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小论文物理教学论文篇一摘要:高中物理作为高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每个高中的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但由于高中教学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而且物理属于比较抽象的科目,存在很多的公式和推理,比较枯燥乏味。
很多高中老师通过对相应物理教学方法的总结,逐渐在教学中运用了教学设计这种系统的物理教学方法。
笔者通过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分析总结出高中物理设计中教学中的几个关键点,并对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要点最近几年来,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不断的改革创新,很多的教学方法被运用在教学中,教学设计这种较为系统的物理教学方法,在不断的运用过程中逐渐表现出较为良好的作用。
从整体上来说,教学设计就是根据课程和授课的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过程分为教学目标、方式和安排。
一、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对物理实验引起相应的重视,并在实际教学中,更加注意教学观念的转变。
通过将物理实验教学的观点进行转变,逐渐实现高质量的教学。
由于新观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以及保障实验课程的安排,作为教师,要摆脱陈旧观念的影响,以学生为主体,并以此发展高中物理的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增强物理实验教学,并让学生参与其中。
只有不断的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多方面要求,才能保证高中物理教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需要。
二、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需关注的几个要点1.采用开放式设计策略,强调以理解为基础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所谓的满堂灌的模式,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设计教学方式并不是传统的教学方式。
主要是设计教学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通过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分析,结合实际的教学要求,进行的不同的物理教学设计。
一般来说,这种方式跟家注重学生的自身特征,并根据高中得知识教学体系,进行相应的变化,最终实现高中物理的教学设计。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从基础做起,并针对不同的策略进行开放式的设计,最终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2.采取结构式设计方式,强调知识架构为重点对于高中物理来说,需要学习的知识是很多的,而且需要根据高中的物理要求不断的构件相应的知识理论体系。
在进行设计高中物理教学的时候,需要将知识的框架进行总结性的设计,并对结构中恶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时候,不断掌握各个知识点,并最终形成高中物理知识框架的自我构建。
对于高中教学中的物理实验,也应该引起相应的重视,通过实际的实验,加深学生的认识,并将物理和生活之间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物理本质的掌握,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3.采取探究式设计方法,强调学法分析为关键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和练习题,应该通过高中物理培养学生自身分析物理的能力。
通过设计高中物理教学,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并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想要实现这种方式,就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融入物理分析的内容,并将目光从传统的知识点教学中移开,真正实现教学设计的高目标。
通过学生对相关物理情况的分析,实现学生的自主思维,并提升自身的物理分析能力。
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多思考,并以试验带动理论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指导了,多引导,进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对物理的整体思维能力。
三、对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思考和几点建议1.演示实验课课有,学生实验细细做在对高中物理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秉承的就是实验优先的思想。
虽然我国属于应试教育,但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高校和教育部都认识到了高中物理需要以试验为基础,并全面提高各方面的实验水平。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远远没有得到要求,而且学生进行的实验有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知识体系与实验之间没有绝对的联系。
另外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如果没有实验为基础,就会导致学生对其中的物理现象等无法理解。
2.教学内容形象化,教学手段多样化高中物理教学不但要传统相应的教学知识,还要传授相应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时候,需要将教学内容形象化,并将抽象的高中物理知识具体化。
想要达到这种目标,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通过工具将这种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物理实验就是最有用的方法之一。
于此同时还可以将物理知识与平常的生活现象联系在一起,进而实现物理知识的形象化。
在物理教学的时候,也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比如网络技术等。
3.学生情况多了解,因材施教效果好由于高中的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在进行高中物理设计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学习好的学生自然理解能力较强,不能针对学习好或者是学习较差的学生制定一刀切的教学方案。
应该从全体出发,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合适的调整。
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需要进行深入的改革,高中物理教学属于难度很大的教学学科。
在对高中物理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并全面提升设计的全面性,真正做到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无死角,为全面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水平提供帮助。
物理教学论文篇二一、如何进行物理学科的创造教育开展创造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需要。
创造教育是应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严密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训练,培养独立创造的个性品质。
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所谓创造性智力是能够产生创造机智,发展创造效能的智力。
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培养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激发学生为现代化而创造的动机。
中外杰出的物理学家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登攀,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思想和行为是青年学生的光辉榜样,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业绩,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创造的热情。
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
把知识能力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去创造财富,产生价值。
例如,利用物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理解,让学生了解下个世纪几个重大迫切的社会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癌症等疾病药物问题。
通过讲解某些物理知识与上述问题挂钩,无形之中把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联系社会与人,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人格品质,对科学执着的探索精神,培养创造品质,研究科学创造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顽强的意志和标新立异的能力。
2、培养创造观察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积累和表达的前提。
培养创造观察,在物理这门学科中显得尤为突出。
由于物理变化中常常同时出现多种现象,有的瞬息即逝,所以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是从深入地观察唾液分泌等现象入手,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英国细菌学家费莱明1928年通过非常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毒霉素等重大科学成就,这些都足以说明观察在科学研究、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努力提倡师生平等,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想法和问题,鼓励学生超过教师思维轨道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
让学生敢于质疑,不管是书本上的或是教师所得出的结论,还是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
“疑者、觉悟之机也”,善于存疑才能产生探究的动力,这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增进巩固,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甚至做出新的发现。
所以,物理实验的每一步都要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观察。
3、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
创造思维的潜能人皆有之,只是在表现程度上有高低,对于一般人来讲,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自我实现”或称“自我开发”的能力。
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决了本人以前未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
教师在所教学科中,根据所授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课堂上充满积极的创新气氛,便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综合,在物理教学中经常进行这样的思维的扩散与集中训练,如组织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答,这些训练并不是一味追求“多”,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多“思”,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发散、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论证,使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4、培养创造型的学习能力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方法确定实际的步骤,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学习方法对路,学生的受益将和努力程度成正比。
重视培养创造型学习方法和策略,训练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
一位科学家曾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
”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法的研究,更要注重学法的探讨。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
因此,教师备课时,首先应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抓住特点,在考虑教法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学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次教师上课时,教给学法。
通过教师课堂上有目的的示范引导,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研究”情境,让学生大胆地从多角度、多方位去猜想、去发现,并让其充分发表“高见”以逐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掌握化学物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其三教师辅导时,指导学法,如指点学生怎样去预习教材和阅读课外读物,教学生如何列内容提纲,做到看书与思考相结合,看书与质疑问难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做习题时,应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题方法和技巧。
总之,我们要正确处理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努力培养学生创造型的学习能力。
我建议这应该从高一的学生抓起。
二、物理素质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物理创造教育目标:不侧重于促进和储存知识,而重在向学生提供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教育和指导,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从中小学教育来看,应试教育留下了许多难以根除的遗留问题,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学多悟少”和“学少悟多”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宁可喜欢那些老实听话、循规蹈矩的“高分低能”的学生,也不喜欢那些淘气、顽皮的“低分高能”的学生。
留美博士黄全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在国内学习感觉“学多悟少”,国内上课做笔记犹如听写,大写小写,大点小点,大A小a……可谓“学”得多矣!但有多少是自己的东西?恐怕多是老师的“二手货”。
在美国学习,感觉“学少悟多”,虽然从老师那里转手来的东西不多,但是内心却不断地在“悟”东西,而且这些都是自己的,并不是老师“教”我的,更不是老师“交”给我的。
在美国的中小学老师都十分热衷于搞“project”(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