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费心理学感想

消费心理学感想

消费心理学感想
消费心理是指人作为消费者时的所思所想,其研究的是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

消费行为是指从市场流通角度观察的,人作为消费者时对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需要,以及使商品或服务从市场上转移到消费者手里的活动。

任何一种消费活动,都是既包含了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又包含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人的眼睛看到蓝色,皮肤就产生凉爽的感觉,见到橘黄色就产生温暖的感觉。

一热带国家某快餐厅的墙壁原为浅蓝色,给人以凉爽宁静的感觉,顾客浅斟慢酌、流连忘返,影响了餐桌周转率。

后来,店主把墙壁刷成橘红色,顾客进店后感到烦躁不安,吃完饭就立马离去,从此,餐桌周转率明显提高。

这种利用颜色的经营之法就是利用了人的感觉。

人的感觉具有关联性特征,即人的感觉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种感觉可以引起另一种感觉的产生,就如上述事例所表达的,用视觉干扰来达到影响人心理的作用。

消费者的性格特征在消费行为心理特征中起着核心作用,消费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可以产生不同的消费行为。

性格在消费中的具体表现,可以从不同角度做多种划分。

从消费态度角度分,可分为节俭型、保守型和随意型;从购买行为方式角度分,可分为习惯型、慎重型、挑剔型和被动型;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分,可分为逊顺型、攻击型和孤立型。

通过对消费者的性格分类,更便于我们了解性格和消费行为的内在联系。

有利于在现实购买或销售活动中,更好的做好消费策划,更好的迎合大众的需求。

大学生作为社会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具有不同于其他消费群体的特点和心理,他们是用父母的钱来进行生活和学习,还没有经济能力实现自
我学习、自我生活,没有取得经济上的独立,在消费上就受到很大的制约。

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大学生,对于引导大学生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培养其正确理智的消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人情消费比重不断加大
人情消费作为人们日常交往过程中加深感情、促进沟通的重要手段本无可厚非。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逐渐富裕,大学生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多,导致人情消费的全面升级:包括旅游、请客、恋爱等消费。

1.2 “超前消费”热潮悄然兴起超前消费,是一种特定的消费行为,即超过今天的收入能力将明天的收入提前到今天支出,通俗的说就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1.3 理财能力的欠缺所谓“理财”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

部分大学生消费无计划,容易盲目冲动。

当代大学生奢侈消费行为的表现
消费社会成为主流社会形态的今天,人们自然会去追求更加舒适、更加享乐,及高品位、个性化的生活方式。

无论人们对奢侈消费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和评价,奢侈消费都有它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大学生奢侈消费的事实也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也不能改变的。

当代大学生奢侈消费行为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物质主义导向的奢侈消费行为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丰富、消费欲望膨胀的时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强的功利主义色彩,其物质导向性最为明显。

它具体表现在吃、穿、用等生活方面的奢侈化,例如,消费高档酒席、食品,追求世界名牌服饰或顶级品牌的香水、护肤品、化妆品,使用各种推陈出新的通讯产品,如手机、电脑等。

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在校大学生更倾向于享乐型的消费,而不愿进行精神产品的消费,例如参加一个费用高昂的培训班、进行艺术创作投资、欣赏高雅作品或展出等。

对于物质的奢侈消费,大学生往往认为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对于精神层面上的奢侈消费,大学生却认为是有选择性的,并且往往是不值得的。

可见,当代大学生对奢侈消费追求的重点在于物质产品,他们持有的是功利的价值观,对奢侈消费是崇拜而又极为现实的。

2、自我意识导向的奢侈消费行为
当代大学生出生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年代,成长于市场、信息、物流一体化的背景之下,他们
的消费行为不可避免地遭遇到文化的冲击、国际潮流的诱惑,以及时尚与美丽的蛊惑,他们的私欲无限制膨胀,他们迫切地要展示出一种独特的、个性化的、另类的、标榜性的自我形象,以充分张显出代际之间的差异。

奢侈消费让这一切变成了现实,为大学生在诱人的消费世界中找到了一个空间和切入点,为“消费主义”至上理念下的空虚与惶恐找到了诠释的理由,使得“自我”的奢侈消费变得合情合理、不可磨灭、不可复制,甚至在同一时代也具有了排他性。

因此,奢侈消费几乎成为当代大学生“自我”与“其他”群体划分的标准,它让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变得千姿百态、纷繁复杂,也让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与评价更加停留于表层和形式。

3、借钱和超前的奢侈消费行为
不管追求什么形式的奢侈消费,其前提都是具有足够的经济支付能力。

大学生进行奢侈消费具有时代的压迫性和紧迫感,因此,他们往往是不惜一切努力、甘愿付出一切成本,也要实现自己对奢侈消费的崇拜与向往之心,其结果常常是倾尽了囊中的全部货币,耗尽了家庭所有的供给,甚至把“借钱奢消”当作一种手段,试图解决经济能力不足的现实难题,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走上不法之路。

这样的奢侈消费是极为超前的,它不止超出了社会认可的范畴,超出了社会平均的经济发展水平,超出了大学生自身负担经济的能力,也超出了当代大学生原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用未来的钱来夯实今天的奢侈消费行为,意味着大学生将来要付出更加难以想象的代价才能进行弥补,意味着大学生对生产与消费的逻辑性存在着理解上的混乱与迷茫,意味着大学生对财富与幸福观的认识存在偏差与困惑。

总之,当代大学生的奢侈消费行为更多地具有时代赋予的色彩,但是,这样的消费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方向性的错误,找出其中的原由并进行科学的引导才是当务之急。

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1. 家庭要积极营造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

家庭消费观念对大学生消费心理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给予大学生消费自主权的同时,要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

2.学校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起主导作用。

要加强基本国情教育,提倡适度消费,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促进良好的校园消费文化的形成,另外可开设理财相关课程和讲座,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

3.社会各界要努力树立健康的消费风尚,企业要进行正确的宣传,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大环境。

4.大学生要加强自身消费教育,提高自我的消费技巧,明确自身的历史责任。

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大学生应该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消费,合理地、有计划地进行消费。

学生应当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不必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学会对超前消费说“不”。

自觉增强和完善自我意识水平。

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客观地自我评价,加强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

提高文化底蕴,知识水平的提高,认知能力审美能力,抵御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

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作有头脑的消费者。

自觉学习一定的商品知识和消费技巧,积累消费经验,提高自己的财商。

结语:建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对大学生乃至整个国家有重要的作用。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