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和乌鸦》公开课教案谢河镇五坝小学张艳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童话,讲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
课文共6 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讲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
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讲狐狸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奉承乌鸦,使乌鸦一步步地失去警惕,最后受骗上当的。
第六自然段,讲狐狸骗到肉后跑掉了。
课文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
对话时狐狸和乌鸦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它们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8 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过程与方法:1.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表达等语文能力。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懂得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内容,懂得寓意,在读中培养语文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的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我们已经学了《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再给我们说说这个故事呢2、我们从这篇课文中可以知道,乌鸦很聪明,那么当它遇到狐狸的时候,它是否也是那样的聪明呢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狐狸和乌鸦》(板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复习生字词,举手或者点名读(上节课已上生字词)2、师生齐读。
3、展示问题(学生回答)A、狐狸和乌鸦是好朋友吗B、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三、读懂内容,抓重点段理解1、标自然段。
2、读第一自然段,知道事情发生的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教师可表演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叼着内,想吃的那种表情)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4、5 自然段。
读的时候,用“ ~~~”划出狐狸说的话。
用“——”划出乌鸦的反应。
4、课堂讨论(同桌讨论)狐狸说了几次话分别是怎么说的乌鸦又有什么样的反应第一次对话:1、第一次狐狸是怎么说的亲爱的乌鸦,您好吗2、乌鸦有什么反应乌鸦没有回答。
3、乌鸦在说话之前有一个动作是什么——眼珠一转。
为什么做了这个动作——因为他想到办法了。
第二次对话:1、狐狸第二次是怎么说的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2、狐狸说话时是什么样表情为什么要这样狐狸赔着笑脸,想讨好乌鸦,骗乌鸦开口说话。
3、乌鸦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第三次对话:1、狐狸第三次是怎么说的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
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2、狐狸说话前的动作时怎么样的摇摇尾巴3、同学们想一下,那狐狸说的话是真还是假的呢狐狸说的话是假的。
4、那听了这些话,乌鸦相信了没有呢相信了。
5、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乌鸦和麻雀的图片)乌鸦和麻雀谁的羽毛好看麻雀的好看。
6、想一想,乌鸦怎样叫学一学。
(学生学乌鸦的叫声。
)7、听一听,谁的叫声好听麻雀的好听。
8、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狐狸说的话是假的,那除了第五段,还可以从那句话可以看出狐狸说的话是假的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
(文中第六自然段)9、狐狸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好听的话为了骗乌鸦开口说话。
乌鸦开口说话,肉就掉下来,狐狸就吃到肉了。
10、乌鸦上当受骗了,心情怎样难过、后悔、伤心⋯⋯11、乌鸦因为听狐狸什么样的话上当的好听、赞扬、奉承的话四、课文总结。
1、从乌鸦上当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乌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狐狸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乌鸦:爱听好话的人狐狸:狡猾、奸诈的人2 那既然我们知道狐狸是一个奸诈的人,那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了这类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办是要跟着他走,还是要找机会逃脱呢3、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不要轻易的相信别人在生活中要学会保护自己五、作业布置1、课堂练习(第十一课)。
2、编故事发挥想象,以“第二天,狐狸又看见乌鸦叼了一片肉⋯⋯”为开头,编一个小故事《狐狸和乌鸦》说课稿《狐狸和乌鸦》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
其中课文第四至第八段讲狐狸骗取肉的经过是重点,理解狡猾的狐狸为得到乌鸦叼着的肉,接连施计是课文的难点。
抓住描写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加深对语言文字内涵的理解,从而领悟道理是突破本文重点、难点的关键。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复习字词在这个环节中,我将文中六个带“一”的词分成两类,引导孩子通过比较读、静心思,明确“一”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也就是需要变调。
如此,便于孩子们归类识记。
两组四字词分别与狐狸和乌鸦有关,在识读的过程中,孩子们既识了字、正了音,又对文字背后隐藏的狐狸与乌鸦的形象有了一个整体回顾。
二、学习三次行骗,感受不同的形象。
狐狸对乌鸦说的三次好话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时我采用三比细读的方式,引导孩子体悟狐狸的狡猾以及乌鸦上当受骗的过程1.一比三句好话,找寻异同一年级儿童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短时间内阅读三段文字已属不易,经由细读,找出相似点和不同处,更是需要较好的眼力、缜密的思维以及流利的口语表达。
2.二比三处提示语,探究用意。
单读狐狸的三次好话,我们感受到的是狐狸对乌鸦的关心、赞扬,可加上提示语再读,狐狸的司马昭之心便昭然若揭了。
在教学时,我紧紧扣“眼珠一转” 、“赔着笑脸”、“摇摇尾巴” 三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探究狐狸动听语句背后的真实用意。
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对话中,孩子们走进了文本,理解了奉承话原来可以如此颠倒黑白;在三“骗”板书一字比一字大的直观感召下,狐狸的谄媚与狡猾尽现学生眼前。
3. 三比乌鸦三次反应,梳理结果。
狐狸一次比一次具有欺骗性的好话最终让乌鸦放松了警惕,上了狐狸的当。
那么,乌鸦为什么会上当呢孩子们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捕捉到了乌鸦的心理变化,明白了爱听奉承话、得意忘形,最终导致上当受骗的结果。
而这正是本文想要传达给孩子们的道理。
三、揭示寓意。
在此阶段,我将练习四中出现的莎士比亚的话提前学习,而且,在这两者之间架设桥梁,由课文引出名言,由名言上的词句“动听的语言”再次回归文本、品味词句。
如此,走出文本,又走进文本,更能体现小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四、想象拓展。
《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结尾含蓄深刻,为学生思维的拓展留有广阔的空间。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出示了语文补充习题上的:《乌鸦被骗之后⋯⋯》。
在学生进行小练笔之前,我先引导孩子们确定故事可能的结尾,要么肉又被骗走了,要么肉没被骗走。
如此,学生在起因与结果间理请思绪,创编故事,既降低了难度,又不会被束缚思维。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 学会8 个生字,认读7 个字。
能初步认识课文中的一类和二类生字。
2. 能看拼音熟练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
3. 朗读课文, 培养同学们针对课文内容参加讨论,发表见解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感悟课文,体验情感。
2. 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排演课本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充分利用彩色插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2. 通过讨论展开想像,知道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言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1《狐狸和乌鸦》。
看,乌鸦来了(出示书中乌鸦插图),小朋友,你从它的打扮上可以看出它是一位()。
她找到了一片肉,可高兴了。
她会想些什么呢2、这时候一只狐狸(出示书中狐狸插图)出来找吃的,它看到了乌鸦嘴里的那片肉,它怎么样出示句子:狐狸馋得直流口水。
看图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提出要求,自读课文狐狸特别想吃那片肉,所以它就去想办法了。
课文的2---5 自然段就写了这个过程。
请同学们打开书,边读边画(出示自读要求:狐狸对乌鸦说了什么用“~~~” 画出来,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又有什么反应用“——”画出来。
)三、分析课文,理解内容(一) 学习第2---5 自然段1、交流:出示2---5 自然段狐狸说的话是( ),乌鸦的反应是( )。
2、学习第一次对话(1) 指名读(2) “眼珠一转”说明什么(3) 狐狸是真心向乌鸦问好吗板书:您好(4) 感情朗读(5) 乌鸦什么反应板书:没回答3、学习第二次对话(1) 狐狸说话前是什么表情你能赔个笑脸给我看看吗(2) 齐读句子板书:孩子好吗(3) 乌鸦听了什么反应没回答为什么要看它一眼呢板书:看一眼4、学习第三次对话(1) 出示句子找一找狐狸一共说了几句话(2) 男生读第一句这句话说了什么读好“真漂亮”板书:漂亮女生读第二句这句话说了什么读好“嗓子真好” 、“谁”板书:嗓子好(3) 感情朗读(4) 出示乌鸦和麻雀图你觉得谁的羽毛好看请学生试学乌鸦的叫声,你觉得好听吗(5) 狐狸这样说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总结:乌鸦的羽毛本来就没有麻雀好看,叫声谁都不爱听,可狐狸却偏说好看、好听。
像这种明明不好却说好的话,我们就叫它“奉承话”。
板书:奉承话齐读两遍。
(6) 乌鸦听了奉承话是什么反应板书:得意唱结果怎么样(幻灯演示肉掉下的过程)(二) 学习第6 自然段出示句子什么叫“一溜烟”为什么要跑这么快四、拓展说话此时的乌鸦正伤心的哭呢!(播放哭声:呜呜⋯⋯我真后悔呀⋯⋯呜呜⋯⋯)(出示小朋友打电话的图)谁来打个电话安慰它一下。
五、对照板书,完成练习,总结全文1、狐狸对乌鸦说了( )次话。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 )。
乌鸦喜欢( ),所以上了狐狸的当,嘴里的肉掉下来被( )。
2、乌鸦该吸取教训了。
出示: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 莎士比亚反复朗读句子3、你们还想对狐狸说些什么呢板书:上当受骗六、作业1、学习生字2、编故事: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之后”为题编一个小故事。
《狐狸和乌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1 课《狐狸和乌鸦》。
我准备从六个方面来说课。
分别是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狐狸和乌鸦》是一篇寓言故事,内容简单,语言浅白易懂。
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了乌鸦嘴里叼着的一片肉。
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狐狸骗肉的过程,形象地告诉我们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课文共八个自然段。
前三段讲狐狸和乌鸦是邻居,乌鸦为孩子们找到一片肉,狐狸看见了想吃乌鸦叼着的那片肉。
第四至八段讲狐狸是怎样用花言巧语骗到那片肉的经过,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对中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单元重点、本课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