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船底鱼在辽阔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中小型的鱼——鮣(yìn)。
鮣的体型长得苗条匀称。
它行动敏捷,善于游泳,性格活泼,并具有吸附在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的习惯。
所以,人们称它为船底鱼。
鮣吸附在物体上,在周游四海的过程中,遇上了饵(ěr)料丰富的海区或者见到它的“船主”——大型鲨鱼捕食时吃剩下来的一些残食,、就悄悄地离开自己乘的“船”,去吃上一顿可口的美餐。
然后,再寻找一条新“船”,继续前进。
一旦找不到“船”,它便吸附在附近的礁石及其他固定的物体上,作短暂休息。
这时,它的细长尾巴,似海藻随海飘动,以此引诱鱼类,待有良机,继续吸附上新“船”。
鮣在大海中乘船周游,________省力气,________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1)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前进——________ 短暂一一________ 附近——________(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良机:________ 周游:________(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鮣在大海中乘船周游,________省力气,________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4)鮣乘的“船”指的是________。
鮣离开乘的“船”去吃一顿可口的美餐,这个“美餐”是指________。
(5)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一举两得,“一举两得”指的是________。
【答案】(1)后退;长久;遥远(2)很好的机会;到四周游玩(3)不仅;而且(4)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大型鲨鱼捕食时剩下的一些残食(5)不仅省力气。
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解析】【分析】(1)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前进——前;向前行进;向前发展进步。
短暂一一时间短;持续时间很有限的;转瞬即逝的。
附近——靠近,离某地不远的。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良机:很好的机会。
周游:到四周游玩。
(3)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递进关系。
故选“不仅……而且……”;(4)、(5)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鮣乘的“船”指的是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
鮣离开乘的“船”去吃一顿可口的美餐,这个“美餐”是指大型鲨鱼捕食时剩下的一些残食。
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一举两得,“一举两得”指的是不仅省力气。
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
故答案为:(1)后退长久遥远(2)良机:很好的机会。
周游:到四周游玩。
(3)不仅……而且……(4)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大型鲨鱼捕食时剩下的一些残食(5)不仅省力气。
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4)、(5)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2.课外阅读。
世界上最小最小的一种鸟,叫蜂鸟。
它的身体像一只黄蜂那么大,体重只有1.5克—2克。
不过它飞得很快,在花间飞翔,好像花丛中的颗颗流星。
你刚想看清楚是什么东西时,它却一闪就不见了。
凤凰、孔雀在人们的心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
但是,蜂鸟比它们更美丽。
它那羽毛,简直就像戏台上仙女的衣裳一样,五光十色,变幻无穷。
(1)短文写了蜂鸟的三个特点是、、。
()A. 身体小、飞得快、很美丽B. 身体小、飞得快、羽毛变化多C. 身体小、飞得远、很美丽(2)文中划线的句子是,是把。
()A. 拟人句;蜂鸟比作流星B. 比喻句;流星比作蜂鸟C. 比喻句;蜂鸟比作流星(3)给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
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①它的身体像一只黄蜂那么大,体重只有1.5克—2克。
()②凤凰、孔雀在人们的心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
但是,蜂鸟比它们更美丽。
()【答案】(1)A(2)C(3)A;B【解析】【分析】(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把“蜂鸟”比作“好像花丛中的颗颗流星”是比喻。
(3)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1)A;(2)C;(3)①A;②B【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1)把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找出来,并画上横线。
(2)这段话是对翠鸟的________描写,重点写了羽毛、________和________。
(3)从这段话中我体会到了作者________之情。
【答案】(1)彩色;翠绿;蓝色;红色(2)外形;翅膀;嘴(3)对翠鸟的喜爱【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的掌握。
寻找文句中的表示颜色的词语相对简单,从文中挑出来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彩色;翠绿;蓝色;红色(2)外形、翅膀、嘴(3)对翠鸟的喜爱【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4.先预测,然后再读作家的原文。
第二种结局狗跑啊,跑啊,它碰上了一个农民。
……我预测接下来情节是:________(写大概内容)我这样预测的理由是:________我再读作家的原文:“你往哪儿跑啊?”“我自己也不知道。
”“那就到我家来吧,我正需要一只狗替我看守鸡舍。
”“我愿意去,但我得告诉您:我不会叫。
”“那更好。
会叫的狗会把贼吓跑的。
而你却不让他们听见,他们一靠近,你就叼住他们,这样,他们就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行。
”狗说道。
就这样,不会叫的狗找到了一个工作,它戴着锁链,每天都能喝上一大碗浓汤。
对照作家的原文,我发现我的预测:________【答案】农民家里正好缺一个看家护院的狗,狗不太情愿的跟农民走了。
;农家院里都有狗看家,而狗真好碰上了一个家里没狗农民。
;与作家写的有一定的差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预测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预测、拓展,也就是故事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故答案为:(1)农民家里正好缺一个看家护院的狗,狗不太情愿的跟农民走了。
(2)农家院里都有狗看家,而狗真好碰上了一个家里没狗农民。
(3)与作家写的有一定的差距。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的能力。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母亲告诉我_____这是一只翠鸟_____哦_____这只翠鸟我们的船_____在捕鱼吃呢_____(1)给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母亲告诉我________这是一只翠鸟________哦________这只翠鸟我们的船________在捕鱼吃呢________(2)读选文第1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并在文中找出答案,用波浪线画出。
(3)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读读选文的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
②找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
________从这些动作当中,我体会到________A.翠鸟是潜水高手。
B.翠鸟捕鱼时动作迅速。
C.翠鸟肚子饿得慌。
(4)通读选文,画线句子中“搭”的意思是________。
一个“搭”字使鸟儿有了灵性,从中我们感受到________A.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B.翠鸟通人性。
C.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5)请你写一句含有一连串动词的句子。
【答案】(1),;。
;,;,;。
(2)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3)一下子;没一会儿;冲、飞、衔、站、吞;B(4)乘,坐;A(5)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回到座位上坐下,从书包里拿出书本教在课桌上,准备上课。
【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5)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的运用。
故答案为:(1),。
,,。
(2)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3)一下子;没一会儿;冲、飞、衔、站、吞;B(4)乘,坐;A(5)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回到座位上坐下,从书包里拿出书本教在课桌上,准备上课。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5)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
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