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中考阅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中考阅读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古诗词中考阅读一、《关雎》1.作者作品介绍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总集。

收集了约500年间的诗歌,共篇,也称“”。

原称“诗”,汉代始称《诗经》,儒家经典之一,编定者相传是——孔子。

《诗经》六义:。

汉武帝将称为五经。

2)《关雎》选自,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

2. 理解词义和句义1)词义关关洲窈窕淑好逑荇菜流寤寐寤寐思服友辗转芼乐2)成语①窈窕淑女②求之不得③辗转反侧3)句义①关关雎鸠②左右流之③琴瑟友之④钟鼓乐之3.划分朗读节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欣赏词语和句子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开篇起兴,写鸠鸟和鸣,象征男女欢爱,又给诗歌染上了一层浓浓的欢乐氛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统摄全文,写出河边偶遇,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描写求之不得彻夜不寐的状态,抒发强烈的相思之苦。

3)“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体现了健康明朗的情调。

5.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1)第一章:河边邂逅,一见钟情。

第二章:写男子追求时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

第三章:写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

2)全文内容情感:写的是一男子对一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6.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1)这首诗抒发的情感健康明朗,生动质朴,率直而细腻,淳朴而自然。

2)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

3)“兴”的手法4)运用重章叠句形式,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7、关雎《诗经》译文: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在船左右两旁捞。

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

赏析:比兴手法,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的大胆执着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二、《蒹葭》1.作者作品介绍:《蒹葭》选自,是一首爱情诗。

2.理解词义和句义1)词义蒹葭苍苍伊人溯洄从阻溯游宛萋萋晞湄跻坻采采未已涘右沚洄2)句义①在水一方②溯洄从之③宛在水中央④道阻且跻3.划分朗读节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欣赏词语和句子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开篇起兴。

描写了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

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

2)后六句——抒情。

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虽追求未果,但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

5.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1)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

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

2)全篇:主人公反复寻求“伊人”,而“伊人”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

主人公上下求索而不得,抒发无限惆怅之情。

6.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1)在艺术手法上,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2)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3)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7、蒹葭《诗经》译文: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赏析:比兴手法,描写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

三、《雁门太守行》1.作者作品介绍:本诗选自,作者是朝代的。

字。

《雁门太守行》曲名,写之事。

2. 理解词义和句义1)词义摧甲光金鳞玉龙角燕脂声不起黄金台2)句义塞上燕脂凝夜紫3.划分朗读节奏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欣赏词语和句子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既是写景,又是写事,借助于比喻和夸张,成功的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以及守军的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压”字用的极好,写出了敌军的人数众多,来势汹汹,大战一触即发。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阴寒惨切的战地氛围。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使用典故,含蓄委婉的抒发战士们浴血奋战、以死报国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

(黄金台典故写的是时期<谁>的事。

)5.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1)前三句写了三幅画面:敌军围攻,守军戒备森严;战场厮杀,血流成河;夜袭敌军。

2)主旨:表达了将士们和自己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

6.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1)用夸张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的凝重而惨烈。

2)意象新奇,设色鲜明,想象丰富奇特。

7、雁门太守行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1.这首诗写敌兵压境的情形,展示了将士们决心誓死报国的决心。

2. 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凝重而惨烈的战斗气氛,诗人以色彩斑斓的战争风云,构成了悲壮、奇特的意境。

3.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

这句诗描绘敌军之多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催垮,跳动着的铠甲像鱼鳞闪耀在阳光下的画面。

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形势的危急,表达了作者誓死报国的雄伟壮志。

因此,它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4.反应了作者立志报国的决心的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游山西村》1.作者作品介绍作者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现存诗作近万首,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传世,本诗选自《剑南诗稿》,是一首记游抒情诗。

2.理解词义和句义腊酒浑:腊月酿的酒浑浊。

浑,浑浊。

豚:小猪。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为暗,花光红艳为明。

箫鼓追随春社近: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迎神的箫鼓声中来来往往。

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公(土地爷),祈求丰收。

闲乘月:趁着月明之夜来闲游。

无时:随时。

3.划分朗读节奏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欣赏词语和句子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首联记叙农家盛情款待,热情好客,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颔联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写景中寓含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农村风俗画卷。

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乡村民风淳朴,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尾联抒情,盼望再来,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5.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里,对这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6.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中间两联对偶自然工整,显示出诗人锤炼语言的非凡功力。

7、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

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随时在夜晚敲着农家朋友的柴门。

赏析: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比喻在困境中也要不断进取,因为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课后十首古诗词1、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译文: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

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

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谁还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2、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