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定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指标
A生长速度:以日增重(克)来表示。
B饲料转化率:生长育肥期间平均每千克增重所消耗的饲料量。
C胴体和肉质:屠宰率、膘厚、眼肌面积、瘦肉率、肉色、PH、系水力、肌肉大理石纹、熟肉率等。
一、选择优良品种及适宜的杂交组合
瘦肉型猪种与兼用型猪种比脂肪型猪种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高等。
不同品种或品系间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肥育的有效措施之一。
通过杂交所得的后代,生活力强,增重快,肥育期缩短,饲料利用率提高,成本降低。
我国多以本地猪为母本,以外国猪为父本的二元或三元杂交,其优势效果好。
二、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
仔猪初生重越大,则生活力越强,体质健壮,生长迅速,断奶重也越大。
三、适宜的饲粮营养水平
(一)能量水平
一般来说,能量摄取越多,日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屠宰率、胴体脂肪含量也越多,膘越肥。
进行商品瘦肉猪的生产时为了防止胴体过肥,在育肥后期要实行限制饲养,控制能量摄取量。
但现代瘦肉型猪种不存在此问题,一直是高能量水平。
(二)蛋白质和必需氨基水平
饲粮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水平不仅与生长肥育猪的肌肉生长有直接关系,也对其增重有重要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其增重加快,饲料转化率改善。
一般按生长育肥猪不同阶段给予不同水平的蛋白质,前期(20-55kg)为16--17%,后期(55-120kg)为14--16%。
蛋白质对增重和胴体品质的影响关键在于质量,即必须氨基酸的配比。
猪需10种氨基酸,特别是赖、蛋、色氨酸的影响更为突出。
据研究证明,当赖氨酸占粗蛋白质6-8%时饲粮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最高。
(三)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
日粮中应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以保证猪充分生长。
(四)粗纤维水平
生长育肥猪粗纤维水平应控制在5-8%,幼猪阶段宜用低限。
中国地方猪种生长育肥猪日粮粗纤维水平最高,但不应超过16%。
实践证明,生长各阶段不论蛋白质水平高低,日增重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胴体相应变肥。
在肥育后期采用限量饲喂,限制能量水平,就可控制脂肪的大量沉积,相应提高瘦肉比例。
粗纤维水平越高,能量浓度相应越低,增重越慢,饲料利用率越低,对胴体品质来说,瘦肉率有提高,但总的经济效果也不好。
一般粗纤维占日粮风干物质的5-8%还是可行的,
五、适宜的环境条件
(一)温度和湿度
生长育肥猪的适宜温度是:体重60kg以前为16—22℃,体重60-90kg 为14-20℃,90kg以上为12-16 ℃。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能影响猪的肥育效果。
当温度过高时(超过32℃),猪为了散发体热,呼吸频率显著增加,新陈代谢受到影响,食欲减退,采食量明显下降,导致生产力降低。
温度降低时(4℃以下),猪需要消耗更多能量用于产热,以维持体温,使
日增重降低,采食量增多,从而使饲料转化率下降。
因此,低温同样对肥育效果不利。
因此,要做好防暑防寒工作。
(二)圈养密度和圈舍卫生
一般15-60kg的生长育肥猪每头所需面积为0.6-1m2,60k以上的育肥猪每头需1-1.2m2,每圈头数以10-20头为宜。
猪舍要求清洁干燥、空气新鲜。
定期消毒。
(三)气流
猪舍要求空气新鲜,因此要有适宜的气流。
一般以0.1-0.2m/s为宜。
高温环境下增大气流有利于散热,缓解热应激;低温下增大气流,使猪体散热增加,影响其健康。
(四)光照
光照时间长短对育肥猪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无明显的影响,但若光照过于强烈,将易引起猪兴奋不安,影响休息,从而影响增重。
因此,育肥猪舍的光照强度应以便于饲养管理为宜。
育肥猪舍内的光照可暗淡些,只要便于猪采食和饲养管理工作即可,使猪的充分休息。
(五)舍内的有害气体、尘埃与微生物
减少猪舍内的有害气体的积聚,减少尘埃与微生物,应保持猪舍通风良好,及时处理粪尿及污物,保持适当的圈养密度,注意猪场绿化,做好清洗、消毒工作。
(六)噪声
噪声对猪的休息、采食、增重都有不良影响。
尽量避免突发性的噪声,其强度以不超过85db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