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碳汇交易小知识

碳汇交易小知识

碳汇交易小知识
一、什么是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

即因为发展工业而制造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该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的时候,可以采用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造林,以增加碳汇,抵消碳排放,从而降低发达国家本身总的碳排量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的“碳汇交易”。

简单的说,所谓碳汇交易,就是发达国家出钱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

这种交易是一些国家通过减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给需要的国家,以抵消这些国家的减排任务,并非真正把空气打包运到国外。

二、碳汇交易市场
目前,我国实施的林业碳汇项目共有两类,一类是基于《京都议定书》条款下的CDM碳汇项目,属于京都规则的碳汇交易,我们称之为京都市场,也称配额市场;另一类是国家林业局造林司(气候办)依托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捐资实施的碳汇造林项目,属于自愿市场的碳汇交易,我们称之为自愿市场,又称项目市场。

三、碳汇交易市场的诞生
政府每年都会给企业分配相应的碳排放指标,如果年底审查时发现企业排放量超标将给予严厉处罚。

那么已经超标的企业如何做到不超标?没错,购买指标。

有指标严重不足的企业,也有指标绰绰有余的企业,有买家,有卖家,交易市场也就自然形成,这也就是京都市场。

既然有了京都市场,为何还需要自愿市场的存在呢?答案也是显而易见,自愿市场上的价格更为低廉,此外还有交易更为多元,对环境的改善作用极大等优点。

也正因自愿市场价格低廉,许多企业纷纷想从此购买大量指标,然而政府为了维持市场的稳定性,规定企业在自愿市场的购买量只能在超标额度的一定比例以内。

当然,也有买家是企业为了履行社会责任,购买碳汇信用以实践低碳生产,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增强企业的软实力。

四、林业碳汇交易类别与基准
(1)造林类。

按国际要求,造林用地需从1989年12月31日起即没有林木,国内因一些原因降低门槛,只要在2005年2月16日后造林用地没有林木即可。

做碳汇交易时需提供当时卫星图片或其他资料证明造林用地在规定日期之前即没有林木。

(2)森林经营类。

首要要求森林林龄为幼龄或中龄,近熟林和成熟林不能进行碳汇交易。

另外,可交易的量仅为通过人为经营管理多增长的部分,森林自然增长的不计入交易。

(3)种植竹子。

另外,无论哪类,在进行碳汇交易后20年内不能进行皆伐,可抚育间伐。

五、国内开启碳汇交易的省市
目前国内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湖北省、深圳市这七个省市展开碳汇交易试点。

目的是在交易机制、交易规则和核算体系等方面进行技术和机制的创新探索,为最终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碳市场,找到“既适合国情、又简单适用”的市场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省市允许外地碳汇资源进入市场。

六、林业碳汇交易优势
(1)碳汇交易制度充分利用了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资源的配置,可能降低了减排总体上的成本。

(2)碳汇交易是一项相对开放的制度,参与的主体主要是企业,但又不限于企业。

一些环境保护组织,甚至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这项交易中。

(3)碳汇交易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打造绿色企业形象的工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