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河南省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河南省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试卷一、请你选择(共20分)1.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些人顽固地抱有地域歧视偏见,把极少数人的问题以偏概全地放大到某个特定地区,河南人就是地域歧视的受害者.然而,真实的河南人是善良、淳朴、有担当的,十四届感动中国人物评如,河南人十三届当选;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河南16人当选,河南好人群星闪耀,大善河南领跑全国.上述情况表明()A.地域歧视藏偏见,法律素养变暗淡B.徳田广种大中原,善曲高奏美名传C.一部河南发展史,大半华夏文明篇D.八方通达枢纽地,中国之中优势显2.近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12个省份的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下降,但低龄化、暴力化趋势却很明显,14﹣18周岁未成年人罪犯中,14周岁人群所占比重已达20.11%,而在2001年这一比例仅为12.3%,这警示我们()A.社会戾气在影响,消除犯罪无良方B.少年犯罪危害大,全民执法重处罚C.问题少年有问题,家校合力全解决D.道德法律进课堂,防微杜渐助成长3.护良风美俗,建美丽乡村.目前河南的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信阳郝堂村既有村头的百亩荷塘、村里的百年古树,更有保留了传统之美、乡村之魂的原生态住房;栾川重渡沟村既有远近闻名的美景,更有图书室、电影院和文化广场等设施;新乡刘庄村不仅集体经济风生水起,而且史来贺等老一辈干部的为民理念、奉献精神代有传承…由此可见,建设美丽乡村()A.理应满足村民所有需求B.重在住房宽敞设施齐全C.既要外表美更要内涵美D.其方向是趋近城市公园4.豫剧不用河南腔肯定不受欢迎,二人转不用东北话必定索然无味.方言是交流工具,更是可触可感的故乡回忆.方言承载着地方文化印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标本.方言与普通话并非对立关系,国家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要传承方言.传承方言()A.彰显了民族文化的排他性B.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C.应完全依赖全民的自觉性D.需增强方言使用的广泛性▲多项选择(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

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少选者:若有两个正确选项,只选一项者得1.5分;若有三个正确选项,每选一项得1分;若有四个正确选项,选三项者得2分,选一、二项者均得1分)5.当今社会,虽然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改善,但仍有一些人衣食无着、无家可归,终日漂泊在外,天桥底下、地下通道、僻静街角…是他们赖以栖身的地方,这些人通常被称为“流浪者”,这一社会弱势群体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关爱流浪者()A.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B.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C.属于公民的法定义务D.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从“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的古训,到今天一些国家和地区深陷战火和苦难,再到恐怖主义带来的巨大危害,都在告诉我们:没有稳定的基础,安全的环境,什么都槁不成.维护国家安全,需要()A.把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B.凝聚维护国家安全的全民力量C.全社会制裁破坏国家安全行为D.靠国际力量消除一切恐怖势力7.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5000 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科技成果,对世界文明进步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创新之花在祖国大地上异彩纷呈:“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2016年5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又明确提出了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目标.这表明()A.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B.中国已成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大C.科技创新能够推动人类社会进步D.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硕果累累8.渠首精神在传承,家国情怀铸永恒.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的河南省淅川县,过去为了配合国家工程建设,累计动迁移民近40万人,如今为了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上,全力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正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加速前进,成效显著.上述情况充分说明浙川人民()A.一如既往,为国分忧B.深明大义,勇于担C.与时俱进,善于创新D.坚守信念,无私奉献二、请你辨析9.一些商贩为了招揽顾客、扩大影响,往往以扩音器为“杀手锏”.不论是固定门店还是走街串巷,不论是闹市还是陋巷,不论是清晨还是夜晚,“大促销”“大甩卖”“跳楼价”…叫卖声不绝于耳.此种情况是否扰民,商贩和居民的观点大相径庭.三、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0.材料一:一城宋韵半城水,八朝古都八面风.河南开封,有过北宋商贾云集、万围咸通的繁华,也有过在河南地位连连下滑的尴尬.近年来,开封以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引领,以文化为“核”,为经济助力,走出了一条独静的“文化+”发展之路:“文化+城建”﹣﹣悉心保护古城,同时彰显“新宋风”城建风格;“文化+工艺设计”﹣﹣着力培育特色工艺品街区;“文化+餐饮”﹣﹣创立“宋都”餐饮品牌;“文化+旅游”﹣﹣让古都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市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科学性、公开性不够,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特色缺失,文化传承堪忧…破解这些问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迫在眉睫.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开封采取上述举措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说明了哪些道理?(两个方面即可.)(2)开封的特色发展之路为解决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哪些借鉴?(三个方面即可.)11.材料一: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但由于长期对森林过度垦殖、对树木过量砍伐,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较低,总体上成为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材料二:中华文明积淀着丰厚的生态智慧,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天人合一”,《吕氏春秋》中的“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开启了面向未来的智慧之门.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树是其命脉之源.请谈谈树木森林的作用.(两个方面即可.)(2)中华文明蕴含的生态智慧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哪些启迪?(三个方面即可.)四、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2.画外音:之一﹣﹣诺贝尔科学奖状得者、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长期致力于青蒿素的研究,她说:“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之二﹣﹣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阎肃始终保持“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的情怀,他一生创作了上千个精品力作,影响和激励几代中国人.之三﹣﹣豫语教育家王广亚一生创办十余所大中小学,他说:“培育英才,回报祖国,回馈社会,是我最大的心愿.”你校拟举办“向楷模学习,为人生添彩”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1)学习上述三位前辈的事迹,请谈谈你的深刻感悟,(2)请仿照以下示例,介绍两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楷模人物及其事迹概要.(与示例和材料重复者不得分.)示例:感动中国人物﹣﹣王宽.“卖唱”救孤,奉献社会.1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历时两年,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渡过24条河流、爬过18座山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最终胜利到达陕北,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可以说,没有长征的胜利,就没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长征既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也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的长征.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必须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把长征精神作为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巨大动力.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你校准备开展“传承长征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1)请谈谈为什么要把长征精神作为新长征路上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巨大动力.(三个方面即可.)(2)你打算怎样以实际行动为新长征的胜利作出贡献?(不少于四个方面.)2016年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请你选择(共20分)1.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些人顽固地抱有地域歧视偏见,把极少数人的问题以偏概全地放大到某个特定地区,河南人就是地域歧视的受害者.然而,真实的河南人是善良、淳朴、有担当的,十四届感动中国人物评如,河南人十三届当选;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河南16人当选,河南好人群星闪耀,大善河南领跑全国.上述情况表明()A.地域歧视藏偏见,法律素养变暗淡B.徳田广种大中原,善曲高奏美名传C.一部河南发展史,大半华夏文明篇D.八方通达枢纽地,中国之中优势显【考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答】河南人善良、淳朴、有担当,河南好人群星闪耀,大善河南领跑全国,是河南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德广种大中原,善曲高奏美名传”表明了河南对传统美德的弘扬和发展,B符合题意;A侧重于谈地域歧视,不符合题文主旨;C说明河南是中华文明发源地,D体现河南区位优势,不符合题意.故选B2.近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12个省份的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下降,但低龄化、暴力化趋势却很明显,14﹣18周岁未成年人罪犯中,14周岁人群所占比重已达20.11%,而在2001年这一比例仅为12.3%,这警示我们()A.社会戾气在影响,消除犯罪无良方B.少年犯罪危害大,全民执法重处罚C.问题少年有问题,家校合力全解决D.道德法律进课堂,防微杜渐助成长【考点】预防违法犯罪;树立法治观念.【分析】本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要防微杜渐,提高道德修养,及时改正过错,增强法律意识.【解答】分析材料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明显.要预防犯罪,要防微杜渐,提高道德修养,及时改正过错,增强法律意识.D符合题意;A错误,可以全社会形成合力,有效预防犯罪;B错误,公民没有执法权;C错误,家校联合还不能全解决问题少年的问题,还需要社会创设有利环境,未成年人自身增强自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故选D.3.护良风美俗,建美丽乡村.目前河南的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信阳郝堂村既有村头的百亩荷塘、村里的百年古树,更有保留了传统之美、乡村之魂的原生态住房;栾川重渡沟村既有远近闻名的美景,更有图书室、电影院和文化广场等设施;新乡刘庄村不仅集体经济风生水起,而且史来贺等老一辈干部的为民理念、奉献精神代有传承…由此可见,建设美丽乡村()A.理应满足村民所有需求B.重在住房宽敞设施齐全C.既要外表美更要内涵美D.其方向是趋近城市公园【考点】悦纳自我.【分析】本题属于“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知识点,需要在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及其原因等知识点的基础上,要结合课本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由题干描述得知,建设美丽乡村,即要外表美更要内涵美,所以C 是正确的选项,排除错误的观点A和片面的观点BD.故选C.4.豫剧不用河南腔肯定不受欢迎,二人转不用东北话必定索然无味.方言是交流工具,更是可触可感的故乡回忆.方言承载着地方文化印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标本.方言与普通话并非对立关系,国家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要传承方言.传承方言()A.彰显了民族文化的排他性B.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C.应完全依赖全民的自觉性D.需增强方言使用的广泛性【考点】弘扬中华文化.【分析】本题考查弘扬民族文化.方言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保护方言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解答】依据教材知识分析,传承方言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保护民族语言文字源泉,有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B正确;A错误,不符合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C错误,保护方言不能仅仅依赖全民的自觉性,还需要其他措施;D说法错误,方言具有地域性特点.故选B▲多项选择(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