草原的破坏,最终导致奶牛数量的减少,乱采、乱挖,导致草场资源的破坏,不会造成鼠害猖獗。

【答案】15.C16.C下图为“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

读图完成17~18题。

注:图例中数字所代表的灾害类型。

1-冻融、冰川为主;2-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3-沙漠化为主;4-黄土湿陷、水土流失为主;5-岩溶、塌陷为主17.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B.灾害2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C.灾害3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D.灾害4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18.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的主要原因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的主要自然因素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5的主要原因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4加剧的主要原因17~18.【解析】冻融、冰川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黄土湿陷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内蒙古草原及西北部草场上;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我国降水量大且石灰岩广布的云贵地区。

【答案】17.A18.C读云贵川渝桂气象干旱监测网2013年3月1日18时发布的干旱黄色预警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特旱区域所处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是()A.热带半湿润地区B.亚热带湿润地区C.热带湿润地区D.亚热带半湿润地区20.下列关于旱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我国,旱灾一年四季都可出现B.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南地区春旱较为常见C.青藏高原的伏旱严重D.旱灾严重时往往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颗粒无收19~20.【解析】本题组考查了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从图上看,特旱区域全部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地区,北回归线以北,主要是亚热带。

伏旱主要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答案】19.B20.C第Ⅱ卷(非选择题60分)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面图1是某区域地形图,该地区为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但该区域表土流失严重,加上气象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农业生产。

材料二:图2是图1中A城的气候统计图。

指出春季哪些气象(水文)灾害最可能威胁该地农业生产并分别分析其形成原因。

【解析】该地纬度较高,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较低,易出现低温冻害;冬季降雪偏多,春季时气温快速回升,积雪迅速融化,会产生洪涝灾害。

【答案】倒春寒(低温冻害);该地纬度较高,春季(3~5月)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偏低易对农作物产生冻害威胁;(融雪性)洪涝;冬季降雪偏多,而春季气温回升快,则积雪快速融化会产生洪涝灾害。

22.(12分)下图为我国海南岛过去62年内台风发生频次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海南岛台风频次的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

(2)试评价台风对海南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1)因为台风中心主要在海南岛东部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所以岛屿东部受台风影响较大。

加上中部山地的阻挡,中部和西部几乎不受台风影响。

(2)台风的危害表现为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强降雨会淹没农田。

大风导致农作物倒伏。

风暴潮引起海水倒灌,使土地质量下降。

【答案】(1)分布不均;从东(南)往西(北)影响次数减小;文昌、万宁附近次数最多,中部和西北部几乎不受台风影响。

东(南)部离台风源地较近,中部山地对台风起一定的阻挡作用。

(2)降雨引发洪涝灾害,淹没农田;大风导致农作物倒伏;风暴潮引起海水倒灌,土地质量下降。

(任意答两点)23.(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统计,目前北京地区有突发性地质灾害(如泥石流等)隐患点589处,主要分布在延庆、昌平、怀柔、密云、门头沟、房山等山区县。

(1)描述图示区域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空间分布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