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心是班主任工作的源动力,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班主任责任心增强班级荣誉感和凝聚力。
班主任是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责任心体现在上对学校负责,下对学生负责两个方面,对班主任工作负责就能充分发挥好桥梁与纽带作用,认真落实学校的各项活动,保证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能够迅速及时、准确无误,畅通无阻地传达到班级,并积极带领全班同学,通过各种组织和教育手段,使学校各项工作得到很好的落实,并取得良好的成绩,增强了班级荣誉感和凝聚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是人性,是对学生深沉的爱。
”诚然,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规范,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一个有爱心的教师才会有强烈的责任心,才会用赤诚的爱心唤起学生的爱心,才会用强烈的责任心去培育学生的责任心。
也谈班主任心理教育工作的几个策略班主任工作责任大、事情多、任务重。
有些班级事故频发,搞得班主任焦头烂额,疲惫不堪。
思其本质,班级管理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大都源自学生的心理问题:打架的学生有行为发泄的心理;学困生有自卑的心理;离异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的残缺心理……如何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在这里,笔者就平时的一些实践与各位同仁共勉:一、民主选举“心育委员”“心育委员”也就是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委员,负责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常务工作,起到师生之间的纽带作用,“心育委员”的产生必须要民主选举,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心态和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善于观察身边的细节,有较强的协调能力。
“心育委员”应该是学生们的好伙伴,是老师的得力助手。
二、在班级设立“悄悄话信箱”我们不难发现每个班级都有离异家庭子女、留守儿童、学困生,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都有其独特的心理活动:抑郁、冷淡、自卑、孤独……。
对于他(她)们,最需要的就是倾诉与沟通。
那么,孩子的心理话会向谁倾诉?与谁沟通?是家长、同学还是老师?作为班主任,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氛围,在班级设立“悄悄话信箱”。
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喜怒哀乐,高兴的事与大家一同分享,烦恼的事大家一起分担;也可以通过信箱对老师、同学提一些意见和建议,更有利于班级管理和学生个性的张扬。
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可以解读每一位学生,努力让信箱成为师生感情交流的桥梁,让信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学生在信中这样写道:“今天我真是太高兴了,有许多同学来庆祝我的生日……”、“我真羡慕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我也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可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爸爸、妈妈今天又吵架了……”、“老师,我眼睛近视,上课时你能把字写得大一些吗?”,能听到孩子们这些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便会奏响心灵和谐的乐曲。
三、让墙壁“说话”让墙壁“说话”,发挥其耳濡目染的作用。
由“心育委员”组织学生对班级进行布置,可分为五块:一是设立“回音壁”,对学生的意见、建议的回复,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二是布置“心声”一栏,写出自己的心声;三是布置“心情”一栏,写出自己的心情;四是布置“心路”一栏,通过照片、文字展示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五是布置“心省”一栏,写出自己的得与失,成功的经验让人借鉴,失败的教训给人深省。
四、开展“周周自省”活动利用班队、心理课开展“周周自省”活动,总结、反思自己在学习、生活以及与人相处等方面的得与失,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指明方向,让学生在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中不断成长。
当我看到孩子写出:“我昨天的作业写的不够认真……”、“我星期三不该与支力同学吵架,破坏班级形象,我向支力道歉,向大家道歉……”、“这一周我很开心,今天我在公交车上给一位老爷爷让座了……”这一句句感人的话语,让我真的体会到:孩子们懂事了,他们长大了!当然,班主任在心理教育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值得我们去尝试。
只要我们班主任在工作中用心聆听、用心体会,学会宽容、学会理解,我们的学生都将是一个个快乐的天使,班主任工作将是轻松而充实的。
班主任的责任首先,介绍一段有意思的话,是怀特海讲的,他说:“我们现在仍坚持认为,发展的本能来自内部:发现是由我们自己做出的,纪律是自我约束,成果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首创精神。
教师具有一种双重作用:他们以自己的人格和个性激发学生的热情,同时创造具有更广泛的知识和更坚定的目的的环境。
他的作用是避免浪费,而浪费在生存的较低阶段是自然的进化方式。
”这是怀特海在《教育目的》这本书中讲的一段话。
怀特海是英国人,数学家、哲学家,是著名哲学家罗素的老师。
他对教育的一些见解对于现代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我引用这段话的目的是要强调教育具有特殊性,教师也有独特的作用。
我赞成怀特海的意见,也主张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是一种能避免浪费的特殊学习活动,是和一般学习不一样的。
怀特海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发展的本能来自内部,发展是主体的主动行为。
而学生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学习是学生发展的主要方式。
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学生的主动行为。
既然学生的发展、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那么教师做什么?用怀特海的话说,教师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以自己的人格和个性激发起学生的热情,起示范、引领作用;另一个是创造出具有更广泛知识和更坚定目的的环境,促成学生的主动发展。
人的发展总是在和他人、和环境交互影响中实现的。
教师的作用就是创造环境,创造一个以自己的人格精神和个性激发学生热情的好的发展环境,创造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与促成学生发展的环境。
这是一个人为整合的环境,所以,这个环境能够避免浪费。
我们生活当中的许多事情是相互矛盾冲突、相互影响、甚至相互抵消的,会对学生发展产生负面效应。
而学校教师则应努力创造一个目的性、指向性更明确的环境,以便使学生能够避免浪费。
因为成长中的新一代,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他们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实现尽快的发展、尽好的发展。
二按照《教育大辞典》的解释,班集体是“由整个班级所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
具有作为集体有机整体的行为与特征,不是班级个别学生的总和,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
显然,班集体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
一群学生在一起不是班集体,只有有了共同目标,有了一定的组织机构与规矩以后,才是班集体。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班集体呢?最重要的,是要有共同的利益。
就是说,只有班级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追求,有需要共同维护的权益,他们才会成为真正的集体。
那么,在班集体中学生和班主任是什么关系?班主任和班集体是什么关系?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一员,还是班集体以外的管理者?当班主任和学生说“咱们班”如何如何时,他能站在集体之外吗?如果班主任确实是班集体中的一个成员,那么他同班集体其他成员又有什么不同?现在大家经常讲师生关系,其实师生关系是多层面的,有时候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有时候也可能是一种同伴关系,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利益。
在我看来,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创造者,是引领学生发展、创造班级文化、营造学生有效发展环境的第一责任人。
班主任是通过营造发展环境来促成学生的主动发展,其直接的工作目标是促使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怀特海讲的是教师的责任,在中国,这种责任很大程度上集中体现在班主任身上。
现代教师专业化程度很高,绝大部分教师作为学科教师,更加关注本学科的知识问题,与学生接触机会有限。
那么,谁来承担对学生全面负责的责任?从现实看,实际上是由班主任承担着这份责任,班主任成了全科教师、全责教师,对班级的一切事务负主要责任。
由此可以认为,班主任的责任就是引领学生发展,就是通过创造班级文化来引领学生发展。
发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要由学生来实现,但是环境不能仅仅由学生创造,而是由学生和教师在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影响下一起创造的,其中最重要的责任人就是班主任。
当然,学生的发展,是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主体,在教师、同学与社会的影响下,自己主动选择、体验、尝试、修正的变化过程;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走向成熟、走向自觉,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与自然的成长过程;也是其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所以,发展是主体的主动行为,是主体积极的变化过程和结果,发展就意味着进步。
必须强调指出,发展不是个人脱离社会的自我完善,发展离不开主体与他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发展与环境不可分离,环境变化也会影响主体的发展。
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如何认识自己,二是如何认识他人,三是如何认识社会和自然。
只有能够正确处理这三者关系的人,才是真正的主体,才会有更自觉的主动发展行为。
每个人生来就是生物意义的主体,是思想和行为的担当者;作为主体,人还必须成为社会意义的主体,成为具备主体意识并能够承担主体责任的人。
生物意义的主体并不一定是社会意义的主体,要成为社会意义的主体,必有一个学习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
当然,从人权的角度看,我们必须尊重每个人的社会权利,必须承认无论他有无行使基本权利的能力,这种基本权利都是不可侵犯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意识和能力仍然是有区别的。
例如,一个婴儿,他是生物意义的主体,人们也必须保障他的生存权、发展权等基本权利;但是,由于他不能够承担责任,也没有责任或权利意识,因而他在社会意义上就不是一个完备的主体、自觉的主体,只是一个发展、成长中的自发主体,一个正在学习做社会主体的人。
怎样让一个人真正成为社会意义的主体呢?这是教育要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学习者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的接触、交流来解决的问题。
一般来说,一个人出生以后,首先学会的是区分我和非我;随后学会区别运动的与静止的世界,学会区分人与物的世界;再学会区分人群中的我、我们与他们等等。
每一次认识的变化,都是我与他人之间共同点、共同利益的发现过程。
实际上,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也是群体共同利益的发现过程,班主任正是在班级共同利益的形成过程中,影响、促成了集体内每位学生的发展,影响、促成了学习者主体意识与能力的发展,影响、促成了他们的进一步社会化。
三班主任可以影响学生的发展,但不能决定学生的发展,更无法代替学生的发展。
班主任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是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文化环境,是通过班级文化影响学生。
班级文化是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形成的,是班集体形成的标志,它受社会文化、社区文化与学校文化发展的影响与制约,又区别于上述文化。
班级文化是影响学生的直接因素,班主任是引领班级文化、与学生共同营造班级文化的第一责任人。
班主任在营造学生发展环境中的主要责任有示范、保护、整合、协调等四个方面:首先是示范,班主任以个人的人格与个性影响学生。
一个班的班风与班主任个性特征息息相关,学生们是从班主任的所作所为中直接感知班主任的价值选择与人生态度的,所以班主任自身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