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停车库广告的全面推广商业计划书 页脚内容1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黄石万达广场地下停车库的设计
二、课题来源: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增加、交通拥挤、土地紧张、
车辆多、行车难、停车难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地下停车库的空间。
三、研究目的意义: 为了满足停车需求的同时而不影响城市形象,停车用地向地下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地下车库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着资金人力投入不足,规划设计不深入和后期管理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把宝贵的地面面积用作区内的绿化、改善居住小区环境质量。 随着人们对地下停车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停车空间的许多弊端也逐渐浮出水面,如地下停车场系统规划欠缺,空间缺乏天然光线,用户不易直观发现空缺车位,不易快速实现定位停车等,以至于人们宁可占道停车也不选择地下停车,相对于地上停车空间的利用率,地下停车空间的停车率非常低。 规划、设计作为影响地下车库建设和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它的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对促进城市健康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对城市地下车库的设计进行研究,以此来提升城市地下车库的整体使用品质。 主要以黄石市为例,从当前地下车库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列举出其车位配比不足、停车利用率低、内部空间人性化缺失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等方面的问题,并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归纳总结设计方面的解决途径,提出安全性、便捷性、经济性、人性化四个影响地下车库设计的重要原则。 总之,通过本次设计黄石万达地下停车场,达到减少万达广场停车压力,优化万达广场交通以及保障道路交通畅通与安全的目的,实现地下停车库车位状况的动态显示,优化停车行驶路线,以便提高地下车库的停车率,方便、快捷地满足人们的停车需求。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 地下停车库广告的全面推广商业计划书 页脚内容2 车辆增长是导致停车需求增长的最重要因素。除了配置车辆的专用停车位外,还应满足车辆行驶中产生的停车需求(公共停车泊位),据有关研究成果的宏观分析结论,城市中每增加一辆注册车辆,就应增加1.2~1.5个停车泊位。如果与此相对应,我国各大城市的现状停车场地是杯水车薪。近年来城市中心停车难已成为大城市交通的一个突出问题,资料显示,全国36个大中城市停车位满足率不足20%,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城市每5辆机动车辆只有1个停车位。在北京市的200万辆机动车中,有128万辆为私家车。 由于缺少相应的停车设施,占路停车的现象越来越多,致使道路通行能力大为减弱。各个大城市路外停车位普遍不足,使得路内占道停车的情况相当严重,从而影响到正常的动态交通组织。据统计,上海市 市中心区占路停车的比例高达64%;南京市市中心区占路停车泊位占总停车位的67%。各大城市大部分停车的表现形式是占路停车。而据美国大城市的统计,占路停车只占16%;在日本,占路停车现象很少见,属被取缔的范畴;香港的占路停车只占17%。 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中,地下空间得到了广泛的利用,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把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做为缓解城市发展中各种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建设现代化城市和未来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
五、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设计方案: 1.总平面设计 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应以方便进出,与人行道严格分离,远离场地主干道为原则,汽车坡道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以减小汽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地下车库汽车坡道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当停车数量少于100辆时可设计一个。当停车数量大于500辆时不应少于三个,如条件允许,小于100辆大于50辆最好也设进口出口两个汽车坡道。 2.平面设计 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等,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单车道不小于4.0m,双车道约9.0m为宜。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于6.0m的要求。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4.0m,舒适内径约为5.5~6m。平面设计中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少采用曲线坡道。混合坡道中,直线和曲线相接部分一定要是相切的关地下停车库广告的全面推广商业计划书 页脚内容3 系,不应有折线。 3.剖面设计 通过计算得知,当直线坡道高差大于0.72m时,曲线坡道高差大于1.08m时,设计缓坡距离会更短,更经济。当条件允许时,汽车坡道的舒适坡度应设计在8%~10%之间。曲线坡道还应在横向设计2%~6%的超高坡度,利用汽车重力平衡向心力,增加舒适性。汽车坡道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通过实践,汽车坡道如设三道截水沟效果非常好。 在坡道开始站设一道截水沟,在设计0.1m~0.15m高反坡段,有效防止室外水漫流进车道内。中间坡道开口部位以内设计一道截水沟,把开口部位的雨水排出,坡道末端设一道截水沟,把其它溅进或汽车带进的雨水排出。 4.汽车坡道做法设计 汽车坡道面层的主要做用是防滑,防滑做法不外乎两种情况 (1)材质本身外麻面,利用材质的凹凸不平达到防滑效果,如麻矿场砖面层、毛面花岗石面层,环氧防滑涂料等面层,防滑效果一般。 (2)材质本身平滑,设计中通过特殊处理或嵌入水泥砂浆、缸砖面层等防滑效果中等; 设计施工中做出宽度和深度不同的凹槽,以此达到防滑效果。
六、研究基础: 对于地下停车库的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以下具体的设计要求 1.设置原则 (1)地下车库与楼道地下室宜结合统一设置。 (2)地下车库尽量避免设置于消防车道下。 (3)非采暖地区和有可利用地形条件的地形,宜考虑设计自然通风采光的地下车库。 (4)为减少地下室车道出入口数量及实现人车分流,宜设置大型地下室。 (5)人防地下室设置在工程的最后一期,并应与楼道地下室统一设置。 2.设计要求 (1)适应一定的车型(主要为小型汽车)的停车方式、停放方式和通道布局,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地下停车库广告的全面推广商业计划书 页脚内容4 (2)保障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遮挡和碰撞 (3)尽量作到充分利用建筑面积; (4)设计做到施工方便、经济、合理; (5)尽可能减少柱网尺寸,结构完整统一; (6)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合理组织各种管线,尽量缩小建筑层高。 设备用房:主要有库内消防水房、风机房、水泵房等,发电房应与地下停车库分丌配置,不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设计车型:对于住区地下停车库的设计车型一般为小型车,停车间的主要设计依据较好确定,有利于建筑面积和停车空间的充分利用。 安全距离:车辆停放时,除本身所占空间外,周围还须留有一定的辅助空间,以保证在存、取车时能打开一侧车门和在行驶、调车过程中不发生碰撞和摩擦。 车辆停放在车位时,必须要保证必要的安全距离。 停放方式:指车辆在车位上停放后,车的纵向轴线与车道中心线所成的角度。一般有平行式、垂直式、锐角式。 停驶方式;指车辆进、出车位时所需采取的驾驶措施,主要有:前进停车、前进出车;前进停车、后退出车:后退停车、前进出车车辆在停车间内的停放方式和停驶方式,对于停车的方便程度和每台车所需占用的建筑面积多少,都有一定的影响。
七、预期达到的目标及进度安排: 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 起 止 日 期 下发任务书 2015年11月14号~2015年11月20号 查找收集资料,理解论文题目内涵; 2015年11月21日~2015年12月10日 开题报告、文献翻译 2015年12月11号~2015年12月26号 确定类型和级别,进行初步工艺计算; 2016年2月27日~2016年3月15日 毕业实习 2016年3月9号~2016年3月20号 对装置进行平面布置设计,绘制平面图; 2016年3月26日~2016年4月15日 技术设计并进行技术经济概算。 2016年4月16日~2016年4月30日
整理设计资料、完成论文、做答辩准备; 2016年5月1日~2016年5月21日 答辩 2016年5月20号~2016年5月21号 地下停车库广告的全面推广商业计划书 页脚内容5 八、参考文献 1)王文卿.城市汽车停车场(库)设计手册.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7. 2)刘建荣.建筑构造.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8—37. 3)童林旭.地下汽车库建筑设计.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68—78. 4)佳隆,王丽颖.都市停车库设计,第一版.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2—36. 5)刘怡.对城市住区汽车交通规划的调查与思考.南方建筑,2002,80-83。 6)束昱.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77—88. 7)耿永常,赵晓红编著.城市地下空间建筑.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8)孙钧.地下工程设计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9)夏明耀,曾进伦.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0)中国工程院课题组.中国城市地下空问开发利用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1)颜宏亮.建筑构造设计.第一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54—55. 12)童林旭.地下建筑学.第一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4—38. 13)叶如棠.在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地下空间, 1998.18(4):193-204. 14)童林旭.地下建筑学.第一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耿永常,赵晓红.城市地下空间建筑.第一版。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1). 15)王有为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设计施工技术若干问题的讨论.建筑科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