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下传统文化德育案例

二下传统文化德育案例

10.为人子守家规
教学目标
1.理解《礼记·曲礼上》中章句的含义,并充分认识到良好家规、家风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懂规矩、懂礼仪,学会在家中乃至学校遵守必要的规矩和礼仪。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制定自己的家规。

教学重难点
学生懂规矩、懂礼仪,学会在家中乃至学校遵守必要的规矩和礼仪。

德育实施要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良好家规、家风的重要性。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与教材相关的视频资料、文字材料。

3.中国古代著名的家规、家训。

学生准备
1.向老人或父母了解自己的家规
2.信纸或白纸。

3.水彩笔或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故事激趣
1.《爸爸讲的一个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爸爸讲的一个故事》
记得当儿子四岁的时候,一家三口回老家过春节。

吃饭的时候,我将一块鱼籽用筷子夹给了父亲,然后将另一块夹给了母亲,儿子端着碗在旁边眼巴巴地等着,却没能如愿,满脸的不解和失望,我只是装作没看见。

在自己家里吃饭的时候,无疑这些东西都是他的了。

事后给儿子讲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的道理,孩子听后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

第二年再次回老家过年,因为开饭的时间有点儿晚,家中几个一起玩的孩子都觉得饿了,看到饭桌上摆着做好的几道菜就想大快朵颐,此时儿子拦住他们说:“让爷爷先吃。

”儿子边说边跑到爷爷的身边继续说:“爷爷你就先吃一口吧,我们都饿了,您先吃一口我们几个就可以吃了。

”大人们听了都笑着称赞说:“这孩子真懂事!”我就是这样在生活中通过一件件小事将家规家训无形地渗透给孩子,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理解并遵守家规,成为一个敬老孝亲、爱国奋进的好学
生的。

2.交流
师:听了故事,你想说点什么?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让老人先吃这一个很小的细节,引导到家规这个方面,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家规。

)
3.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懂得遵守家规,是一个孩子最基本应该做到的。

(板书课题:为人子守家规)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出示句子: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所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礼记·曲礼上》(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2.背诵原文,诵出节奏、韵律。

(1)诵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教师诵读原文。

(2)你想像老师一样有节奏和韵律地背诵出来吗?赶快试着自己读一读,(3)教师请学生背诵,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
(4)请学生跟老师一起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在诵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学生汇报,提出疑问,体会原文的含义。

(教师通过学生汇报,给予适时的评价。

(3)江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子女,外出之前一定要当面告诉父母,回到家里诉父母;出游一定要有目的地,学习一定要有固定的目标。

(4)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教师请2~3名同学说一说。

) (5)全班学生齐诵原文和课本中的“古语今说”。

三、绘本启智
1.《司马光教子》
师:同学们,下面有一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司马光的故事。

大家知道吗?他做过的哪件事让你印象很深?
生:司马光砸缸。

他非常勇敢。

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他长大了以后成了什么样的人,而且是怎样教育孩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播放动画视频《司马光教子》。

)师:同学们,看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学生回答
2.交流。

师:相信现在大家对司马光又有了新的认识,他小时候很勇敢,是一雄。

他长大后非常努力,成了宰相。

大家知道宰相是什么官吗?学生回答师:宰相权力非常大,那他平日是怎样做的呢?
生: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自立。

师:那由此可见,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应该是为官清廉,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这样才能去教育孩子。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正因为他是这样的人,才会严格要求孩子,这就教、以身作则啊。

那司马光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
生:告诉孩子要守规矩,要勤俭节约。

4.师:司马光的教育有没有效果呢?
师:你们认为司马光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学生拓展回答。

四、知行合一
观看书上的四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1.同桌合作,分别选取其中一幅图,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2.集体进行汇报展示。

五、板书设计
10.为人子守家规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所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礼记·曲礼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