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马过河公开课教案

小马过河公开课教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1教会生词,成语
2指导学生从小马身上学到什么
1,齐读生字词,纠正读音并领读,最后开火车巩固复习
2,讲解字形字义,请学生造句
3,集体讨论,各抒己见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怎样有感情的朗读文章
集体讨论课文中各人物的感情思想,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环境选择和学生课前准备
教学环境: 老师准备小动物的面具
小马牛伯伯
松鼠
小马:高兴—犹豫—高兴—没注意—低着头(哭)—小心—高兴
牛伯伯:笑着
松鼠:认真(害怕)
马妈妈:
马妈妈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替代式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它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
1
理解
齐读文章,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大意
2
记忆
识记汉字的书写规则以及记住汉字的形,意和用法
3
记忆
识记词语成语的词义及使用情境,能够造句。
4
综合应用
综合实际,造句。
5
综合应用
总结动物们的态度和情感,分角色朗读课文
6
简单应用
阐述自己的想法,乐于讨论,发表见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配合性较强。表现欲强
初始能力:已能够在拼音的帮助下读文章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故事情节发展。
信息素养:能够简单的复述文章大意。
4学习句式“既……也……”
5 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态度。指出阅读时应注意的语气,分角色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评价小马的行为,对比小松鼠和老牛的不同观点总结自己的观点。
过程和方法:
先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学会汉字的书写,了解文章大意和情感再通过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来表演《小马过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对语文的兴趣。最后讨论为什么小松鼠和老牛说的话完全相反,是不是他们说谎了?小马能够过河靠的是什么?你喜欢小马吗?小马身上有没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呢?
教育技术标准: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大意
2识记汉字“棚、驮、磨、坊、甩、深、浅”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出生字,辨认间架结构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和成语。识记成语“寸步不离”,词语“犹豫”等等,举例造句
学生课前准备:按“旁白”“小马”“老牛”“松鼠”“小马妈妈”的角色分组并安排角色。预习并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能进行分角色按文章的大体发展进行对话。思考问题:你喜不喜欢小马? 为什么小松鼠和老牛说的话完全不同?他们说谎了吗?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结构、含义、用法的整体把握能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
理解
图片
小动物的图片
B
C
图片可以引起学生兴Leabharlann 和注意力2分钟自制
2
识记
文本(卡片)
字及其拼音
D
G
3分钟
教师教材
3
识记
文本(PPT)
词语
D/J
G
2分钟
自制
4
识记
文本(PPT)
句式“既……也……”
D/J
G
造句能够考察综合应用能力
5分钟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板书“小马过河”
把小马图片贴在黑板上并画一条小河
齐读课文
图文并茂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和兴趣
展示生字词
齐读生字词
卡片
整体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和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纠正学生读音,领读
跟读
纠正读音,进一步提高学生读音准确度,加深对生字词的映像
开火车巩固读音
开火车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把学习心得写成日记,字迹工整,有自己的见解
形成性检测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检 测 题的 内容
2
开火车读准字音
3
造句
卡片
进一步加深对生字词的印象
用生词和学习的句式造句
举手回答
使学生初步掌握字词和句式的用法
分析动物的情感
讨论
引发学生对文章细节的把握,使学生读文章时更加仔细
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
参与朗读
培养丰富的感情
讨论
讨论
鼓励学生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流程图
教学内容和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
应用
学生的
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判断
个性化教学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村子==================
小河
==================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小马过河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时数
2
设计者
陆凤飞
所属学校
刘二堡九年一贯制学校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小马过河》是篇童话,为儿童所喜爱。这篇童话情节生动、形象、活泼,语言通俗。在课文里头,老马,小马,老牛,松鼠,跟人一样都会说话、会做事。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同时故事里人物较多,对白朴实。鉴于此,我在教学中使用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加深体验通过一系列问答,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小马最终过河是因为自己实践了,从而可以明白的道理和重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