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德的悖论:崇尚集体主义,却没有公共精神作者|杨利川(授权)|来源|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ID:SOPSYSU) 本文节选自杨利川在转型中国第42期沙龙上的演讲。
本文已获杨利川授权。
为什么号称最有集体主义精神的民族实际上是一盘散沙,没有合作精神。
为什么号称礼仪之邦的国民,却最缺乏公共素质。
我们经常讲,我们出国以后为什么大声喧哗,为什么毁坏人家的公物,为什么爬人家的古迹,为什么满地扔垃圾,我们在国内任何一个节日完了以后,满地都是,任何一个漂亮的赏花的地方,等人走了以后,满草地都是垃圾,甚至天安门广场上也扔得遍地都是垃圾,沾得到处都是口香糖。
为什么一个最服从威权管制的民众却最不守规矩?说中国人不守规矩。
可是,实际上中国人管制最严啊,最听话啊,怎么到这儿就不守规矩了呢?为什么自以为最爱国、最有民族性的国民,却最不爱惜自己的家园和公共资源?我有一次到云南一个什么湖去旅游,这是真事,那一天是9·18。
9·18是什么日子大家知道吧。
我就在湖边上,离我大概几米远有两个这么大的垃圾箱,围着那个垃圾箱满地都是垃圾,还有人在地上扔呢,我当时就这么喊,我说“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有本事把垃圾扔日本去。
”我就这么喊的,确实让人愤怒。
我们自己的家园,我们自己的资源,我们自己在毁,但是说起民族、说起爱国,谁的嗓门都大,能游行,砸人家丰田的汽车,砸人家日本的拉面店。
为什么最爱面子的中国人却没有自我尊严?面子和尊严有区别吗?有关系吗?大马路上插队、不排队,汽车挤来挤去的。
从来没有人说这太丢人了,这不好意思。
没有。
谁抢了是谁的。
为什么最重视道德教化的国民,却最讲究实惠、迷恋物质,缺乏精神生活?中国人不是道德礼仪之邦吗?但是中国的物质主义最强,没有信仰。
其实很多人艺术品位也很低,有人说得就比较激烈,比如高晓松,中国人哪懂音乐?没有艺术。
他就是搞艺术的,但是他批得非常狠,他是有道理的。
总之,崇尚集体主义,却没有公共精神,这就是中国道德的悖论。
集体主义和公共精神是分开的,是两个问题。
【吐槽】浦东-全科-没金岛太 2015/5/21 9:32:05我们看一下西方发展的历史脉络。
这个很简单,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和哲学,它反映了什么?个性、主体精神和理性的发育,斯多葛派的自然法和民主的雏形。
古罗马的司法精神,十二铜表法,对个人财产的确立以及法律的独立,法官系统的建立,当然更详细的还有很多,包括程序正义、实质正义这个概念在古罗马的时候都有。
封建制度与基督教,刚才我讲了,信仰、政教分离和社会的相互制衡。
到了近代,就是社会转型的不同路径,当然现在一般把它分成三条。
这是一个比较经典的说法。
以前我们知道,所谓启蒙时期,主要是讲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社会契约等等,但是现在对法国大革命有一些新的解读,比如托克维尔等等很多。
但同时我们就找到了在北欧尤其是在英伦三岛的英国的道德哲学,普通法的传统,议会的传统,和市场机制(由亚当·斯密提出),这些人他们有一个更加顺应人性的、更加平和的一条转型道路,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被称为美德社会学或道德哲学。
亚当·斯密提出来天然的自由体系就是我们的市场经济。
而亚当·斯密是一个伦理学家、道德学家,他不是经济学家。
当然,最后还有美国的,美国的自由法制和对制度的主动选择。
为什么?因为它是借鉴了欧洲的人类文明成果,到了美洲大陆上,人为地设计出来,通过制宪会议等等设计出来。
当然,这里面我又会回到地理环境,但是这说起来会有很多,因为美国就已经不是地理环境所影响的国家了。
因为美洲大陆是没有产生现代文明的,是英国人带过去的,建了美国。
这要说起来,很多人就讲,你讲欧洲的地理环境特点,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还有很多很多很有趣的,为什么澳大利亚是这样,为什么印度尼西亚是那样的,为什么新西兰是这样的,为什么美洲大陆是这样的。
其实这些现代产生的这个社会,都不是当年的地理环境所造成的,都是移植过去的。
当然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那么,中国的道路是一个从“天人合一”到“天下为公”的道路。
从哲学上说,在古代的时候,中国的哲学是一个主客不分的本体论的哲学,其实很早冯友兰就说过,中国的哲学从来就没有走进认识论。
为什么?我们说,人类的哲学史首先从本体论,本体论当然也有偏向于主观的本体论和客观的本体论,然后才走向认识论,从认识论到最后走向实践的自由的哲学。
而中国的哲学就没有走出本体论的范畴。
为什么?因为它主客不分,也就是说,它的主体在哲学中就没有独立出来,当然它反映了一种最早的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原始的土地公有制的背景。
在这种背景下,人的个体得不到发育,人的主体得不到独立,它不能跟客体变成一种对立的,不能够反过来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因此,它形成了一个整体主义的价值观。
整体主义,必然伴随的是一种道德主义,就是道德治国。
我们知道,什么叫道德?一般认为,利9:32:30【吐槽】浦东-全科-没金岛太 2015/5/21 9:32:30他的、整体的,是道德。
自私的、自利的,甚至损人利己的,是不道德。
这是对的。
但是怎么样实现利他?怎么样能够保护利己?这些在东西方是不一样的。
中国的整体主义的价值观,必然形成一种道德治国,必然形成一种轮回的历史观。
因为你不能够真正认识自然,不能够从自然中跳出来,那么它也必然形成一种原始的唯物主义,它跟西方的形而上的、崇尚唯心主义的、崇尚精神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同时,它有一种无神的宗教,其实就是我们的佛教。
我们的佛教是从印度教过来的。
但是印度教和西域的佛教最早是小乘佛教,但是到了中国以后,通过一再的改造,最后变成禅宗以后,就越来越变成一个大乘佛教,有些人很骄傲地说:你看我们大乘佛教,普渡众生。
我不做褒贬。
但是普渡众生,它和小乘佛教的特点恰恰是,个性的谱系是不一样的。
小乘佛教更注重个性的张扬和独立,而大乘佛教淹没了个性。
那么,在政治结构上,在社会结构上,就形成了大一统的社会结构。
我书里专门有一章叫“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就是讲若干从思想到文化到政治体制,怎么样形成一个大一统的天下,当然主要是在秦汉以后。
中国的历史就形成了一个个性不发育的历史,从思维方式上,最早是从天人合一开始的。
有些人说,你看我们天人合一多生态啊,多环保啊,和宇宙共生共灭、一体。
但是它的本质不是这个意思。
天人合一的本质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主客不分的思维方式。
当然,在政治上,它甚至反映了一种内圣外王、皇权政治的这样一种逻辑,比如说天子、皇帝的绝对权利,它都是从天人合一中来的,它在政治上也是用天人合一来做的解释。
在这个条件下,就形成了一种民族劣根性,这种劣根性就是奴性和伪善。
当年严复说了八个字,他说“华风之弊,八字尽之。
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到现在我都认为是对的。
当然,我们的民族还在开放,还在进步。
但是,其中我说的是“劣根”,咱们不做太大的“政治正确”的说法。
确实是,非常严重。
比如现在我们的毕老爷的事件,你说他是讲了真话好,还是讲了假话好,是告密好,还是不告密好?现在也传得一塌糊涂。
其实,任何一件事大家都在这里讨论,都反映了这种风气。
当然,这里面逻辑上是可以推导出来的。
比如人性善还是人性恶?中国人讲人性善,西方人大部分讲人性恶。
当然,中国也有讲人性恶的,比如杨朱。
但总体上最后以人性善为主流。
人性善就是刚才我说的,整体主义的价值观,必然伴随着道德至上。
但是实际上,人性善的结果是抹杀了人的天性,人的利己主义的自然本性,人的欲望,所以才“存天理,灭人欲”。
实际上它是抹杀人性的一种理论。
【吐槽】浦东-全科-没金岛太 2015/5/21 9:32:52在这种情况下,历史的发展就会使人变成一种伪善。
我在这个书里面也做了一个详细的论证。
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我引用了黎鸣先生的论述。
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看过黎鸣的《中国人性报告》。
当时他就这么几句话对我非常有启发,“中国的人性善导出了一个恶的社会制度,西方的人性恶、承认人的天性,导出了一个法制的、善的结果。
”西方是主客分离,我们是主客不分。
西方的逻辑思维,它的理性主义,它的信仰,它的科学精神,其实都是来自这儿。
没有主客分离,就不能够反观现实,就不能够改造自然,就不能够认识自然界,就不能产生理性、逻辑和科学。
所以我说它标志着人的本质性的东西:精神萌动了,人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他的精神,他的理念,他的自由意识。
自由意识苏醒了,主体性就出现了。
主客二分使得本体论有了内在的丰富性,使得事物有了内在的对立,矛盾的转化,从而有了发展的动力。
我们讲黑格尔的辩证法,当然黑格尔的辩证法他也是从古希腊,一直到康德,这么过来的。
只有对立,才能产生新事物,这是它对立统一的最核心的精髓。
所以主客二分才使人产生动力,所以西方历史是一个进步的历史。
而中国由于主客不分,思维停留在一个原始自然的状态,要我说就是老鹰没有飞出这个大森林,正像一个幼年没有把自我和自然界分开那样。
有孩子的人都知道,小孩一开始是不会说“我”,我那个孩子小名叫莎莎,“莎莎要吃”,“莎莎要吃”,我不记得什么时候会说“我要吃”了,但是她是有一个过程的,当她把自然界和自己分开的时候,她就会说“我”了。
中国的哲学始终没有走出这个本体论的范畴。
这个,很多哲学家都讲过,只不过我把它串起来做一个新的解读。
所以我说,我们的祖先似乎特别留恋人类的孩提时代,尽管它曾经是那么的早慧。
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制度丰富多彩,确实是,但是就像老子说的,“我们要回到婴儿时代”。
所以我说,主客分离的重大意义在于向认识论进发,人类的思维才能往前走。
主体、努斯,理念、自由意识、道德律,大家知道这都是谁说的,绝对命令,这些在西方思维的发展史上,看出来它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强调精神的、强调主动性的、强调自由性的、强调主体意识的一种思维方式。
如果没有所有这些唯心主义的发展,那么一个大写的“人”就不能确立,历史就不可能进步,世界就不可能被认识和把握。
我在书里讲到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关系。
以前我们马克思主义的教学说,人类历史是一个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斗争的历史,因为我多年没有上【吐槽】浦东-全科-没金岛太 2015/5/21 9:33:05课了,我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这么讲,然后人类是从唯心主义走向唯物主义,从错误走向正确的,完全是瞎扯。
甚至马克思也不是这么说的吧,马克思到了19世纪,他批判18世纪的机械唯物论费尔巴哈,在研究批判黑格尔的时候,他对黑格尔更是情有独钟,认为18世纪的唯物主义没有看到人的能动性,甚至对唯心主义的这种精彩、这种伟大都加以赞叹,连马克思都是这么讲的,因为它反映了人类的精神。
最终我想讲,人的个性,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人的天性,最后怎么走向成熟呢?在于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一致。
我讲个人主义,讲个人权利,为了什么?是为了讲个人和社会、个体和整体,到底是个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