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护理诊断及措施
2、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安慰病人,使其消除紧张心理,保持安静。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补液。
4、准确及时执行医嘱,给予止血药物治疗,必要时输同型血。
5、保持切口科干燥,观察有无切口渗血渗液情况。
6、注意观察阴道出血或阴道分泌物的性质、量、颜色,以判断切口残端的
直合情况。
潜在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
沟通确定手术日期。并鼓励患者参与決策过程
3、多与病人交谈以增加信心,随时为病人解答疑问使其积极配合手术。
强巡视,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4、术前及术后均要做好心理疏导,与病人沟通时要掌握技巧,鼓励病人积极面对,多安慰、多沟通、在行动上给予关心和帮助,及时解疑答惑。
六、潜在并发症—泌尿系感染
相关因素:
⑵机体抵抗力下降。
⑶留置导尿管。
1、留置尿管要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受压、扭曲、堵塞或脱落。要保证引流位置正确,可以固定在床边或轮椅旁,引流管、集尿袋不能接触地面以防污染。
2、封闭的集尿器只在必要时打开,打开之前先碘伏消毒连接处,并定期更换引流管和集尿袋,置管1周以内集尿袋更换1次为宜,若有尿液性状、颜色改变,须每天更换。
二、疼痛
[相关因素]
Hale Waihona Puke 与输卵管妊娠导致输卵管膨胀有关1、注意腹痛的变化,观察面色有无苍白,血压下降等内出血征象。
2、尽量减少突然改变体位和増加腹压的动作。
3、禁止灌肠,腹痛时禁用溶止痛剂。
4、定时翻身,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卧位。
5、关闭照明灯、心电监护声等。
6、分散患者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电视等。
7、做各种操作时动作柔。
妇科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
护理诊断
护 理 措 施
一、组织灌注量不足
[相关因素]与内出血甚至出血性体克有关
1、去桃平卧位,保暖,必要时吸氧
3、密切观察血压,脉博,呼吸,血压,建立静脉通路:
4、好手术准备,如备皮,留置尿管,药物过敏险等
5、手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15分钟观察生命体征及氧饱和度的变化
5、观察尿量及性状,面色、意识等全身症状
3、长期留置导尿者应定期更换导尿管,普通导尿管一周更换一次,气囊导尿管一月更换一次。
4、防止尿液逆流,及时排放尿液,一般每日排放2次。每次放尿后应用酒精棉球消毒储尿袋放尿口,然后拧紧。要防止尿液中尿盐堵塞尿管,病人翻身、下床、搬动时,尿袋不得高于耻骨联合(膀胱水平)处。
5、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但当有血块、黏液或尿液浑浊导致阻塞时,可用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6、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
6、观察患者有无腹腔内出血情况,多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内,尤其是术后6小时内,腹腔内出血可有腹胀、腹痛、出血量多时出现移动性浊音,甚至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性血压下降、脉搏增快,严重失血可导致失血性休克。
7、注意观察阴道出血情况:阴道流血大于月经量,色鲜红或有大量血块,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8、经腹手术者术后腹部刀口沙袋加压6小时。
8、对有手术指征者,积极做好一切术前准备。
9、手术后患者伤口疼痛,≥3分通知医生,遵医嘱及时给予镇痛剂,观察药物作用副作用并做好记录。术后携带镇痛泵者护士应了解使用的镇痛药物,严密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嗜睡、低血压、尿潴留等症状。
三、、恐惧:
[相关因素]
与生命受到威胁与担心不能再次妊娠有关
7、注意手卫生,接触尿引流之前应先洗手。
8、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得用于病原学检查。
9、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护理诊断
护 理 措 施
七、潜在并发症--出血
[相关因素]
与手术有关
1、密切监测血压和脉搏,观察血压的动态变化,必要时记录出入水量。发现出血或休克表现,及时通知医师,并配合抢救。
3、保持床单位整洁,做好留置导尿管时尿道口护理,会阴护理每天两次。
4、提高病人抵抗力,肛门排气后,鼓励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鸡蛋、鱼、肉等。
五、焦虑
相关因素:
与缺乏子宫肌密的相关知识,害怕手术,担心预后有关
1、患者入院时向其做好健康教育,介病区环境,麻位医生
2、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识,给予安,解除原虑和思惧,及时与医生
[相关因素]与手术失血、术后禁食、活动依从性差有关
1、术后每2小时协助患者床上翻身,按摩受压部位
2、指导患者进行腓肠肌挤压及踝泵练习,每小时20-30下,以预防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1、医生向患者本人及家展讲清病情及处理方案,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
心态。
2、介绍异位妊炭的原因、预后及对末来妊辰的影向。
3、帮助患者正视现实,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术后的康复。
护理诊断
护 理 措 施
四、感染的危险:
[相关因素]
与手术留置尿管及手术切口、失血后抵抗力下降。
1、遵医属给予抗生素控制染。
2、根据腹部伤口情况给予换药,保持料干洁,固定深,观察伤口数料情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