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措施
摘要: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措施,并与以往相比较分析了这次的政策特点,指出日本银行的政策对于确保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从金融政策成本的角度评价,日本银行以注资为主的金融政策是高成本和低效益的政策。
关键词:日本银行;金融危机;金融政策与措施
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日本经济也深受其害,经济下滑幅度甚至超过危机发源地的美国。
为应对金融危机,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
最近,鉴于急剧的日元升值和物价持续下降,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进一步加强了政策操作力度。
本文将对日本银行的政策与措施进行探讨。
一、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这次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对日本股市的影响
2006年,日本随着通货紧缩形势好转,股市不断回升,日经225种平均股价升至17000日元以上。
2007年4月,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一些国际投资资本从美国市场出逃流入日本股市,促使日本股价持续上涨,2007年6月底,日经平均股价涨至18138日元(为本世纪最高价)。
之后,随着国际资本的流出转为下落,到年底最后一个交易日,日经平均股价报收于15307日元。
2008年8月降为13073日元,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引起国内外市场极度不安,使日本股市急剧下挫,9月底日经平均股价跌至11260日元。
之后,10月8日、10日、16日股价下跌幅度连创新高,分别为9.4%、9.6%、11.4%,到11月底跌至8512日元,仅仅3个月就跌去35%。
2009年3月3日,日本股市大幅下挫,日经225种平均股价跌至7229.7日元,为上世纪90年代日本股市泡沫崩溃以来最低值。
随着股价不断下跌,股市总值也相应收缩,2008年底,东京股市总值收缩为283.4602万亿日元,比2007年同期减少200.3687万亿日元,这意味着200多万亿日元(约占当年GDP的40%)股票资产蒸发。
①因此,日本企业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比例发生逆转,经营严重恶化。
可见,金融危机对日本实体经济的影响已大大超出虚拟经济范围。
(二)对日元汇率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还引发了新一轮日元对美元的升值。
2008年8月危机发生前,日元兑美元为1美元=109日元,此后日元不断升值,12月升至1美元=91日元。
进入2009年日元进一步升值,2009年1月22日,升至1美元=87日元。
2009
年11月,迪拜国际债务危机爆发使美元对主要国货币贬值,进一步加快了日元升值速度,一下升至1美元=84.95日元。
日元持续升值使日本出口企业不堪重负,陷入了经营困境,因为日本大多数出口企业对日元升值的承受能力都不超过1美元=100日元。
据推算,在1美元=100日元的基础上,日元每升值1日元,丰田汽车公司的利润就会减少400亿日元。
②其他出口企业也都受到相应影响,其影响程度随出口额增减而变动。
(三)对外贸易收支逆差扩大
此次金融危机使日本贸易收支逆差不断扩大。
2009年4月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度日本进出口贸易出现7253亿日元赤字,这是自1980年以来时隔28年出现年度贸易赤字。
2008年日本出口贸易额为677119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6.3%,为1980年以来最大降幅。
其中对美国出口锐减27.2%,对中国出口减少9.8%。
出口减少的商品主要有汽车和芯片等电子产品,分别减少24.2%和19.7%。
2008年,日本进口贸易额为718688亿日元,同比减少4.1%。
2009年前三季度,进出口贸易仍在继续减少。
经营恶化的企业首先是出口企业,汽车行业最为严重。
2008年,丰田汽车公司出现70年以来的首度赤字,赤字额高达5000亿日元,并且2009年度决算还出现了8500亿日元赤字。
其他汽车厂商等制造业2008年度决算也都出现巨额亏损。
其中,日立的经营赤字高达7951亿日元,是创业99年来的最大亏损额。
从制造业总体来看,2008年第四季度营业利润和经常利润比上年同期分别减少87.8%和93.2%。
由于企业经营恶化,破产企业不断增加,2008年破产企业达15646家,比上年增加11%,破产负债额为122919亿日元,破产企业数和负债额均创5年来最高纪录。
2009年前三个季度破产企业总计为11951家,季度破产企业和负债额都有所减少。
③
(四)经济负增长,失业率攀升
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各种影响交互作用的结果使日本GDP从2008年第二季度以来连续6个季度负增长,2009年第一季度实际GDP 增长为-8.9%,是战后以来最大降幅。
由于大量企业经营恶化和破产的增加,失业率不断攀升,2008年12月,完全失业率为4.3%,失业者为270万人。
2009年以来,随着失业率的提高,失业者不断增加,从2009年4月以来完全失业率持续在5%以上(战后几十年,日本只是在2001年、2002年、2003年失业率超过5%),失业者突破300多万人。
2009年1~10月,月平均失业率为5%,月平均失业人数为338万人,有效求人倍率也从2009年4月降至0.5以下(即求职者的一半以上找不到工作),第三季度有效求人倍率为0.43,这是自有这项统计60年来的最低记录。
④由此可见日本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
二、稳定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政策与措施
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金融资本市场动荡不安,日本金融市场也处于紧张状态。
为稳定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日本银行采取了下述政策与措施。
(一)大量注资以稳定金融体系
2008年9月16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的第二天,日本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短期金融市场注资2.5万亿日元,次日再次注资3万亿日元,到9月30日仅仅半个月,共计向市场注资21万亿日元。
2008年10月10日,由于大和生命保险公司破产再次引发股市不安,股价急剧下跌,当天日银三次向市场注资4.5万亿日元,创单日注资额最高纪录,一日三次注资也是前所未有。
截至2008年底,日银向市场注资高达101.261万亿日元。
⑤
日本银行在注入日元资金的同时,还向金融机构大量注入美元资金。
2008年9月30日,鉴于美元流动性吃紧,为避免对日本国内日元资金市场的影响,作为美欧国家央行联合注资的一环,日本银行决定向金融机构注入美元资金1200亿美元(约合12.6万亿日元),是以往日本国内美元资金供给额度的2倍,并将资金供给期限从2009年1月延长至4月,将资金供给对象的金融机构从54家扩大到87家,试图将金融危机对本国市场的冲击控制在最小限度。
⑥此后,日本银行还多次宣布将不加任何限制地供给美元资金,并先后在10月下旬向市场注入501亿美元,在11月19日,注入327.51亿美元,以缓和美元流动性紧张局面。
此外,日本政府方面还先后推出稳定民心的紧急对策以及保障国民生活等政策措施,并通过财政渠道注入资金。
可见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力度之大。
(二)稳定金融市场的措施
2008年9月,金融危机发生后,日本银行为了确保国内金融市场稳定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