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广州东~新机场)规划验收测量实施探讨

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广州东~新机场)规划验收测量实施探讨

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广州东~新机场)规划验收测量实施探讨摘要:本文从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广州东~新机场)的规划验收测量的工程概况、技术技术设计方案、质量控制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交流,测量过程中,通过有效的组织方案,根据工程实际工期安排,充分考虑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计划,提高了生产效率。

并对在竣工测量中引入安全管理和项目管理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规划验收测量,竣工测量,GPS1工程概况经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委托,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地下工程探测研究所共同完成对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工程进行地下建(构)筑物规划竣工验收测量。

该轨道交通自广州东站~新白云国际机场,测量内容共涉及9个车站和11段区间隧道(不包括广州东站和机场南站,嘉禾站并入2号线),线路全长约30.7Km,按规划验收要求测量车站主体、区间隧道以及附属设施的平面位置与立面形态,形成广州市城市道路(河涌)竣工验收测量成果。

三号线北延段于亚运前开通运营,为保证不影响地铁正常营运,同时及时为市规划局规划审批办案提供准确详细的一手资料,要求在“三权”移交前完成外业测量工作。

线路总长约30.7km,全部采用地下线路,共设12 座车站。

2 技术设计方案测量成果采用广州平面坐标系统和广州高程系统,地形图采用广州统一地图分幅和编号。

2.1 精度指标根据规划验收测量要求,各级平面控制点最弱点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超过±5cm,各级高程控制点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超过±2cm;细部点测量精度: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得大于±5cm(相对于临近控制点),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5cm(相对于临近控制点),高度测量的中误差≤±5cm。

2.2 控制测量2.2.1 控制测量总体框架地铁工程控制测量的等级传导次序为“地面—出入口—站厅—站台—区间隧道”。

由此可知其控制测量包括地面首级控制测量、车站主体控制测量、区间隧道控制测量以及附属设施控制测量等四部分。

根据地铁工程带状直伸的特点,本项目宜采用光电测距导线在区间隧道内布设控制并同时采集细部点。

三号线北延段各区间隧道长度在800—5200m之间,因此,为满足导线控制测量在长度上的限制要求,部分穿越区间隧道的导线可以是二级、三级或以上等级,由此反推本项目控制测量的基本层次为:控制测量等级分布表表1控制点位置控制等级测量方法高程测量手段平面控制线路车站地面四等静态GPS四等水准三等点-闭合环(或附合路线)-三等点站厅与站台一(或二)级测距导线四等水准出入口1-站厅-站台-站厅-出入口2区间隧道二(或三)级测距导线三角高程站台1—区间隧道—站台2附属设施三级或图根测距导线三角高程站厅(地面、站台)—附属设施注:当车站埋深较浅,出入口至站厅俯角较小,距离较长且区间隧道长度大于2400m时,站台、站厅和区间隧道布设一级导线,高程传递可采用三角高程,即一级导线和三角高程线路:出入口-站厅-站台-区间隧道-站台-站厅-出入口。

2.2.2 控制点选埋与编号1)四等控制点(静态GPS测量)以地铁车站名为点名。

每个车站布设至少两个相互通视的四等点,如果两个车站相互通视,则每个车站布设一个点即可,若一个车站布设两个或以上四等点,则在点名后加序号,如:“龙归1”、“龙归2”等。

为使用方便,四等点应尽量布设在地面,如果地面没有GPS观测条件则布设在车站附近的楼顶。

由于是为单一工程服务,四等点布设在地面的埋设不锈钢钉,布设在楼顶的埋设水泥钉,不画点之记。

四等点所选点位要便于安置GPS接收机天线,并视野开阔,视场内周围障碍物高度角一般应小于15°;点位应远离尽量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及微波通道等)及高压电线,其间距分别不小于200m和50m,以避免周围磁场对信号的干扰;点位周围不应有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物体(如大片水域),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2)一、二、三级导线线号按“从北到南”顺序进行编排,点名按“地三北ⅠXX” 、“地三北ⅡXX” 、“地三北ⅢXX”方式进行编号。

一般情况下,导线点埋设采用水泥钉或不锈钢钉;也可以直接利用地铁施工或测量留下的比较固定的点状物体作为导线点。

导线点亦不画点之记。

2.2.3 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方案嘉和站以南段方案(包含二号线北延段):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嘉禾车辆段、上林镇站、萧岗、白云新城站、远景站、白云大道站、永泰站、同和站、南方医院站、梅花园站、燕塘站为本次控制测量由地上传导到地下的出入口。

在13个站台附近共布设四等GPS控制点22个(见附图);同时以四等GPS控制点作为起算点分别在如下车站和区间隧道布设一级导线7条:嘉禾车辆段上林镇站,上林镇站萧岗,萧岗白云新城站,白云新城站远景站,嘉禾车辆段白云大道站,永泰站同和站,梅花园站燕塘站。

在以下站台之间区间隧道内布设2条二级导线:白云大道站永泰站,南方医院站梅花园站。

在同和站南方医院站、远景站内通过左右线分别布设三级导线2条。

根据现场踏勘,在地面沿车站附近和四等点布设3条水准线路。

嘉和站以北段方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高增站、人和站、腾龙花园投料口1、龙归站、龙归站投料口2、嘉禾站作为本次控制测量由地上传导到地下的出入口。

在3个站台附近共布设四等GPS控制点6个;同时以四等GPS控制点和已知三等点作为起算点分别在如下车站和区间隧道布设一级导线6条:高增站沿左线往北至红线返回右线出高增站,高增站人和站,人和站腾龙花园投料口1,腾龙花园投料口1龙归站,龙归站龙归站投料口2,龙归站投料口2嘉禾站。

2.3 规划验收测量2.3.1 图根控制测量在一、二级导线的基础上加密图根控制点,对地铁车站出入口、区间隧道中的车辆段、折返段、风道等地区进行细部测量。

由于地下工程的特殊性,地下部分的图根导线在层与层之间允许交叉,图根导线测量按表2的技术要求施测。

支导线点的高程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进行测量,须进行往返观测。

技术要求见表8。

2.3.2 地下建(构)筑物测量根据规划管理需要,地铁工程规划验收必须测量车站主体、区间隧道以及附属设施的平面位置与立面形态,按规定整理《广州市城市道路、河涌规划验收测量记录册》。

1)细部点采集:采用解析法进行地下建(构)筑物细部点测量,细部测量可与控制测量同步进行,也可独立进行。

采用全站仪和PDA 直接采集各通道、站台和站厅的起点、终点、转折点、交叉点、变坡点等特征点内壁的三维坐标;地铁主体工程完工后及开通运营前,内部生活区、工作区等功能设施未能及时分隔,自动扶梯等配套设备未安装,实际意义上的规划验收测量是施测地下车站主体、附属设施、区间隧道等土建部分内壁的平面位置、中心线、纵横断面,描述的是地下总体空间,对内部建筑物不作细分。

为保证地下铁轨测量精度,参照地铁一、二、三、五号线验收测量经验,数据采集时实测两侧混凝土墩边线。

在区间隧道中,施工单位已经用油漆把各曲线要素点标注在隧道两壁,以此为依据确定中线桩的采集密度:直线段的点采集间距30-50米;缓和曲线与圆曲线段的点采集间距10-15米。

对各特征点,测量时应记录相应代码与编号。

2)平面图与断面图绘制:根据所采集的建(构)筑物特征点、铁轨中心线三维坐标及净空数据,采用EPSW2008编辑绘制站台和站厅层、区间隧道、出入口通道的平面图及相应的纵断面图。

平面图采用1:500比例尺;断面图原则上采用1:200比例尺,具体可依车站及隧道的复杂情况而定。

三号线北延段隧道纵断面以轨道中心线坐标、净空高为依据绘制,不注里程,只标注测点位置及坐标。

3)《广州市城市道路、河涌规划验收测量记录册》整理:根据上述测量数据和图形,现场检校建设工程竣工图,并对应放线资料分案整理《广州市城市道路、河涌规划验收测量记录册》一式3份,其内容包括:a) 建(构)筑物平面位置关系图(1:500)、断面图(1:200);b) 竣工验收测量成果表(竣工坐标必须与放线坐标进行比较)。

3 质量控制3.1中间检查外业小组作业时,检查员要分期到工地进行检查,对小组进行工作指导,监督小组执行测量技术规定,确保每项数字化成果真实可靠,如实反映实地的情况。

在适当的时候重复设站检查。

3.2成果检查与验收地铁三号线北延段规划验收测量工程属院管工程,执行三级检查二级验收制度,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文件进行测区过程控制、检查验收。

1)外业组自查互检:外业组对作业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及作业质量进行检查,对每道工序每项工作自始至终进行互检或自检,做到成果资料100%检查复核,对提交的成果资料全面负责。

2)队级检查验收:由检查员对外业组提交的成果资料进行100%检查复核,随机抽取3%的数据(包括控制点和碎部点)进行重复设站检查并统计测量精度,对产品质量做出初步评价;由所长进行队级审查验收并评定成果质量。

3)院级审查验收:由院项目部按规定程序进行内外业审查,审查成果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是否符合技术规定要求;审查队的质量评定是否准确、合理。

综合评定测量成果资料质量,编写质量审查验收报告。

4 技术总结地铁三号线地下构筑物验收是边施工边测量,工地灯光晕暗,施测人员需要手持电筒照明才能测量。

隧道部分排水设施不完善,水深处达1米多,需要小组全员加强思想教育,成员之间密切配合才能开展,体现对测量事业的敬业、奉献精神。

地下构筑物测量环境极其恶劣,空气质量差,还需要跟不同的地铁施工单位协调作业,各环节衔接不紧凑,效率就较难提高。

对地铁等特殊环境下实施验收测量的工程,分阶段投入测量能提高一定的效率,产生一定的效益。

本测量的实施无疑对诸如地铁等地下构筑物验收测量具有借鉴意义。

在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方面是严格按照《广州市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测量技术规定》执行。

参考文献[1]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2]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