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章汽轮机的变工况chapter 3 The changing condition of Steam turbine设计工况:运行时各种参数都保持设计值。
变工况:偏离设计值的工况。
经济功率:汽轮机在设计条件下所发出的功率。
额定功率:汽轮机长期运行所能连续发出的最大功率。
研究目的:不同工况下热力过程,蒸汽流量、蒸汽参数的变化,不同调节方式对汽轮机工作的影响;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第一节喷嘴的变工况The changing condition of a nozzle分析:喷嘴前后参数与流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一、渐缩喷嘴的变工况The changing condition of a contracting nozzle试验:调整喷嘴前后阀门,改变初压和背压,测取流量的变化。
(一)(一)初压P*0不变而背压P1变化(1)(1)εn=1,P1= P*0,G=0,a-b,d(2)(2)0<εn<εcr,G<G cr,a-b1-c1,1(3)(3)εn=εcr,G=G cr,a-b2-c2,e(4)(4)ε1d<εn<εcr,G=G cr,a-b3-c3,3(5)(5)εn=ε1d,G=G cr,a-c4,4(6)(6)εn<ε1d,G=G cr,a-c4-c5,5列椭圆方程:(二)(二)流量网图改变p*0可得出一系列曲线,即流量网图横坐标:ε1= p1/p*0m;纵坐标:βm=G/G 0m;参变量:ε0= p*01 /p*0mp*0m、G*0m:分别为初压最大值和与之相应的临界流量的最大值。
例1:已知:p0 =9MPa ,p01 =7.2MPa,p1 =6.3MPa,p11 =4.5MPa求:流量的变化。
解:取=9Mpa原工况:ε0= p0 /p0m =1,ε1=p1 /p0m=0.7查出:βm =G/G0m=0.94新工况:ε01= p01 /p0m =0.8,ε11=p11 /p0m=0.5查出:βm1 =0.78则:例2:已知:p0 =1MPa ,p01 =0.9MPa,p1 =0.7 MPa,p11 =0.8Mpa,t0 =320℃,t01 =305℃求:流量的变化。
解:原工况:新工况:则二、缩放喷嘴的变工况The changing condition of a contracting-expanding nozzle 设计背压p1a:喷嘴喉部保持临界状态的最高背压。
设计背压p ca:保持蒸汽在斜切部分不膨胀的最低背压。
极限背压:在斜切部分膨胀达到极限。
当p1a<p1<p ca时,出现突击压缩(正冲波),使p1>p cr第二节级与级组的变工况The changing condition of a stage and stage group一、变工况下级前后参数与流量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front—back parameter of a stage when the condition is changed(一)(一)级在临界工况下工作1、1、工况变动前后喷嘴均处于临界状态2、2、工况变动前后动叶均处于临界状态(1)(1)与喷嘴一样:(2)(2)列动叶进口和进口滞止截面的连续方程(3)(3)动叶进出口速度可写成结论:级在临界状态下工作,不论临界状态发生在喷嘴或动叶,通过该几的流量均与级前压力成正比,而与级后压力无关。
(二)(二)级在亚临界工况下工作(三)(三)一种工况处于临界状态,另一种工况处于亚临界状态若变动前为临界工况,变动后为亚临界工况,则可用临界工况公式计算到εn=εcr处,再用亚临界工式由εn=εcr算到变动后的工况。
反之则计算方法相反。
二、变工况下级组前后压力与流量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ont—back parameter and flow of stage group when the conditong is changed级组:流量相同的若干个相继排列的级组成。
(一)(一)变工况前后级组内各级均未达到临界状态一个级组是否处于临界状态,取决于级组的末级是否处于临界状态。
对某一级:对于凝汽式汽轮机:p z1<<p01,p z<<p0最末一、二级除外。
(二)(二)变工况前后级组内均达到临界状态设末级达到临界状态:结论:变工况时,若级组最后一级始终处于临界状态,则通过该级组的流量与级组中所有各级的初压成正比。
(三)(三)弗留格尔公式应用条件1、1、级组中各级流量相同(有回热抽汽也可应用);2、2、级组中各级的通流面积变工况前后保持不变(结垢后需修正);3、3、级组中级数不少于3~4级。
(四)(四)弗留格尔公式的应用1、1、监视汽轮机通流部分运行是否正常;2、2、推算不同流量下各级的级前压力。
三、变工况时各级焓降的变化the variety of each stage’s enthalpy drop when the condition is changed 将蒸汽近似当作理想气体1、1、凝汽式汽轮机中间各级负荷偏离设计值较大时,中间各级焓降也要发生变化。
2、2、末级无论末级是否达到临界状态,在不同的流量下,级前后压力比p z/p z-1不是常数,而是随流量G的变化而变化。
3、3、调节级调节级后压力正比于流量G,级前压力变化较小4、4、背压机若末级均处于临界,则级前后压力与流量成正比,焓降变化规律同凝汽式一样。
但末级通常达不到临界,背压较高,不可忽略,此时:初压越小,越接近末级,流量变化对这些级焓降的影响越大,因此,当级组的流量变化时,各级焓降的变化以末级为最大。
喷嘴调节的凝汽式汽轮机,当流量发生变化时,焓降的变化主要发生在调节级和末级中,而全机总的理想焓降基本保持不变。
在低负荷时,中间级的焓降也会减少,而最后几级减少的最多。
四、变工况时各级反动度的变化the variety of each stage’s degree of reaction when the condition is changed(一)(一)动叶进口处的汽流撞击损失汽流打在动叶的内弧,形成正冲角。
正冲角加剧了汽道内横向压力差,它也是引起端部二次流损失的根源。
汽流打在动叶的背弧,形成负冲角。
无论正冲角,还是负冲角,都将产生撞击损失。
为减少撞击损失,进汽边做成园弧型。
汽轮机设计时一般采用接近于零或稍偏向于负值的冲角。
(二)(二)焓降变化时级内反动度的变化若忽略动静间隙中比容的变化及间隙漏汽,则:只有符合此条件,汽流才符合连续条件。
说明流入动叶的相对速度较小,不能使喷嘴中流出是汽流全部进入动叶内,动叶对汽流形成阻塞,动叶前压力增加,动叶中焓降增加,因此反动度增加。
反动度原设计值越小,则焓降改变引起反动度的变化值越大。
反动式汽轮机变工况时反动度基本不变,冲动级反动度在变工况时变化较大。
(三)(三)通流面积变化时级内反动度的变化F降低,动叶前压力增加,反动度增加;F增加,动叶前压力降低,反动度减少。
(四)(四)工况变动时级内反动度变化的估算1、1、速比变化引起级内反动度的变化2、2、面积比变化引起的反动度的变化3、3、压比变化引起反动度的变化第三节汽轮机的功率调节方式及调节级变工况the governing way of turbine power and the variable operatingmode of control stage调节汽轮机的功率→调节汽轮机的流量:节流、喷嘴、旁通、滑压一、一、节流调节throttling governing特点:所有进入汽轮机的蒸汽都经过一个或几个同时启闭的调节阀,然后流向第一级喷嘴。
各级通流面积不变,变工况时各级级前压力与流量成正比,δh t几乎不变,Ω、x1、η基本不变(凝汽式汽轮机),但整机效率降低。
iηth的大小与通流部分结构无关,而与蒸汽初终参数和进汽量的大小有关。
背压机不宜采用节流调节,一般用在小机组上及承担基本负荷的机组。
二、二、喷嘴调节及调节级变工况nozzle governing and the variable operating mode of control stage(一)喷嘴调节的工作原理当汽轮机负荷变化时,依次开启和关闭调节阀(3~10个调节阀),以调节汽轮机的进汽量。
在部分负荷下,只有一个调节阀部分开启,调节级总是部分进汽的。
(二)调节级的变工况假设:(1)Ω=0;(2)调节阀全开压后p‘0不随流量的增加而降低;(3)各调节阀之间无重叠度;(4)调节级后压力与蒸汽流量成正比。
1、1、调节级的内效率设:第一、二阀已全开,第三阀部分开启则进入汽轮机的蒸汽分两股,一股通过全开的阀门,过程线为0‘2‘;另一股通过部分开启的调节阀,过程线为0‘‘2‘’。
这两股蒸汽都膨胀到压力p2,并在级后的汽室中混合,然后再一起流入第一非调节级。
为使这两股汽流混合均匀,调节级后的汽室容积较大,混合后的焓值为h 2。
2、2、调节级前后压力与流量的关系(1)(1)解析法对于凝汽式汽轮机,调节级后的压力p2∝D,即(2)(2)几何做图法调节阀后即各喷嘴组前的压力p01、p02是变动的,其值取决于各调节阀的开度大小,喷嘴后压力p1各喷嘴都相同。
各调节阀全开时所能通过的最大流量,彼此不一定相等,最后一个开启的调节阀通常在超负荷时投入。
调节级的焓降是随工况变动而变化的,当流量增加时,调节级的焓降先增大而后减少。
在第一个调节阀全开而第二个调节阀未开时,p2/p‘0达到最小,而级前温度上升到最高值,调节级焓降达到最大值。
而后随着流量的增加,由于级前压力p‘0基本不变,而p2上升,所以焓降逐渐减少。
最危险的工况不是在汽轮机的最大工况。
3、调节级效率曲线为一有明显波折的曲线,因调节阀全开时,节流损失小,效率较高;调节阀部分开启时,汽流受到较大的节流,效率将下降。
效率最高点为设计工况。
三、三、滑压调节the variable pressure governing滑压调节:汽轮机调节阀保持全开或基本全开状态,通过锅炉调整新蒸汽压力(初温不变),达到改变蒸汽流量使其适应汽轮机不同负荷的要求。
定压调节:保持汽轮机主汽阀前蒸汽参数不变,通过改变调节汽阀的开度来改变进汽流量。
(一)滑压调节的特点1、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和机动性蒸汽压力低,温度基本不变,变工况时各部件金属温度变化小,热应力、热变形小。
2、提高了机组在部分负荷下运行的经济性调节阀全开,节流损失小,提高了高压缸的内效率。
滑压与定压对中、低压缸工作不产生影响。
低负荷时,蒸汽压力低:①①循环效率下降,热耗率下降;②②给水压力降低,给水泵耗功减少;③③再热蒸汽温度升高,循环效率提高。
因此,在较高负荷时,采用滑压调节不经济,只有当负荷减少到一定的数值时,节流损失较大,才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