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西格玛改善案例

六西格玛改善案例


定义阶段
对改善后统计到的合格量进行Cp、Cpk测试,结果如图
由图可得,Cp值为1.04,Cpk值为0.97,合格率接近 90%,有所提高,但仍未达到目标,继续需要改善。接 下来就是优化与改善装配这一流程,故而项目范围应该 定为M产品装配线。
确定项目目标
项目目标主要设定两个:第一个是整体合格率达到 95%;第二个是进一步提高合格量的Cp值、Cpk值。具体 如下表 指标 合格率 Cp值、Cpk值 目前水平 90% 1.04、0.97 目标 95% >1.04,>0.97
测量系统分析(MSA)
进行量具 R&R 分析,运用Minitab软件实验结果如下图:
实验结论:量具 R&R方差分量贡献率为0.8%、 研究变异为8.95%,均小于 10%, 根据 MSA 系统 标准判定该测量系统是可靠的,故在接下来可 以在项目中运用该测量系统来进行量测分析。
测量系统分析(MSA)
六西格玛改善案例
目录 一、六西格玛理论知识 二、案列背景 三、六西格玛实施改进 具体步骤
一、六西格玛基本理论
六西格玛是一种基于度量的改善活动, 100万次机会 短期 合格率 PPM 中有3.4个缺陷或 99.99966 %的完善。即是,当企业生 SIGMA % 产100万个产品,只有 3.4 个是不合格,合格率为 6.0 3.4 99.99966 99.99966%。从数据上看是一个卓越质量的标准。 5.0 200 99.98 DMAIC是六西格玛管理中最重要、最经典的管理模 型,主要侧重在已有流程的改善方面。所有六西格玛 4.0 6000 99.4 管理涉及到的专业统计工具与方法,都贯穿在每一个 六西格玛改进项目的环节中。
日期 2-Mar 5-Mar 6-Mar 7-Mar 9-Mar 合计 目标 总产量(平均) 合格量(平均) 9020 7200 9005 9011 8998 9002 45036 7166 7199 7110 7230 35905 合格率 79.82% 79.58% 79.89% 79.02% 80.32% 79.73% 95%
二、案列背景
M产品是某知名电子集团通过OEM工厂向A公司采 购的客户定制化产品 。M产品制造主要的工艺流程图:... 模压成型 源自配 ...M产品的产能情况
通过分析发现影响产能的主要困难在于模压设备数 量和产品装配阶段的质量问题。为了能分到更多的项目 份额,公司特此花巨资购买20台模压机器来满足最高日 需求量为20000件的最大份额需求。 在A公司总共有2条适合M产品的装配线,每条线的 生产速度为450个/d时,每日装配总产量为 2*450*20=18000个,合格率为90%,所以每日良品数量 为 90%*18000=16200个,故每日至少需要将20000— 16200=3800个产品转交给别的公司完成。而转包价格高 出自己装配价格还得出来回运费及花费人员进行全检, 可谓费时费力费财。
M产品装配线情况
装配线工艺流程
涂粘接剂 晾干 粘背胶 检查 包装
需要的工具/设备 传送装置——传送带,密封圈定位工装——放置和 定位密封圈以方便粘贴背胶,厚度仪——检查产品 厚度,电子天平——包装数量确认。
六西格玛改善步骤——定义阶段
一、项目选择和制定项目目标 2012年3月初M产品正式量产,量产初期M产品的 质量情况统计见表
(0.05),数据被认 定为呈正态分布, 所有的点接近参考 线,说明数据遵循 着正态分布。
双样本T检验
从图中可以得:P-值为 0.585及 0.248,均大于显著 性水平σ(0.05),运用双样本T检验是有效的。其检验 结果如图
由图中数据可知,P值=0.000<0.05,证明此因子为 重要显著因子 。
品质部
2
工艺优化 设备改善
合格率没达 标
合格率 ≥95%
合格率 ≥95%
测量——确定该装配线的流程图
收到所需物料 涂粘接剂 晾干
检查
N Y
粘背胶
检查
N Y
包装
检查
N Y
入库
根据流程图进行工时测量
工序 时间/s 涂粘接剂 8 晾干 70 粘背胶 6 检查 10 包装 6
根据上述数据,做出装配线各工序工时帕累托图:
RPN(risk priority number) 风险系数是事件发生的频率、严 重程度和检测等级三者乘积,用来衡量可能的工艺缺陷。RPN 数值在 1—10 为最好的情况,10—50 对产品有较小的危害; 51—100 对产品有中等危害,需进行改善;101—1000 对产品有 严重危害,需深入调查分析。 根据上表的RPN值,我们可以得出管理制度不合理、组织 力度不够强、晾干时的温度、时间及传送带的速度不适宜、供 货质量不好这些因素RPN值较高,但由于供货质量不好、管理 制度不合理、组织力度不够强已经是可以确定的因素,并且晾 干所需时间由传送的速度及晾干温度决定。晾干温度越适宜, 产品就能更快的晾干,传到下一工序,则该工序所需时间也就 会相应的减少。所以影响目标的潜在因素Xs: X1:晾干温度 X2:传送带的速度
传送带速 度是不是 越快越好 提高传送带 提高传送带速 双样本T 速度,对合 度,对合格率 检验 格率有影响 没影响
传送 X2 带的 速度
验证可能项目影响因素 X
项目小组接下来运用实验方法对以上所有可能因素X1、 X2做进一步分析验证,确定根本原因。 ① 验证X1:实验方法选取采用双样本 T 检验 H0: 将晾干温度提高至45℃,合格率会提高 H1: 晾干温度维持在室温25℃,提高温度对合格率无影响 从图中可以得:P-值 设定显著性水平σ= 0.05,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正态检 为 0.585 及 0.248, 验,运用 Minitab 软件检验结果如图 均大于显著性水平σ
测量系统分析(MSA)
重要的是证明由于测量系统对项目的影响,测量系 实验收集的数据如表 统是稳定的并且能够测量数据然后项目可以继续进行下 日期 总产量(平均) 合格量(平均) 合格率 一步。本次测量系统分析主要做 量具 R&R 分析。 15-Mar 9050 8185 90.44% 16-Mar 9010 8112 90.03% 19-Mar 9011 8085 89.72% 20-Mar 8990 8099 90.09% 21-Mar 9000 8068 89.64% 合计 45061 40549 89.99% 目标 95%
项目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收集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来确定哪些是根本原因,即 确定潜在关键因素X。假设验证如表
要验 因 证的 素 推测 X1 晾干 温度 验证推测 时需回答 的问题 确定原假设H0及备择假设 H1 H0 H1 用到的 方法
将晾干温度 温度维持在 是不是要 提高至45℃, 25℃,提高温 双样本T 提高晾干 合格率会提 度对合格率无 检验 温度 高 影响
潜在失效模式分析
在定义出可能的原因之后,项目小组进一步运用 FMEA(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系统的方法进行深入分 析, 通过对其严重度、发生频率及可探测度进行打分评 估,最终得到风险系数 RPN 的数值,通过数值的大小来 衡量失效发生的可能性。(严重度*发生频率*探测度=风 险系数 RPN)
项目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3.83 3.0 10000 60000 99 94
DMAIC模型介绍
定义 测评 分析 改进 控制
Define
Measure
Analyze
Improve
Control
DMAIC模型介绍
D——定 M——测 义阶段: 量阶段: 确定顾客 对现有过 的关键需 程进行测 求并识别 量,对测 需要改进 量系统的 的产品或 有效性做 过程,确 出评价。 定改善目 标及组织 改善团队。 A——分 析阶段: 通过数据 分析确定 影响输出 的关键输 入,即确 定过程的 关键影响 因素。 I——改进 阶段:寻 找优化过 程输出, 制定并实 施消除或 减小关键 输入影响 的方案, 使过程的 缺陷或变 异降低。 C——控制 阶段:确认 改善后的产 品性能不变、 制造过程稳 定可控且使 改进后的过 程程序化, 并通过有效 的监测方法 保持改进的 成果。
质量目标 节约材料 预计改善支出 预计节约费用 奖金比例 预计奖金 95 180000 70000 691754.77 8 55340.38 % 件 元 元 % 元
建立项目团队
制定项目计划
根据六西格玛DMAIC模型,将项目分成五个阶段进 行计划,分别对五个阶段要完成的主要内容进行确认, 并制定出大概时间计划。如图
定义潜在因素 Xs
使用头脑风暴法,根据人、机、料、法、环对目前情 况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目标的潜在因素,制作鱼骨图

操作 动力 皮带速度 机器状态 作业指导书 皮带宽度 测量系统 背胶状态 治具的材料


粘接剂重量
合格率
作业指导书 晾干流程 作业标准 5S 室温 照明
温度 时间 通过分析得出,目前大多数因素是在可控的范围,只 法 环 有五个不可控制因素:温度、时间、皮带速度、背胶质量、 带粘接剂产品的质量 。
双样本T检验
验证X2 运用双样本T检验,结果如图
P值=0.000<0.05,证明此因子为重要显著因子。为此 可以证明以上两个因子被证实了确实是此项目的重要因子, 在下一阶段将会针对这两个因子进行改善提高。
进行DOE试验设计
统计数据并模拟,结果如表 通过T检验可以得出温度与速度是影响目标的关键 因素,接下来进行试验设计,判定到底哪个是真正的关 标准序 运行序 中心点 区组 温度 速度 合格量 键因素。
从VOC到CTQ
项目小组将客户的要求转换成我们工厂内部能衡量 的质量评价指标,也就是将不同类型的客户转换成一个 流程或产品的具体可测量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来建立 清晰、简要的改进方向,以评估验证项目各阶段实施的 成效。如表所示:
内部客 户 生产部 工程部 风险等 级 1 2 客户声音 加大培训 力度 统计工具 的应用, 优化流程 问题 人均产能不 足 合格量 Cpk的值为 0.97 质量评价指 标 外包量为零 合格量 Cpk≥1.33 Y 外包量为零 合格量 Cpk≥1.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