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人物画
《朝元仙杖图》
《朝元仙杖图》
• 《朝元仙杖图》
宋 武宗元 绢本墨笔 纵57.8厘米 横790厘米 美国纽约明德堂王季迁藏 武宗元(?—1050),初名宗道,字总之,河南白波(今河南孟津) 人。擅画佛道鬼神,学吴道子。北宋景德年末(1007),真宗营建玉清 昭应宫,应募画工三千多人,最后,中选百人,分左右两部绘制壁画, 武宗元任左部之长。此幅《朝元仙杖图》可能是宋初绘制寺观壁画的样 稿。描绘道教神仙出行行列, 画五方帝君和众仙去朝见道教最高天神元 始天尊的情景。由神将开道、压队, 头上有圆光的帝君居中, 其他男女神 仙持幡旗、伞盖等簇拥帝君自右至左前行。全卷本应为88名神仙, 但此 卷缺最后一名压队的神将,故画中现有了帝君、10名男性神仙、7名神 将、67名女装神仙(包括玉女和金童),共计87名神仙。(徐悲鸿纪念 馆收藏的《八十七神仙卷》其构图与此相同,但缺最前一名神将,故所 绘共计也是87名神仙。)帝君及男仙的形象端庄,神将威猛,众多的女 装神仙则轻盈秀丽、曼妙多姿。
《番王礼佛图》
• 宋 赵光辅 绢本设色 纵28.6厘米 横103.5厘米 美国克里夫兰
艺术博物馆藏 赵光辅,活动于960至975年左右。华原(今陕西耀县) 人。宋太祖朝为图画院学生,擅画佛像、人物、番马。此图 画中国周边少数民族酋长、番王朝拜佛的形象。佛祖高坐莲 台,诸番王作礼拜、贡献之状,服饰皆异域装束。
•
《宋仁宗皇后像》
• 《宋仁宗皇后像》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172 厘米 横165.3厘米 台北故 宫博物院藏 《宋史》记载仁宗皇帝 有两个皇后:郭皇后和曹 皇后。而郭皇后被废,后 世猜测此幅所绘应为曹皇 后画像。画中取传统构图 定式——主大从小:仁宗 皇后当仁不让居于画面中 心,宫女则分立两旁。曹 皇后头戴九龙纹钗冠,面 贴珠钿,翟衣绶带用环佩。 人物神态庄重肃穆,服饰 华美而光鲜。
宋代人物画
全面关注社会的两宋人物画
五代人物画在继承唐代传统的基础上,又 向前迈进了一步。绘画题材更加多样化, 与日常生活联系更加密切。肖像画方面有 了明显进步,既有正画像,又有侧面像, 即能当面对真人写生,也能凭目识心记默 画。
柳 溪 闲 憩 图
• 柳溪闲憩图》
宋 佚名 此图原是散页,不知从 何册中佚出。旧题王诜作。 按王诜画今存者有《梦游 瀛山图》及《烟江叠障 图》,与此图作风大不类。 当是北宋末一高手所作。 风来水面,芦苇和柳枝均 向后偃拂,一老者憩息于 柳树干上,披襟当之,心 意似甚惬快。
肖像画总结
• 宋代肖像画取得新的进步。这与肖像画用
途进一步拓展 有密切关系,宋人办丧事, 灵堂普遍挂死者肖像,甚至以肖像画为侦 查敌人之手段。 • 今传宋人所画帝后肖像和名人肖像,都达 到很高水平。手法大多工致严谨,个别的 取写意。李公麟、牧溪的人物画,都可视 为肖像画。
《槐荫消夏图》
• 《槐荫消夏图》
宋 佚名 此图原载《历代名笔 集胜册》第一册(见 《虚斋名画录》)。签 题王齐翰作。按《宣和 画谱》(卷四),齐翰, 金陵人,事江南主李煜 为翰林待诏。“画道释 人物多思致;好作山林 丘壑隐岩幽卜,无一点 朝市风埃气。”今存者 有《勘书图》(即《挑 耳图》),与此图作风 不同,故以它为北宋画 院中人所作为是。
《绣栊晓镜图》
• 《绣栊晓镜图》
宋 王诜 团扇 绢本设色 纵24.2厘米 横25厘米 图中一晨妆已毕的 妇人正对镜沉思,抑或 端祥自己,仪态端庄。 一个侍女手捧茶盘,另 一妇人正伸手去盘中取 食盒。图中用笔细润圆 滑,敷色妍丽而又清秀。 周围的灌丛、桂树皆以 双钩填色法绘出,十分 细致,画面有一种略带 哀怨的闲适之风。
《十八学士图》
《十八学士图》
•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174.1厘米 横103.1厘米 台北
•
故宫博物院藏 “十八学士”指唐代李世民为秦王时,于宫城西 开文学馆,罗致四方文士,以杜如晦、房玄龄、 陆德明等十八人,分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讨 论文献,商略古今,号为十八学士。此画题为后 世画家所亲睐。这幅《十八学士图》画面上只画 其中四学士,正在对着画卷品头论足,四学士的 举止神情各异,他们的僮仆装束不同。有明显的 界画风格。
《纺 车 图》
《
•
纺 车 图 》
• 宋 王居正 绢本设色 纵26.1厘米 横69.2厘米 北京
故宫博物院藏 王居正,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乳名“憨 哥”,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王拙子,丹青有 父风。工仕女,师法周昉,得闲冶之态。此图绘 怀抱婴儿哺乳的村妇,身旁置放一架纺车,左手 正摇纺轮。前面一老媪,面向村妇,慈祥安宁。 村妇身后有一儿童,席地而坐,手中拿着杆,牵 着一只蟾蜍,活泼可爱。线条多用类似于周文矩 的“战笔”,生动和谐
《蚕织图》
•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7.5厘米 横513厘米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此图将江浙一带的蚕织户自“腊月浴蚕”到“下机入箱”为止的养蚕、织 帛的整个生产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该卷由二十四个场面组成,用长房贯穿, 每个场面下有楷书小字,注明内容。全卷场面宏大,共绘七十四人,翁媪长 幼,皆服宋装。图中人物的神态举止,惟妙惟肖;桑树、户牖、几席、蚕具、 织具等,富有写真写实之风。
《蕉荫击球图》
• 《蕉荫击球图》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 25厘米 横24.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原载《宋人 名流集藻册》(见 《石渠宝笈续编》)。 签题苏汉臣作。古人 中有见戏必题曰苏汉 臣作,正像见牛必戴 嵩、见马必题韩之类。 故今改作无名氏。其 作风正和陈宗训相似, 故列于此。
《女孝经图》
《天女献花图》
• 《天女献花图》
宋 刘松年 淡设色 纵40厘米 横 5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刘松年,浙江杭州人。南宋 淳熙画院学生,光宗绍熙间(约 1190—1194)为画院待诏,宁宗 时(1194—1224)曾画《耕织 图》。擅山水,兼精人物。与 李唐、马远、夏圭合称“南宋 四家”。此图中天女手捧花篮, 边舞边散,对面菩萨神情安逸, 微笑观看,周围几位罗汉则已 被天女的舞姿所吸引,面露欣 赏之色。图中除了菩萨头戴宝 冠,身披璎珞,保持了传统的 造型特点以外,其余形象都似 由凡尘中人脱胎而来,具有写 实生动的效果。
《莲舟仙渡图》
宋 佚名 此图原载《烟云集绘册》 (见《石渠宝笈续编》)。 签题钟师绍作。按《宣和 画谱》(卷六):钟师绍, 蜀人也。妙丹青,画道释 人物犬马颇工。但他是唐 代的人。此画作风类北宋 画院中人,当非他所作。 故以无名氏流传。
《瑶台步月图》
• 《瑶台步月图》
宋 刘宗古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 (见《石渠宝笈续编》)。 题刘宗古作。《画继》 (卷七)云:“刘宗古, 京师人。宣和间(1119— 1125),以待诏官至成忠 郎。乱离后,归江左。朝 廷方寻访车辂式,而宗古 进本称旨,除提举车辂院。 其画人物,长于成染,不 背粉,水墨轻成,但笔墨 纤弱耳”。
《补衲图》
• 《补衲图》 • 宋 刘松年 绢本设色 纵 •
141.9厘米 横59.8厘米 台 北故宫博物院藏 刘松年因居于清波门, 故有刘清波之号,清波门又 有一名为“暗门”,故其俗 呼为“暗门刘”。此画风格 工整细润,人物、动物用笔 细致爽利,转折自如,依据 描写对象的不同特点,略施 水墨晕染,设色淡雅,画一 老僧坐禅榻上,手拿针线, 亲自补衲。旁边的青年僧人 则专注地注视老僧,目光中 充满了对其师的崇敬。
《二祖调心图》
• 《二祖调心图》 • 宋 石恪 纸本水墨 纵35.5厘米
横129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 馆藏 • 石恪,生卒年不详,五代末 宋初画家。字子专,成都郫县 (今属四川省)人。幼无羁束, 长有声名,虽博综儒学,志惟 好画。初事张南本学画,后笔 墨放逸,不专规矩。图中表现 慧可、丰干二位禅宗祖师调心 师禅时的景象。慧可为禅宗二 祖。画卷中,双足交叉趺坐, 以胳膊支肘托腮的便是慧可, 另一幅画丰干坐于温驯如猫的 老虎的背上。
《采 薇 图》ຫໍສະໝຸດ 《罗汉图》• 《罗汉图》 • 宋 刘松年 绢本设色 纵117.2厘米 横56
•
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又题《猿猴献果图》,为《十六 罗汉图》(现仅存三幅)之一。作品虽取 自佛教题材,实际上已有着明显的世俗 化倾向。画中的罗汉双手相交,伏在一 横斜树枝上作沉思状。此形象已不同于 早期怪异的西域特征,更接近现实的世 俗生活。罗汉注视着眼前两只温顺的小 鹿。树上有两只活泼的猿猴在摘果子, 树下一清秀文雅的小和尚正双袖合抱去 接其中一只猿猴扔下的果子。这种极富 生活情趣的描写,也淡化了作品的宗教 气氛。画中罗汉与小和尚的僧袍僧衣的 用色在多样变化中求得协调和谐。
《中兴四将图》
• 《中兴四将图》
宋 刘松年 绢本设色 纵26厘米 横90.6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此图绘南宋中兴四将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全身立像。每像 旁原有朱文榜题,已擦去。人物面部勾线匀称而流畅,四将的头形轮 廓显出轻重、缓疾之别,很能传达出人物的年龄特征。还有,衣纹处 理也很老到,简洁、明确而毫不拖泥带水,一撇一勾都交代得很清楚, 反映了刘松年深厚的绘画功底。
《四美图》
• 《四美图》 •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4.1 •
厘米 横20.3厘米 此图描绘了四个盛装的 仕女。画家的技法相当出 色,笔法活脱,线条流畅, 造型准确,形象生动。线 条的组织尤为出色,随人 物形体动态的变化而增减 疏密,依裙袖拂动而舒展 长短,既恰当地表现了人 体结构,又充分显示了笔 法功力。四美皆窈窕柔弱 而体态婀娜
《浴婴图》
• 《浴婴图》
宋 佚名 团扇 绢本设色 纵 35.8厘米 横35.9厘米 美国 弗利尔美术馆藏 此图展示了古人日常生 活中最为常见的场景:为 婴儿洗澡。画面设色淡雅 明快,气氛温馨和谐,妇 人的温情慈祥、婴儿的天 真无邪,无不充满了浓郁 的人情味和现实意义。图 外有“周文矩”款字,系 后添。此图当为宋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