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地理学第五章气象灾害
②登陆型: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海峡, 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登陆,并逐渐减弱 为低气压。7~8月基本都是此类路径。
③抛物线型: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 东部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北,向日本附 近转去。这种路径多发生在5~6月和9~11月。
(3)在我国,台风具有南北移动的路径
我国的北方由于地形自西向东呈
(2)台风中心登陆地点难准确预报。台风的路径时 有变化,台风中心登陆地点往往与预报相左。 (3)旋转性。台风登陆时的风向一般先北后南 (4)损毁性严重。
(5)强台风发生常伴有大暴雨、大海潮、大海啸
(6)强台风发生时,人力不可抗拒,易造成人员伤亡
2. 我国台风灾害时空 分布
热带气旋影响范围
①热带气旋影响范围 由滇南经湘鄂豫西 部和太行山,延伸 到东北小兴安岭一 线以东的范围内, 占全国总面积31%
当而造成的体内水分失调,产生危害
(三)干旱的成因 干旱形成的两个基本因素:降水与蒸发 我国旱灾频繁的原因:
1. 水资源区域性缺水严重
水资源区域性分布南北不均衡是我国干旱灾害频发的重要 原因之一
我国降雨量南方比较充沛,年平均降雨超过1000 mm, 北方内陆地区降雨量少,年平均降雨量少于400 mm
2. 以风力大小分类: 国际上以台风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定,分为强台风
和弱台风,又根据风力把它再分为若干级别
(1)强台风 超强台风:风力16级或以上 强台风:风力14~15级 台风:风力12~13级
(2)弱台风
强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
热带风暴:风力8~9级 热带低压:风力为6~7级
①中国南海海区; ②菲律宾群岛以东、琉球群岛、关岛等附近海面( 最重要的台风发源地); ③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海面;
④马绍尔群岛附近海面。
三、台风灾害特点与我国台风灾害时空分布
1. 台风发生的规律及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台风形成具有季节性。台风一般发生在夏秋之
间,最早发生在五月初,最迟发生在十一月。
17
第二节 台风灾害
台风--指发生在热带洋面上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 气旋性涡旋(热带气旋) 绕着中心高速旋转,在北半球作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作 顺时针旋转
具有移动性,速度≥10/秒
台风灾害—有台风高速气流和强烈降水引起的灾害 及其次生灾害。
被列为10种灾害死亡人数之首,全球每年死于热带气旋 的人数约为20000~30000人。
第三, 当地地理环境存在着丰富的沙尘源。 裸露地表, 富有松散、干燥的沙尘, 是沙尘暴形成 的物质基础。足够强劲持久的风力和不稳定的大气环 流是沙尘暴形成的必要气象动力和热力条件。
1.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在风力作用下 (一)地表物质的分离和吹扬, 我国北方的春季正 是以大风为主的天气。 2.不稳定的大气环流,沙尘暴形成的必要热 力条件。每年的春季是一年当中冷暖空气交 替最活跃的季节,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过境, 大 气极不稳定, 易形成沙尘暴天气。 3.干旱少雨、植被稀少, 沙尘暴形成的前提 条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250mm 以下, 数据表明干旱的年份、春季降 水少的年份, 沙尘暴发生频数较高。
第五章 气象灾害
第一节 干旱与洪涝灾害 第二节 台风 第三节 沙尘暴 第四节 极端天气 第五节 强对流天气 第六节 全球变化与气象灾害 第七节 气象灾害的防治措施
2016/12/9 1
第一节 干旱和洪涝灾害 一、干旱 (一)干旱的定义 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或者长期少雨而空气干燥、土壤缺 水,不足以满足作物生长、人的生活需要和经济发展需求的气候现象 。是一种水量供需矛盾的自然现象。我国是一个旱灾频繁的国家 (二)干旱的分类 1. 《气象干旱等级》中分为五个等级: 无旱:正常或湿涝,特点为降水正常或较常年偏多,地表湿润
气 象 条 件
2011年1月,华北黄淮干旱 少雨 6省45天连续无降水
在宁夏西南部中卫县沙坡 头,黄河与腾格里沙漠已 经近在咫尺
(二)
沙 源
我国的几大沙漠主要分布于北方,其 类型多为活动性沙漠, 而沙漠沙以细沙为 主, 沉积厚度较大, 储藏量极为丰富, 为沙 尘暴的形成提供极为丰富的沙源, 也是我 国境内最大的沙尘源。北方沙漠周边的荒 漠化土地分布面积较大, 其植被极差, 也 是主要的起沙地; 另外, 春季由于大片农 田准备春耕播种, 人为疏松土质, 也是沙 尘暴的沙源地之一。
降水季节
季节性干旱:具有一短促的、降雨状况多变 的湿季,其他季节即为干季
4. 根据农作物干旱成因分类: 土壤干旱: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又缺少灌溉条件,
土壤中水分长期得不到补充,作物得不
到正常的水分供应而遭受的危害,是最 主要的干旱形式
大气干旱:指气温高、湿度小、作物蒸腾失水快,
根部吸水供不应求,虽然土壤中有足够 的水分也来不及吸收,造成水分失调以 致受害 生理干旱:是因为其它不利因素或农业技术措施不
(3)干旱常伴随着高温同时出现
2.我国干旱灾害时空分布 中国有四个明显的干旱中心,即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西 部、广东与福建南部、云南及四川南部 西部旱灾少,东部旱灾多,中部旱灾重,北方重于南方 的空间分异格局
中国旱灾发生频次(1990-2003年)
(五)干旱的成灾机制
干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是因为土壤水分含量低,造成植物生长不良和 枯萎,生物量减少 第二是因为地表径流减少,造成人畜饮水困难,航 运中断,水力发电减少,工业和城市用水短缺
2016/12/9
41
一、沙尘暴的分类
(一)按能见度分为:
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
(二)按过程分为:
浮尘天气过程、扬沙天气过程、沙尘暴天气过程和强
沙尘暴天气过程
2016/12/9
42
二、沙尘暴形成原因
沙尘暴主要由3 种因素构成:
第一, 产生大风的条件因素;
第二, 产生对流层低层强烈垂直不稳定的因素;
5月份仅影响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 6月份向北扩大到福建; 7~8月份再向北扩大到浙江、上海、江苏、山 东和辽宁;
9月份开始影响范围回缩到上海以南;
10月份回缩到浙江以南;
11月份回缩到台湾、广东和海南;
12月份仅影响广东和海南。
(4)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形成于西太平洋菲律宾 东侧的洋面、关岛附近和我国南海中部等地。相 对集中在4个海区: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6.5%,但水资源 占全国的81%;而淮河流域及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 的63.5%,而水量仅占19%,其中西北内陆河地区资源性 缺水更严重
2016/12/9
7
2. 降雨的季节性导致季节性缺水
我国降雨受典型季风气候影响,全年降雨在年内时间分布 极不平衡,水资源呈明显的季节性,其中70~80%降雨 集中在汛期的6、7、8月内,汛期雨量大;汛期过后,季 节性缺水严重,
②从台风登陆的地理分布
看,登陆从广州至海南 岛最多,占31%,其次 是福州至汕头,占23% ,最少是山东至上海和
温州至福州沿海区段,
占6~7%。
中国台风登陆分布图(1949-2000)
③从时间看,5~6份仅登陆 华南诸省沿海,7~8月份登
陆地点南起两广、海南,北
至辽宁的广大沿海地区;9 ~10月份在长江口以南沿海 一带;11月份范围继续缩小 ,仅广东、南海、台湾沿海 有热带风暴(或台风)登陆 ;12月份只有广东偶有登陆
轻旱: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
中旱: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 土壤表面干燥,出现水分不足 重旱: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
特旱:土壤出现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
2016/12/9
32.根据干旱ຫໍສະໝຸດ 现的季节分类:春旱:指3~5月期间发生的干旱 夏旱:指6~8月发生的干旱 秋旱:指9~11月发生的干旱 冬旱:指12月~翌年2月发生的干旱 连旱:两个或两个以上季节连续受旱 3. 根据干旱发生的连续性分类: 连续性干旱:连续不断干旱,不存在明显的
二、台风形成与移动
1. 台风形成条件
海洋面温度超过27℃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大量
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上升的水汽柱。受地转偏向力的影
响,水汽柱产生旋转。
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
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形成暖中心结
构 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 旋性涡旋的生成 在北半球作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作顺时针旋转。
1. 干旱与农业减产 2. 干旱与土地退化 植被退化,风蚀加快,荒漠化加重 干旱时植物枯萎,土壤表面直接裸露 维持土壤团粒结构的微生物活动急剧减少,土壤结 构破坏 容易形成强烈的水土流失和风蚀
二、洪涝灾害
(一)洪涝的概念
洪涝即指水灾,水灾分为“洪”和“涝” 两种。“洪”指大雨、暴雨引起的、水道急流 、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等;涝,是 指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或反浆水过多造成的积水 成灾。
台 风 眼
最 大 风 速 区
外围区位于最大风速区外侧,风速从外向内 增加,有螺旋状云带和阵性降水
台 风 眼
最 大 风 速 区
外 围 区
3. 台风移动路径 (1)台风移动取决于作用于台风的动力 内力--地转偏向力 外力--外围环境流场对台风涡旋的作用力
(2)中国台风移动路径
①西进型:台风自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 南海最后在中国海南岛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这 种路线多发生在10~11月。
2016/12/9
15
(二)洪涝的分类
按发生地域不同分为:
河流洪水、湖泊洪水、海岸洪水、山洪 按成因不同分为: 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山洪、溃坝洪 水、天文潮和风暴潮等
201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