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与能量代谢PPT课件
胃内消化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性 质:无色,pH 0.9~1.5 分泌量:1.5~2.5L/日 成 分:盐酸、胃蛋白酶原、 粘液、和HCO3- 等无机物。
• 胃排空:食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 食物的排空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及化学组
成有关。
• 通常稀薄、流体食物比粘稠、固体食物排空 快,颗粒小的食物比大块食物排空快。
2.胆汁 肝细胞分泌,内含:(1)胆盐;(2)胆固醇;
(3)胆色素。
3.小肠液
弱碱性液体,pH≈7.6。渗透压与血浆相等。 分泌量大(1~3L/日)
特点 酶种类多;持续分泌 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
(1)中和胃酸,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遭胃酸侵蚀。 (2)稀释肠腔内容物,利于吸收。 (3)肠激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变为胰蛋白酶。 (4)肠淀粉酶能水解淀粉成为麦芽糖。 (5)多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水解食糜。
• 血糖浓度是人体糖的分解及合成代谢保持动 态平衡的标志。
• 饥饿及长时间运动时,血糖水平下降,运动 员会出现工作能力下降及疲劳的征象。肝糖 原可以迅速分解入血以补充血糖,维持血糖 的动态平衡。我们一般用国际统一的四个血 糖切点值来判断,即5.6、7.0、7.8、11.1毫
• 我们一般用国际统一的四个血糖切点值来判 断 , 即 5.6 、 7.0 、 7.8 、 11.1 毫 摩 尔 每 升 。 仅凭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变化,就会出现 如下9种情况:
第五章 物质与能量代谢
第一节 物质代谢 第二节 能量代谢
第三节 体 温
概述 • 物质代谢: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
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
• 能量代谢: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 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
第一节 物质代谢 • 一、人体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 (一)主要营养物பைடு நூலகம்的生理功用 • 1.三大能源物质的生理功用 • 2.水及无机盐的生理功用 • 3.维生素的生理功用
2.吸收
• (1)吸收的部位 • 口腔及食道内不吸收。 • 胃只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 • 小肠吸收的主要部位,糖类、脂肪和蛋白
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 收,回肠能够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 • 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结肠可吸收其 肠腔内80%的水和90%的Na+及Cl-。
(2)小肠吸收的特点
• 为了解决运动与消化机能的矛盾,一定 要注意运动与进餐之间的间隔时间。
• 饱餐后,不可立即运动; • 剧烈运动结束后,亦应经过适当休息再
进餐。
二、主要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
• (一)糖代谢
• 1.人体的糖贮备及其供能形式
• 单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一部分合成肝糖原; 一部分随血液运输到肌肉合成肌糖原贮存起来; 一部分被组织直接氧化利用;另一部分维持血 液中葡萄糖的浓度。
(2) 消 化 液 的 作 用
消化液的主要功能为:
• ①稀释食物,使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以 利于吸收;
• ②改变消化道内的pH,使之适应于消化酶活 性的需要;
• ③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使之便于吸收; • ④通过分泌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消
化道粘膜。例如,胃的粘液具有较高的粘滞 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
• 1.正常血糖。也就是通过检测血浆血糖, 空腹低于5.6,而餐后2小时低于7.8;
• 2.空腹血糖受损。仅有空腹高于5.6但低于 7.0,餐后正常;
• 3.糖耐量减低。仅有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 7.8但低于11.1,空腹正常;
• 4.联合糖调节受损。既有空腹血糖受损又 有糖耐量减低;
• 5.单纯性空腹高血糖1型。空腹血糖高于
2.糖在体内的分解代谢
(1) 糖 酵 解
糖酵解与乳酸生成
乳酸的清除(引自: A.W.S.Watson,1995)
(3) 小肠 内主 要营 养物 质的 吸收
(三)肌肉运动对消化和吸收机能的影响
• 肌肉运动可以产生骨骼肌血管扩张、血流 量增加,内脏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的效 应,导致胃肠道血流量明显减少(约较安 静时减少2/3左右),消化腺分泌消化液量 下降;
• 运动应激亦可致胃肠道机械运动减弱,使 消化能力受到抑制。
• 肌糖原既是高强度无氧运动时机体的重要能 源,又是大强度有氧运动时的主要能源。许 多研究表明,糖原贮量(特别是肌糖原)的增 多,有助于耐力性运动成绩的提高。
• (2)血糖
• 血液中的葡萄糖又称血糖,正常人空腹浓度 为80-120mg%。
• 血糖是包括大脑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 能源。
• 运动员安静状态下的血糖浓度与常人无异。
• 因而,人体的糖以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形 式存在,并以血糖为中心,使之处于一种动态 平衡。葡萄糖是人体内糖类的运输形式,而糖 原是糖类的贮存形式。
• (1)糖原
• 人体各种组织中大多含有糖原,但其含量的 差异很大。例如,脑组织中糖原含量甚少, 而肝脏和肌肉中以糖原方式贮存的糖类约有 350-400克,运动员糖原储量可达400550克。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 吸收:经过消化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
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 1.消化 • 消化的方式: • 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 化学性消化
(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 消化道平滑肌特性:兴奋性(比骨骼肌低)、 自律性(在体外也可保持)、传导性和收缩 性(保持一定的紧张性)(伸展性大)(对 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特别敏感)。
• 糖类排空速度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类最 慢。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小时。
小肠内消化
1.胰液
胰液为碱性液体 渗透压≈血浆 胰液呈间歇性分 泌,约为1~2L/每日。 (1)水和碳酸氢盐 (2)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 (3)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 (4)蛋白质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3)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消化
• 口腔内消化 • 胃内消化 • 小肠内消化 • 大肠内消化
口 腔 内 消 化
口腔内消化:
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pH: 6.6~7.1(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 成分:水(占99%),有机物(唾液淀粉酶、
粘蛋白、球蛋白、溶菌酶等),无机物(Na+、 k+、HCO3-、Cl-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