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

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

P1疼痛相关因素:
1、遵医嘱给予镇痛处理。

2、向病人解释引起疼痛的原因,指导病人避免疼痛的诱发因素。

3、密切观察有无心律失常、病人面色、心率、呼吸及血压变化,并记录。

4、指导病人采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

缺氧。

P2焦虑相关因素:
1、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消除心理紧张和顾虑,使能积极配合治疗和得到充分休息。

2、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促进病人对治疗护理的信赖.
3、指导病人作缓慢深呼吸。

4、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保持良好心镜。

P3自理缺陷相关因素:⑴疼痛不适。

⑵活动无耐力。

⑶医疗受限。

1、急性期卧床期间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生活护理。

2、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的地方。

3、将呼叫器放在病人手边,听到铃响立即给予答复。

P4气体交换受损相关因素:⑴肺循环瘀血。

⑵肺部感染。

⑶不能有效排痰与咳嗽。

1、协助病人取有利于呼吸的卧位,如高枕卧位、半坐卧位、端坐卧位。

2、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

3、根据病人缺氧程度予(适当)氧气吸入,一般缺氧1-2L/min,中度缺氧3-4L/min,严重缺氧及肺水肿
4-6L /min。

肺水肿病人用20%-30%酒精湿化氧气吸入。

4、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利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5、教会病人正确咳嗽与排痰方法:尽量坐直,缓慢地深呼吸。

屏气3-5s,用力地将痰咳出来,连续2次
短而有力地咳嗽。

6、病情允许时,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以增加肺活量。

7、向病人/家属解释预防肺部感染方法:如避免受凉、避免潮湿、戒烟等。

P5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相关因素:⑴心肌缺血、缺氧。

⑵电解质失衡。

1、给予心电监护,监测病人心律、心率、血压、脉搏、呼吸及心电图改变,并做好记录。

2、嘱病人尽量避免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如情绪激动、烟酒、浓茶、咖啡等。

3、向病人说明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及感受,若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告诉
医护人员。

4、遵医嘱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备好各种抢救药物和仪器如除颤起搏器,抗心律失常药及复苏药。

P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相关因素:⑴意识障碍,不能进食。

⑵高热,致代谢增加。

(3)伤后机体修复,需要量增加
1、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教会病人或家属有关营养知识。

2、根据病情设计合理的膳食结构,向病人或家属推荐食物营养成分表和热量要求。

3、尽量选择适合病人口味的食物,鼓励病人少食多餐。

4、意识障碍病人,伤后24小时鼻饲流质饮食。

5、对长期卧床病人及可能带鼻饲出院的病人,教会家属鼻饲流质的喂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6、监测病人体重,每周1次。

7、遵医嘱检查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钙,并追查检查结果,以指导治疗。

P7体温升高相关因素:⑴感染。

⑵中枢体温调节失常。

⑶继发感染。

1、监测病人体温,每1-4小时1次。

2、体温>38℃以上,即采取降温措施。

⑴体温38-39℃时,予以温水擦浴。

⑵体温>39℃时,以30%-50%
酒精200-300mL擦浴,置冰袋于大血管处,头部置冰帽。

⑶夏季可用电扇、空调降低环境温度,必要时撤除棉被。

⑷降温毯持续降温。

⑸物理加药物降温:冰盐水200mL+APC 0.42保留灌肠或灌胃。

3、降温30分钟后复测体温并记录。

4、降温过程中应注意:⑴醇浴时禁擦前胸、后颈及腹部,以免反射性心跳减慢;酒精过敏者,不可醇浴。

⑵醇浴时头部置冰袋,足部置热水袋。

⑶热水袋,冰袋应以双层棉布或双层布套包裹,每半小时更换1
次部位,防止烫伤、冻伤。

⑷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保持床单干燥,防止病人受凉。

6、鼓励病人多饮水,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饮食,以补充机体消耗的热量和水分。

7、加强口腔护理,及时翻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