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会计与税法的关系

论会计与税法的关系

论会计与税法的关系
从静态角度看,会计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以便与他们做出正确决策的信息系统;从动态角度看,会计是为了使信息使用者能够合理的做出判断与决策,而对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会计与税法相辅相成,两者在本质上都是为经济活动服务,但由于许多原因存在不同。

会计与税法既相互联系有存在差异。

会计与税法相互联系,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会计信息是税收的基础,会计准则的制定同时受税法的影响。

会计信息提供的收益、利润、资本、收入等资料是税额计算的依据和基础,只有在会计信息与税法不一致的情况下,税法才通过纳税事项的差异做相应的调整。

会计准则的制定受税法的影响。

税法优于会计法。

具体来讲,会计准则的制定必须考虑税法对收益和费用处理的规定,特别在会计实务的处理中,需要充分体现税法的要求,不允许在税收征纳上会计准则与税法相违背。

税法优于会计法,两者存在差异时,以税法的规定为准。

其次,两者有内在的一致性。

会计准则的服务对象实质为企业所有者,服务于企业所有者的经济利益,以保障和维护所有者的利益为根本目的。

因此在会计核算上要求提供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务成果,以便于所有者资本的保值与增值。

税收法规的服务对象则直接体现为国家服务,但最终通过国家再服务于所有者的根本利益。

这是因为国家通过税收筹集的资金,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每个纳税人都属于公共利益服务对象的组成部分。

国家是所有者利益的代表,所以说会计准则与税法都是共同服务于所有者的根本利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但由于会计与税法主体的不同,目的的不同,使得二者之间存在着差异。

会计与税法在收入与费用的确认方面存在不同,会计规定注重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和货款的结算,在收入确认与费用时,采用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比较注重交易的经济实质,并不注重表面上商品是否已发出,形式上是否已取得收取价款的权利,要针对不同交易的特点,分析交易的实质,确认收入。

税法侧重于货款的结算和发票的开具等法律要件是否具备。

从组织财政收入、公平税负等的角度出发,侧重于收入的实现,不考虑收入的风险问题。

另外税法还对一些收入进行减免,例如购买国债所获得的收益。

因此,企业必须依据会计制度等会计规范对经济事项进行核算与反映,再根据税法计算纳税。

由于会计与税法直接存在的差异,复杂了企业的核算,在日常管理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目前,人们正通过加强会计与税收的制度协调,增强部门沟通;强化会计制度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处理方法的协调等方法是二者日渐趋同。

但由于两者目的不同,主体不同,会计与税法虽然正在相互融合,却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