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法学试卷和答案代码:07948一、单选题1.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可分为A.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B.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C.自然灾害与公害D.污染防治问题与资源保护问题2.林木砍伐许可证属于A.防止环境破坏许可证B.防止环境污染许可证C.整体环境保护许可证D.建设规划许可证3.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墓本制度是A.排污收费制度B.限期治理制度C.“三同时”制度D.环境事故报告制度4.我国首次规定环境保护内容的宪法是A. 1954年制定的《宪法》B.1975年修订的《宪法》C. 1978年修订的《宪法》D.1982年修订的《宪法》5.为监测环境质M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技术所制定的环境标准是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C.环境监测方法标准D.环境基础标准6.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行为A.实行审批制度B.予以禁止C.征收一定的费用D.进行监视7.不适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废物包括A.工业固体废物B.城市生活垃圾C.液体废物D.放射性固体废物8.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我国对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实行的制度是A.限制B.淘汰C.转让D.转嫁9.属于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区域”的是A.工业集中区B.商业中心区C.文教科研区D.乡村生活区10.下列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适用的范围是(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建设项目B.环境影响评价书由建设项目方编制C.公众参与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方式是论证会D.对规划实施后还应实行跟踪评价11.目前专门规范我国排污费征收、使月J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是A.《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B.《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C.《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D.《建设项日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2.我国环境保护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所采用的原则是A.属人主义B.属地主义C.保护主义D.属地主义为主,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为辅13.下列法律中,我国尚未颁布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14.依照《草原法》的规定,有权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区的行政机关是A.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B.市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C.省级人民政府D.省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15.首先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国际环境会议是A.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B.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C. 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D.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6.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污染环境方面的罪名是A.环境污染事故罪B.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C.大气污染事故罪D.水污染事故罪17.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应当逐步退耕还林的是A. 15度以上的坡耕地B. 20度以上的坡耕地C. 25度以上的坡耕地D. 30度以上的坡耕地18.下列属于超标才收费的是A.向陆地水体排放污染物的B.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的C.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D.排放噪声的19.依照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在白然保护区内,开展参观、准能够进入的区域是旅游活动经批A.核心区B.缓冲区C.实验区D.外围地带20.依照我国《海岛保护法》的规定,不属于海岛保护的内容是A.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保护B.低潮高地生态系统保护C.无居民海岛白然资源保护D.特殊用途海岛的保护21.某化肥厂以其污水处理设施“效率低、费用高”为由,予以停运拆除。
下列行为中,该厂构成违反《环境保护法》的是A.未征得当地环保局的同意B.未采用替代性的污水处理措施C.未在事前获得权威性技术论证D.未征得附近村民的同意22.征收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应由国务院批准的是A. 3公顷以上B. 10公顷以上C. 35公顷以上D.70公顷以上23.关于环境质量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质量标准包括国家环境标准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环境标准B.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污的,应当执行该地方标准C.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作规定的项目,不得制定地方标准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必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24.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按照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A.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类B.生产用地、城市用地和生态用地三类C.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四类D.基础设施用地、城市发展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三类25.我国对全国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国家机关是A.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B.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C.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D.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26.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意义上的夜间是指A.晚18点至早6点B.晚20点至早8点C.晚20点至早6点D.晚22点至早6点27.在我国有权依法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机关是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D.各级人民政府28.我国《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的管理体制是A.以流域管理为主、行政区域管理为辅B.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流域管理机构C.以行政区域管理为主、流域管理为辅D.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2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报批的阶段是A.设计阶段B.可行性阶段C.施工阶段D.验收阶段30.王某与某歌厅发生噪声污染侵权纠纷,新区公安局对他们的纠纷做出处理,王某不服,他向法院提起诉讼,被告应当是A.新区公安局B.某歌厅C.某歌厅和新区公安局D.新区公安局为被告,某歌厅为第三人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A2、A3、C4、C5、C6、B7、D8、B9、C 10、D11、B 12、D 13、B 14、D 15、B16、A 17、C 18、D 19、C 20、B21、A 22、D 23、B 24、A 25、D26、D 27、C 28、D 29、A 30、B二、多选题31.按照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或者环境的功能,可将环境分为A.生活环境B.自然环境C.生态环境D.人工环境E.生物环境32.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固体废物实行的“三化”原则有A.再生化B.无害化C.减量化D.资源化E.清洁化3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包括A.建设项目B.立法建议C.综合规划D.专项规划E.政府决策34.我国对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的规定包括A.禁止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B.禁止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出入境C.出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许可D.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E.猎捕非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不需要猎手证35.关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说法正确的有A.全国性环境保护法津、法规在全国范围内有效B.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规章的效力及于该地区C.某些环境保护法律具有“域外”效力D.我国缔结的国际条约效力优于国内法,但有保留的除外E.国内跨区域环境纠纷案件的行政处罚原则上适用环境保护违法行为地的法律二、多项选择题31、AC 32、BCD 33、ACD 34、ACD 35、ABCDE三、名词解释题36.公众参与原则37.环境标准38.限期治理制度39.环境保护法40.环境保护规划三、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巧分)、颤孟36.公众参与原则:也称依靠群众保护环境原则,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中,个人均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参与与其环境权益相关的活动。
37.环境标准: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在综合考虑本国的自然环境特征、经济条件下的基础上制定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各种技术规范。
38.限期治理制度:是指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行业、区域和位于特别保护区超标排放的污染源,由有关机关依法限定其在一定限度内,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规定的总称39.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0.环境保护规划:是指根据国家或者一定地区的环境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活动所做的总体部署和安排。
四、简答题41.简述污染环境罪的犯罪构成。
42.简述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体系。
43.简述环境民事责任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44.简述防治公害的法律制度。
45.简述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41.简述环污染环境罪的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是公民的环境权益和国家对环境管理的秩序:(1分)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害物质。
(1分)犯罪主体属于一般主体(1分)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间接故意和过失。
(2分)42.简述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体系。
(每条1分,答对五个给满分)《宪法》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地方性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环境标准;我国参加和批准的国际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43.简述环境民事责任的无过错责任原则.(1)无过错责任的概念。
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公民、发热,只要对国家、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客观上造成了损失,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也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2分)(2)构成要件。
有排污行为,但不以行为的违法性为要件;(1分)有损害事实;(包括人身和财产的损失)(1分)排污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1分)44.简述防治公害的法律制度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制度。
(2分)清洁生产制度。
(1分)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1分〕现场检查制度。
(1分)45.简述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1)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2分)(2)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
(2分)(3)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五、论述题46.试论损害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则。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46.试论损害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则1.概念。
损害者付费,是损害环境所造成的损失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应当由损害者承担而不应转嫁给国家和社会.受益者补偿是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受益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经济补偿的责任。
(3分)2、意义。
可以促使企业、事业单位加强环境管理,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利于促使企业事业单位合理地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可以为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生态环境积累资金(3分)3、贯彻。
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对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加大限期治理力度;运用经济手段,促使污染、破坏者积极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建立环境保护共同负担制度(4分)六、案例分析题47.某市某合资企业成立于2000年年初,主要生产各种沐浴设备等产品.生产工序中的黄铜铸造过程中有刺鼻的恶臭气体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