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电子教案下载-样章.doc第十二章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定义;理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原则;了解商业银行财务报表项目构成;掌握商业银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与杜邦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商业银行财务报表项目构成2、商业银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方法3、商业银行财务报表杜邦分析方法[教学建议]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利用商业银行实际资料进行分析,使学生熟练掌握商业银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与杜邦分析的方法。
第一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概述[导入案例]某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与运营效率分析分析A银行盈利能力情况表项目2003年中2002年2001年2000年数值数值增长(%)数值增长(%) 数值增长(%)净资产收益率(%) 9.89 19.59-35.8830.55 15.94 26.3584.65总资产收益率(%)0.210.43-0.85 0.4723.680.38 46.15营业收入利润率(%) 10.3011.33 -0.57 12.01 16.610.30 89.34每股收益(元/股) 0.158 0.28210.16 0.256 67.320.153 150.82从表可以看出,,1999年以来,A银行在国家多次调低银行存贷款利率,缩小银行存贷款利差的情况下,其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连续几年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1)主营业务利润率近三年年平均增长率为35.12%;(2)总资产收益率近三年年平均增长率为15.99%,2002年比2001年下降0.85%,2001年比2000年增长23.68%;(3)每股收益2002年比2001年增长10.16 %,2001年比2000年增长67.32%,近三年年平均增长率为76.10%,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4)净资产收益率2002年比2001年下降35.88%,2001年比2000年提高15.94%,但2002年度A银行接受其股东补充权益8亿元使该年度净资产增加幅度较大,如扣除此不可比因素的影响,2002年净资产收益率为25.19%,比2001年下降17.55%。
A银行之所以取得良好的业绩主要得益于及时调整业务结构,提高非利息收入比重,调整资产债务结构,积极吸纳短期存款降低利息支出,适度增加贷款投放量增加利息收入,严格信贷资产风险控制,提高资产质量,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控制无效费用支出。
一、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定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从狭义上理解,包括成本管理、费用管理、预算管理、财务分析等内容;从广义上理解,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内外部经营环境和自身业务发展的要求,对经营管理中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进行有效的组织、计划、核算、监控、分析、考核从而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具体包括预算管理、资产负债管理、资本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财务分析、业绩评价等内容。
二、商业银行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一)加强财务管理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需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是其他企业不能替代的,但商业银行作为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仍然是其唯一的经营目标,从商业银行日常业务经营的角度来说,就是商业银行效益的最大化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最优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统一。
(二)加强财务管理是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需要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二是商业银行内部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三是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等财务指标。
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一般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较高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创新能力,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1.8%左右,不良贷款率在2%以下,资本充足率在10%以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银行家》杂志评出的世界1000家大银行也是按资本实力排序,穆迪对商业银行评级特别重视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内部经营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必然影响其自身财务状况。
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利于商业银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商业银行效益的提高和风险控制,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不仅使商业银行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
(三)加强财务管理是适应经济金融环境变化的需要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制度和金融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金融市场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今后市场利率波幅会更大,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将会进一步缩小。
在金融监管方面,财政部出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金融企业按国际惯例对贷款、拆借、固定资产等资产足额提取减值准备。
人民银行颁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对资本充足率管理和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可见,加强财务管理在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尤其重要。
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原则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原则是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原则是从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并在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行为规范,它反映着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在要求。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要遵循的原则有:原则一,平衡原则。
商业银行为了优化财务状况,必须保持财务活动的各方面平衡。
在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中应遵循的平衡性原则表现在;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平衡;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之间的平衡;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责权利之间的平衡;负债规模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各种资产之间的配置平衡等等。
原则二,弹性原则。
在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必须在追求准确和节约的同时,留有合理的伸缩余地,这就是财务管理的弹性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的关键是防止弹性的过大或过小,因为弹性过大会造成浪费,而弹性过小会带来一定风险。
确定合理弹性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商业银行适应财务环境的能力;二是不利事件出现可能性的大小;三是商业银行能够承担的风险的能力。
在财务管理中,只有允许各系统都保持一定的弹性,才能保证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系统的整体具有确定性。
原则三,比例原则。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除了对绝对量进行规划和控制外,还必须通过各因素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有关比例趋于合理,这便是财务管理的比例原则。
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中大量指标都表现为一定比例关系。
如存贷款比例,说明的是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之间的比例关系;资产流动性比例,说明的是各项流动性资产与各项流动性负责的比例关系;备付金比例,说明各家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备付金存款和库存现金与各项存款之间的比例等等。
通过这些比例关系,可以获得更新的资料,揭示出更多的问题。
各种比例关系一般都有一个公认的比较合理的标准,但由于商业银行财务活动十分复杂,影响比例关系的因素比较多。
因此,正确地贯彻比例原则,就要使不合理的比例关系逐渐减少,使合理的比例关系得到保持,以顺利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
原则四,优化原则。
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过程是一个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以实现最优的过程,这就是财务管理的优化原则。
在财务管理中贯彻优化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多方案的最优选择问题。
在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经常会遇到从多个方案中选一个或几个方案的情况,这时要根据优化原则,排除次优方案,选择最优方案;二是最优总量的确定原则。
这种情况主要是研究各种因素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最优总量。
例如,理想的利润实现总额、存款和贷款总额、费用总额、不良贷款控制额等等。
这些总额的确定都要遵循优化的原则;三是最优比例关系的确定。
在总量确定后,还要确定各因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如资本结构的确定、利润分配比例的确定等都属于此类问题。
优化原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原则,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过程就是优化的过程。
第二节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一、商业银行财务报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金融企业应当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编制和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
商业银行的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月度、季度财务会计报告是指月度和季度终了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在每个会计年度的前六个月结束后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年度终了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
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统称为中期财务会计报告。
商业银行的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商业银行向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利润分配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部报表;信托资产管理会计报表;其他有关附表。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年月日单位:人民币亿元资产现金存放央行款项存放同业拆入同业贷款短期中长期减:呆帐准备证券投资短期中长期减:投资风险准备固定资产减:累计折旧其他资产资产总计负债存款短期长期同业存款同业拆放借入款项发行债券短期长期其他负债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少数股东权益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一) 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商业银行的资产按流动性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按发放贷款的期限划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二) 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商业银行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
(三)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三、商业银行利润表商业银行利润表年度月日单位:人民币亿元项目本年累计数一、营业收入利息收入金融企业往来收入手续费收入债券收入汇兑收益其他营业收入二、营业支出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支出手续费支出营业费用汇兑损失其他营业支出三、营业利润加:投资收益加: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减:营业税金及附加减:少数股东本期收益四、利润总额(一)营业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商业银行提供金融商品服务所取得的收入,主要包括利息收入、金融企业往来收入、手续费收入、贴现利息收入等。
(二) 营业成本和费用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提供劳务和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商业银行的营业成本,是指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业务经营有关的支出,包括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支出、手续费支出、卖出回购证券支出、汇兑损失、赔款支出等。
营业费用,是指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及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电子设备运转费、安全防卫费、企业财产保险费、邮电费、印刷费、公杂费、低值易耗品摊销、职工工资、差旅费、水电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