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公共标识语翻译
2 标识语翻译方法
以目标语为导向的翻译。中 国与外 国有着 不同的 语言和 文 化传统 , 中英两种语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公共标示语是面向 读 者的 , 应该尽量符合英语的 表达习 惯和思维 方式 , 让外 国朋友 一 看就 懂 , 真正起到交流和宣传的作用。不能不顾受众 , 望文生义 , 追求 单纯的字面对等。 区分文本 类型 , 有针对性的翻译。语言功能理论将文本划 分 成三 种类型 : 表达型 , 信息 型和号召型。 标识语作为 一种实用 性 很强 应用文应该充分考虑它的 作用 , 考虑 是否达 到表示的 效果。 表达 型的文本多用于宣传 , 有很强 的表现力 , 翻 译时需 要考虑 表 达效 果。此类 文本多出现在 旅游景 点的宣 传中。信息 型文本 提 取主 要信息 , 排除 冗余信 息 , 达到 传递 信息 作用 即可。 如小 草 在睡 觉 , 请勿打扰 , 中文表 达很 人性化 但是 不 符合 西方 标识 语 简洁 的习惯。提取其核心信 息进行 翻译便 可 , 直 接翻译 为 keep off the g rass 就能达到信息传递的效果。号召型的文 本有很强 的 感情 色彩 , 要正确传 达译 文的 感情 是重 点。如 生 命有 限 , 小 心 驾驶 译为 li m it you speed, li m it your life ? 就 表达出委 婉提醒 交 通规 则的感情 , 表达亲切 , 提醒明显。 借用外来词的方法可以用来 翻译公 共场所 国际通 用的标 识 语。在机场 , 公交 , 旅店 有许多 可以直 接借用 的标识语 翻译。 可 以进行实地考 察 , 全部使用西方的标识语。这样符合外国朋友 的 习惯 , 容易理解 , 也能更 好的起到指示和提醒的作用 , 不会产生 任 何误 解。不失 为一种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 ( 下转第 117 页 ) 文学界 ! 87!
化中 对老有一种仰慕和尊敬之 情 , 认为老 是智慧 和慈善的 象征 , 是有 能力 , 有经验的 表现。但是在 西方文化中 , 老却 是被认为 是 风烛 残年 , 虚弱无力。 字面翻译没 有考虑受众 的文化因 素 , 很 可 能使礼貌用语 变成歧视性的 语言。这样 的翻译 可以直 接引用 西 方公 交车上的用 语 " courtesy seat", 既能 达等效 又使 读者 感到 文 化被 尊重和推广的亲切感。 ( 4) 未考虑小环境翻译的整体效果 标识语在一个小 环境 中应 该保 持一 致 , 这样 不容 易产 生 误 会 , 也使整 个双语标 示环境有整 体性。以西南 财经大学 为例 , 校 园内 所有的公寓都被 赋予了 诗意 的 名字 , 如 竹 园 梅 园 敏 园 毅园 等。这 些 宿 舍名 称 的翻 译 大 不相 同 zhu garden , " pa l m g arden", "m in yuan", " y i yuan"。不难发现这些 名称有些 事 意译 , 有些直接使用汉 语拼音 , 甚至 连 园 的 翻译也 有 garden 和拼 音 yuan 两种翻译。经过 调查 , 这样的 翻译 , 让受 众觉得 十 分困惑 , 误认为这是不同功能的场所。这样的翻译分开来看都 没 有什 么错误 , 但是对同一地 点不同 的翻译就 容易引 起误会 , 不 能 达到 标识语指示方向的作用。 针对这些问题 , 可以总结出一些标识语翻译的方法
手 出 ∀字面意思是 手从喉咙出来 , 如果按 照字面来翻 译的 话 , 就会让人难以理解 。不管是 望眼欲穿 还是 非常想弄 到手 的样子 , 应 该都 充 分表 达 出 #喉 ! 手 出 ∀ 的 比 喻 意义。 例 ? 是为了在之后不产生纠纷在一开始就充分讨论好的意思 , 意 译成 丑话说在前头 比较恰当。例 ? 在日 语谚语辞 典上解 释为 #愛 ∀ 者 # 目 ∃ % & ∋ ( & ) ∗ + 思, 。− ∗ . 目 ( 見/ 0醜∗ 1 2 & 美3 + 見 , 意 ( 在 爱的人 眼里情 人的 麻子 也如酒窝一样可爱 ) ∀ , 确实和汉 语的 情人 眼里出 西施 意 思相 同。虽然译文中看不到 麻子 和 酒窝 , 但也传达出 只要 爱的 话连缺点也喜欢 的深层 含义。
中文公共标识语翻译
王开烨
( 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 四川成都 611130)
摘要 : 公 共场所的标识语翻译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 。 文章 对现存公共标示语存在的问 题进行 分析 , 并找出 原因 , 给予 相应 的解决方案 。 关键词 : 标识语翻译 ; 错译 ; 文化背景 中国分类号 : A 56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3- 2111( 2010) 04- 0087- 02 随着全球 一体化的 步伐不断推 进 , 中 国进一步走 出国门 , 面 向世界。翻译作为一种纽带 和桥梁把 中国和 世界紧 密联系 在一 起。随着奥运会的举办 , 世博会 的召开 , 大量 的外国 朋友来 中国 旅游 , 经商。公共表示 语作为引 领他们 在中国畅 游的向 导 , 发挥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共标 识语在一 定程度 上体现 着中国 给世 界的第一印象 , 标识语的翻译质量不容忽视。
3 等值译法
如直译和意译一样 , 等值译法也是日语谚语翻译时常被使用 法。等值译法又常被称为借 用法、 代替 法或对译 法 , 是将源 语谚 语翻译成与目的语相似或 意思相 近的谚语 。有一部 分的日 语谚 语与汉语谚语无论在文化内涵、 形式还是感情色彩等方面都很相 似 , 这时若采 用等值译法 , 保留源语的风格和形式 , 较易为读者所 接受。但是采用此方法的话必须慎重考虑 , 一部分的日语谚语虽 看起来和汉语谚语相似 , 但实际上在语感细微之处可能是存在着 差异的。而且在翻译日语谚 语时应尽 可能的 保留原 文的文 化特 色和民族特征 , 因此 , 在翻译 不太包含 有民族 特征和 历史典 故的 日语谚语时可以采用等值译法。如 : 例 : 武士 ∃ 二言 4 3 /君子一言 , 快马一鞭 ; 君子一言 , 驷马难 追 例 : 泥棒 5 捕 ! , 6 縄 5 4 7 /临阵磨枪 例 : 4 ∗ 袖 % 振 / 8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例 : 鳥 4 . 里 # 蝙蝠 /山中无老虎 , 猴子称大王 以上的例 ?、 ?、 ?、 ? 都采用的是等值译法。例 ? 若直译的话 , 就是 武士没两话 , 但是汉语中 很少有这个 形式 , 而且对中 国读 者来说也很 难理 解 , 因 汉语 中有 君子 一 言 , 快 马 一鞭 ; 君子 一 言 , 驷马难追 的表达 , 再 加上 不管 是君子 还是 武士 都是 具有 只 要承诺了就必然遵守规则的特点 , 因此采用等值译法翻译没有问 题。例 ? 和例 ? 若直译的话就 是 捉贼才 搓绳 和 无袖不 摇 , 翻译成如例如译的 临阵磨 枪 和 巧 妇难为 无米之 炊 , 虽 然与 源语在形式上有所差异 , 但在意 思和语 感上大致 相同 , 用等 值译 法比较恰当。例 ? 的字 面意 思是 没 有鸟 的时 候像 鸟的 蝙蝠 就 成了大王 , 和汉语的 山中无老虎 , 猴子称大 王 大 致相同 , 等值 译法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除了上述的直 译、 意译、 等 值译 等 , 经常 被使 用 的还 有加 注
法。严格的说 , 加注并不是翻译的方法 , 是在翻译谚语时 , 使用直 译或 意译并在文章末 尾详 细介 绍这 个谚 语的 意思 和历 史典 故。 比如 说日语中的 # 9 : ; < = # 卵 ∀这 个谚语 , 直译的话就 是 哥 伦布 的鸡蛋 , 大部分的中 国人读了都肯 定不懂 , 须加注说 明 当 哥伦 布被人说谁都可以发现新大陆时 , 就说那样的话立个 鸡蛋看 看 , 当众人试了没 成功 时 , 敲破 鸡蛋 底 , 让之 立起 来了 。另 外 , 像翻 译 #敵 % 本 能寺 ∃ > ? ∀ 这种 出自 日 本历 史事 件 中的 谚语 时 , 如果不加以注解 , 不管是直译、 意译还是等值译都不能给中国 的读者较好的 传递出日语谚语 中所隐 含的日本 文化、 社会、 历史 的烙 印。加注 法保留了源语的 形式 , 又翻译 出谚语 的深层 意思 , 将源 语国家的民族 独特 文化 传递 给目 的 语读 者。但是 , 加 注太 多 , 会使读者在阅读文章时感受不到阅读的流畅反而或称 为阅读 的障 碍。 直译、 意译、 等值译、 加注法等是在日语谚语汉译时常被使用 的方 法 , 但是在实际的翻译中应该要根据具体的上下文关 系进行 选择 。但在翻 译作为日本文化一部分载体的日语谚语时 , 如果单 纯只 着力于日语谚语的表达方式和字面意义 , 无法译出合 格的译 文 , 应该更多的将日语谚语 更多的 与日本文 化联系 起来 , 译者 应 意识 到两种文化的差异和翻译的文化沟通作用 , 抓住日语 谚语的 精髓 , 充分表达出其在源语文化中的深刻含义。
1 标识语错译现象分析
( 1) 对英语意义理解不深刻导致的错误 某交通公司的门口除 了单位 名称 , 还配上 了英 文翻译 pub lic tra ffic company 。 但是 这里 究竟 应不 应该 用 traffic 呢 ? 从 中 文解释中 , 我 们发现意义完全 对等 , 用在此 处是合 理的。但 是查 看它的英文解释 the m ove m en t o f veh ic les, people , etc , in a parti cular place o r fo r a particular purpo se 既流动的车辆 [ 行人 ] 。所以 用在这里不合理。 这里用 " transpo rtation" 更加准 确。" transpo rta tion "意思为 the act of transpo rting or the state of be ing transported 指的是交通运输。这种错误产生 的原因 在于 译者的 水平。 译者 水平有限 , 没 有很好的把握该词语的意义和使用环境。只对各个 词语进行了逐个翻译对等 , 却没有考虑该表示语的整体意义和用 途。导致既没有遵循原文的意义 , 又没有考虑受众的反应。想当 然的逐字翻译 , 致使最后的文本和原文本无法对等。 ( 2) 文化预设导致的错误 文化预设是长期潜移默 化地储存 在记忆 中反应 一定客 观现 实的原形 , 是 作品作者与意象读者共有的不言而喻的知识。大部 分中文标示语中有许多包含中国文化元素的内容 , 这决定了翻译 不能拘泥于原文 , 应该关注这些文化因素。尽量实现翻译的动态 对等。如拜水都江堰 , 问道青 城山 的 中 , 道 在 中国 文化 里有 双重含义 , 一 方面指山间道路 , 更重要的只是青城山的道教文化。 如果只将 道 译 为 " path", 就 丢失 了原文 中很 重要 的一 部分 信 息。也就失去了许多崇 是我们 潜移默化 中形成 的 , 往往 容易忽略读者的文化背景。 ( 3) 文化差异造成误会 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 , 这是在翻译中不可忽视的方面。翻译 中应该充分考虑 受众 的思维 习惯。如 公共 汽车 上的 老 弱病 残 孕专座 被译为 fo r the o ld , sick, disab led, and pregnant . 中 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