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地质灾害一、地震灾害1.定义: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2.地震的要素(1)震级:地震能量的大小。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2)烈度: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因素有关。
(3)震源:地震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4)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
(5)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6)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7)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危害(1)造成房屋倒塌。
(2)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
(3)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5)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从而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4.分布地区(1)地震易发区: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
(2)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3)我国的地震灾害①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
②发生频繁的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二、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1)定义: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滑坡多发原因⎩⎨⎧⎭⎪⎬⎪⎫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山地丘陵区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3)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2.泥石流(1)定义: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发生条件⎩⎪⎨⎪⎧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3)危害⎩⎪⎨⎪⎧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3.我国的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尤以西南地区最为多发。
一、判断题1.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个烈度。
( ) 2.在震中距相同的地方,烈度不一定相同。
( ) 3.滑坡多发生在山坡上。
( ) 4.泥石流多发生在山谷中。
( )5.泥石流发生的条件有地形陡峻、松散物质多和短时间有大量水流。
( )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6.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是( )A.震级B.烈度C.震源深度D.震中距答案:A7.下列关于地震烈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烈度与震级呈正相关B.烈度与震源深浅呈正相关C.烈度与震中距呈正相关D.烈度与等震线的数值呈负相关答案:A8.我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多发区是(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南地区D.西南地区答案:D9.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可诱发的地质灾害有①地震②火山③滑坡④泥石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C10.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震级相同,造成的破坏程度相同B.同一次地震,可能有不同的震级C.震级越大,震源越浅,地震灾害越严重D.从震中向四周,烈度逐渐增大答案:C地震灾害【情景导入诱思】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图。
材料二据新疆地震台网测定:2019年2月02日05时54分在新疆塔城地区塔城市(46.73°N,83.34°E)发生5.2级地震。
材料三新疆是我国地震多发省区,下图为新疆地震局发布的2012年新疆地震数量及分布信息。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2)新疆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什么?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提示:(1)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2)多断层,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多发。
空间分布特点为主要分布在山区。
【核心考点突破】1.地震造成重大损失的原因以及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2.地震灾害的次生灾害(1)山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强烈地震会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再加上高强度的降雨会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2)沿海地区——海啸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50 km 以内、里氏震级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3.震级与烈度的区别和联系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可以有多个烈度,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所示: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27.3°N,103°E)发生6.5级地震,余震达1 335次。
震区人口密度大,降雨多并且伴有雷电,给救灾带来极大困难,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3 143人受伤。
写出本次地震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并分析此次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的原因。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本次地震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有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此次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的原因主要从震级、震源深度、次生灾害及人口密度等方面分析。
答案:次生灾害: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原因:震级较高,震源浅,震中地质条件复杂;地震造成严重崩塌、滑坡及大量地质灾害隐患;雨季降水多,易诱发泥石流;灾区人口密度大,救灾难度大。
滑坡和泥石流【情景导入诱思】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
材料二2014年全国重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逐月分布图。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及原因。
(3)什么样的地区易发生滑坡?提示:(1)从空间上来看,我国泥石流、滑坡主要分布在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地区和西北的陕西、甘肃地区,山西地区,以及中南、东南的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区。
其基本特点是西部地区多于东部地区,南部地区多于北部地区,其中我国西南地区是泥石流、滑坡分布最集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
形成原因:地形起伏大,构造活动强烈,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降水集中,多暴雨;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切坡修路、采矿、削坡建房、水库蓄水和人工取土等对植被的破坏。
(2)从时间上看,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4-9月;这是因为局地暴雨、持续强降雨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
(3)滑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
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核心考点突破】1.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陡峻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1)地形地貌条件:地形上,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降度大,沟谷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沟谷斜坡表层有厚度较大的松散土石堆积物,可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采矿堆弃在沟谷的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动力来源。
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下泄水体等。
【对点跟踪训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我国西南地区常见地质灾害分布图。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
(3)简述泥石流的危害。
答案:(1)该地区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导致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雨季暴雨集中,促使泥石流灾害频发。
(2)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3)冲毁和淹没农田、村镇,造成人员伤亡;摧毁交通线等基础设施;造成经济损失。
考点一 地震灾害地震按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地震(<70 km)、中源地震(70~300 km)和深源地震(>300 km)。
下图示意38°N附近两大板块交界地带地震震源深度垂直分布,其中乙板块向甲板块俯冲。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带发生的地震( )A.以中源地震为主B.多分布在海洋板块一侧C.多分布在大陆板块一侧D.震源越深的地震离边界越近2.图中所示的甲、乙板块分别是(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解析:第1题,乙板块向甲板块俯冲,说明乙板块位置低,为大洋板块,甲板块位置高,为大陆板块。
由图可知,震源集中分布在甲板块。
第2题,(38°N,142°E)大致位于日本东部沿海地区,为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答案:1.C 2.A考点二滑坡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瓦依昂水库大坝修建于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总库容1.69亿m3,坝高265.5 m,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超薄拱坝。
1963年10月9日2时38分大坝上游峡谷区左岸古滑坡体再次下滑,体积为2.4亿m3,滑坡体的运动速度约15~30 m/s。
左图为瓦依昂水库滑坡区平面图,右图为库区滑坡景观图。
说明1963年瓦依昂库区发生滑坡的原因和危害。
解析:滑坡成因可从地质、地形以及诱发因素(水库蓄水影响稳定性)等方面分析,注意结合材料信息回答。
危害可从图中滑坡体影响水库和河流,从而造成灾害角度分析。
答案:原因:库区地质不稳定;存在古滑坡体;地形坡度大;库区蓄水后,浸泡库区山坡,软化岩层。
危害:形成涌浪越过大坝,淹没下游地区,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淤塞库区,使该水利工程丧失功能;形成堰塞湖。
考点三泥石流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川理县塔斯沟属于汶川8.0级地震极重灾区。
2010年7月31日,在一场暴雨之后,塔斯沟暴发了特大型泥石流,给塔斯村(海拔约2 100 m)造成重大损失。
下图示意塔斯沟流域及泥石流分区。
分析塔斯沟特大型泥石流暴发的条件。
解析:可从地质、地形、水系特点等角度分析,注意材料中的地震的影响。
同时要提取图中关键信息:堆积区、流通区、形成区面积与范围,地势起伏,河流特征等。
答案:地震导致岩石破碎,形成松散堆积物;塔斯沟泥石流形成区面积较大,地势陡峻,树枝状水系,落差大,暴雨来临,汇水速度快,汇水量大,携带沙石能力强;沟口狭窄,暴发特大型泥石流。
[学考合格练]我国是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
虽然地质灾害危害很大,但人类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灾害的损失。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A.我国位于板块交界地区,地质作用强烈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D.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2.泥石流经常发生在下列哪个地区( )A.黄河河口三角洲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天山北麓解析:第1题,我国的地质灾害多表现为地震、滑坡、泥石流,其形成和地质、地形、气候有关,抵御灾害的能力与地质灾害的发生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