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教学设计
2.知识的实用性。学习气质是使学生了解气质的概念,掌握气质与儿童抚养的关系,有利于日后工作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气质。
3.教材处理。教材对气质的介绍还算明了,但教材理论表述学术性比较强,造成学生理解困难。不明白什么是气质,纸上谈兵。因此我就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重新整合了气质的资料,设计了本次课。
二、教学对象特征分析
※提高学生区分气质类型的能力。
小结5’
三、气质的特点
教师归纳气质的特点。
聆听、思考。
※让学生明确气质的特点。
拓展延伸13’
四、气质类型测验
组织学生测量气质类型。
学生做问卷。
※学习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了解自己的气质,巩固所学。
课堂总结2’
五、总结
气质的概念、类型及在生活中的运用。
1.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巩固新课。
2.教师评价。
1.回答问题。
2.聆听、思考、记忆。
※通过问题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气质。
※解惑。
出示情境及图片
1.提出问题:请指出情境中A、B、C、D四个人分别是什么气质类型?图一、二、三中的四个人分别是什么气质类型?
2.教师评价。
1.学生回答。
2.聆听、思考。
※通过情境、图片等材料加深学生对四种气质类型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分辨出各种气质类型。
1.阅读材料。
2.思考。
3.回答问题。
※通过实例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20’
一、气质
1.出示气质的概念。
2.气质的类型。
1.指导学生在书上画出气质的概念,并解释气质的概念。
2.提出问题:心理学中的气质与生活中的气质是否一样?
1.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书上画出气质的概念。
2.回答问题。
※让学生认识气质,能够简述气质。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主动性。
3.讲解气质的类型:“体液说”。
4.四种气质类型的特点及表现。
4.聆听,笔记要点。
※通过教师讲解,认识气质的类型,让学生能够辨别气质类型。
二、问题讨论
1.气质是生来就有的还是后天形成的?人的气质是否可能完全相同?对照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气质变化是否很大?
1.提问。
1.知识基础 :学生已进行了二年多的专业课程教育,对于心理学相关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但不少学生对气质的实质不了解。
2.能力优势:学生有一定心理学基础,对心理学总是积极学习。
3.兴趣态度:争强好胜、缺乏耐性,重案例,轻理论,喜欢参与活动。
这节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气质的实质,知道自己的气质,熟悉气质的分类,同时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严谨的职业素养。
1、气质无好坏之分。
2、气质是择业和选择人才的依据之一。
3、气质是因材施教的依据。
4、气质比较稳定。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讨论分析问题,学生能够简述气质的概念,辨别不同的气质类型。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区分气质类型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塑造幼儿气质的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严谨的职业素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了部分心理学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分析—问题探究—体验”四个主要环节的活动,让学生理解气质,重在让学生多动脑思考气质与儿童培养的关系。
2.以鼓励为主,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1.重温本节课的重、难点。
2.根据建议和要求调整学习。
※总结课程,突出重难点。
八、板书设计
气质
一、气质的概念: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动力特征。
二、气质的类型。
体液说:
黄胆汁 血液 粘液 黑胆汁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肝 心脏 脑 胃
三、气质的特点。
五、教学资源的准备与运用
1.根据课程内容,联系实际,设计问题,难度适中,一般学生都能经过探究后解决。
2.课前设计气质问卷。
3.利用图片,材料涵盖教学资源。
4.对探究问题的学生给予加分鼓励。
六、教学重难点
正确认识气质。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
出示课题气质
通过材料让学生阅读,然后教师提出问题。
《气质》教学设计
科目
气质
执教者
宫振宇
教学单位一第三节
授课班级
10幼师2
授课教材
幼儿心理学
教材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问卷、资料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问题探究法
一、教材内容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是选自《幼儿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5章幼儿的个性因素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