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连续性管理(中文版)
近期灾难性事件导致亚太地区的监管机构和董事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 视业务连续性管理,他们认为业务连续性管理不仅仅是“合规”问题,更应 该包括周密的规划、严格测试和积极保持恢复能力。近期灾难性事件的发生 加强了亚太地区领导者在制定业务连续性措施的决心,这不仅是落实在纸面 上,还要付诸实践。
通过对强健、明晰的分布式领导力、差异化的响应和灾难恢复措施,以及新 型通信模式要求的反思,企业可以实现更好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并且更加稳 妥地履行其对监管机构、董事会和股东的承诺。
面临危机时,富有体谅 和责任心的领导力可以 鼓舞士气,并表达出一 个团队众志成城战胜挑 战的决心。
强健、明晰的分布式领导力
近期事件表明可靠的领导力在危机中的重要性。尽管领导团队、危机管理架构 和资源必须全部到位,但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科学敏捷的决策。在危机期间, 富有体谅和责任心的领导力可以鼓舞士气,并表达出一个团队众志成城战胜挑 战的决心。
重新重视治理问题
业务连续性管理(BCM)目前再次受到企业和团体领导者的关注,他们越来 越重视检验所在组织在制定应急预案和应对灾难方面的能力。
监管合规和企业董事会是驱动落实业务连续性管理的主要动因。对于受监管 的行业,例如银行业需要满足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 指引》对业务连续性组织架构、计划制定、资源建设、演练改进等方面的监 管要求。
业务连续性管理 - 对灾难性事件的反思
应急通信技术正在使企 业和团体在恢复能力方 面的界限变得模糊,因 而可以使大家在应对灾 难时同心协力。
新的通信模式
旧的通信模式主要包括“一对一”和“一对多端”的通信范式以及大众传媒。 新的通信模式可推进持续的“多端对多端”通信范式,并且同时连接多人并允 许相互之间进行实时沟通,从而使在灾难前线的个人和小型团体进行通信成为 可能。
由于消费者或客户是衡量业务连续性管理成功与否的真正标准,企业应该在制 定实践方法和法规中考虑到他们的需求,进行严格和务实的业务影响评估 (BIA),从消费者或客户的角度识别最关键流程,并据此分配规划资源。
另外,企业必须重视稳健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框架、策略以及资源配置,以配合 在客观上符合目的、务实的业务持续性计划,尤其是经过演练的持续性计划。
这种新的通信范式的真正优势在于协助企业和团体利用分布式领导在管理危机 事件中获得巨大的潜在利益。
业务连续性管理 - 对灾难性事件的反思
安永大中华区信息科技风险咨询服务
联系人
郭力进 Troy Kelly 亚太区主管合伙人
陈小珍 Jenny Chan 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
阮祺康 Keith Yuen 大中华区信息安全服务 合伙人
在危机期间,持续且明晰的高层领导力仍然是保持战略重点和信心的关键。然 而,由于企业和团体力求从灾难中得到更加快速、强有力的恢复,他们愈发认 识到强健的高层管理需要得到进行实地操作的本地领导团队和个人的配合。
那些通过任用并赋权给相关人员以释放出分布式领导力的企业和团体,迈出了 灾后恢复的关键一步。在破坏性严重的事件中,当压力和不确定性弥漫时,相 关人员的智谋、决心和果断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危机管理的效果。
灾难能够将社会各界力量凝聚在一起应对极端挑战,而勇敢、慷慨和无私合 作的行为在企业和团体组织中渐趋常态化。另外,应对危机时如果能够发挥 个人和组织的才能与智谋效果还会更佳。
灾难发生后能否快速、积极地应对既是对应急预案的考验,也是对我们角色 的考验。毋庸置疑的是,企业、团体和个人都拥有生存和重建的决心,但事 实证明,只有做好充分应对准备才能最快地在灾后恢复。
在区域性重大事件发生期间,企业、团体和个人的需要有所不同。近期事件再 次突显了这些群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是团体恢复理念的核心。较以往任 何时候相比,业务连续性管理更需要考虑并纳入网络化恢复方式。
领导模式需要考虑利益关联方的认知方式,即认识到每一方的灾难经历是不同 的,这有助于确保互相之间的关系在灾难侵袭前得以确立,从而可以在灾难响 应和恢复中进行更好的沟通与协作。
业务连续性管理
对灾难性事件的反思
近期发生的多起灾难性 事件更加坚定了亚太地 区领导者在推动制定业 务连续性措施的决心, 这不仅是落实在书面上, 还要付诸实践。
2011年第1季度发生在亚太地区的重大灾难性事件显示出人类面对自然灾害 等严峻挑战的恢复能力。澳大利亚昆士兰和维多利亚的洪水灾害、昆士兰州 北部的雅思飓风、中国汶川八级强烈地震、新西兰基督城的地震以及日本有 史以来最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毁灭性海啸使数千人面临非常现实的灾后重建挑 战。这些灾难造成的生命代价和经济损失令人惊愕。
+86 10 5815 3236 sherman.leung@ +86 21 2228 2383 estella.li@ +852 2629 3751 vincent.chan@ +852 2846 9888 leroy.yau@ +86 755 2502 8033 kelvin.fung@ +86 10 58152688 steven.xiong@ +86 10 5815 2980 jane.zhang@ +852 2629 3756 henry.pau@ +86 20 2881 2731 winson.woo@ +886 2 2720 4000 tony.chang@
基于风险的灾难恢复规划方法企业可以参照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例如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 中针对灾难恢复需求确定、灾难恢复策略、灾难备份技术实现和灾难恢复预案 等方面的标准规范。
具体的行业标准和规定(例如中国银行业标准——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业 务连续性监管指引》 )不仅必须为所适用的企业所遵守,而且还应被用于推 动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持续改进以及同时强调良好的治理。
/china
强健、明晰的分布式领导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但领导团队理应确保适当的危机 管理架构、团队和流程全部到位。即使危机管理框架的各方面都很健全,危机 管理能力还必须定期演练以验证企业是否具备下述能力:
► 识别并确立危机事件管理的目标
► 计划、传达并实施危机策略
► 适应性地实施危机策略直到危机解决
差异化响应与恢复
梁尚文 Sherman Leung 华北区合伙人
李敏敏 Estella Li 华中区合伙人
陈永诚 Vincent Chan 华南区合伙人
邱启华 Leroy Yau 华南区合伙人
冯绍坤 Kelvin Fung 华南区合伙人
熊斌 Steven Xiong 华北区执行总监
张健 Jane Zhang 华北区执行总监
© 2012 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FEA no. 03001676
本刊物所载资料以概要方式呈列,旨在用作一般 性指引,不能替代详细研究或作出专业判断。安永 (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或安永全球机构中任 何其他成员概不对任何人士根据本刊物的任何资 料采取或不采取行动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阁下应向适当顾问查询任何具体事宜。
Ernst & Young 安永 Assurance | Tax | Transactions | Advisory 关于安永 安永是全球领先的审计、税务、财务交易和 咨询服务机构之一。拥有共同的信念以及对 优质服务坚定不移的承诺把我们全球各地 152,000名员工联系在一起。亦因安永能协 助员工、客户和社会各界发挥潜能,我们在 行业中别树一帜。 安永是指Ernst & Young Global Limited的 全球成员机构组成的组织,各成员机构都是 独立的法人实体。Ernst & Young Global Limited是英国一家担保有限公司,并不向 客户提供服务。如欲进一步了解安永,请浏 览。
鲍汉维 Henry Pau 华南区执行总监
胡立基 Winson Woo 华区执行总监
张腾龙 Tony Chang 台湾执行总监
电话 +852 2629 3238
电子邮箱 troy.kelly@
+86 21 2228 2602 jenny.s.chan@
+86 21 2228 2252 keith.yuen@
Web2.0技术带来了以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站为代表的范式转移,而 在此基础上建立并维系的个人、团体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正在迅速形成 一种重要的机制,以共同应对并走出逆境。
应急通信技术正在使企业和团体在恢复能力方面的界限变得模糊,因而可以使 大家在应对灾难时同心协力。深入了解这些新通信范式的企业可以在组织中创 建具有恢复力的通信网络,从而使员工相互沟通。在危机中保持通信联系无论 对个人利益还是企业的生存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