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尿素车间岗位危险因素及安全操作要点

尿素车间岗位危险因素及安全操作要点

尿素车间岗位危险因素及安全操作要点
一、尿素外操安全操作
1.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1)氨大量泄漏
由于氨系统的法兰或设备(氨泵)泄漏造成的氨大量泄漏。

(2)甲铵液灼伤、氨冻伤
由于氨、甲铵液系统的法兰或设备(氨泵、甲铵泵)泄漏而人员防护不好造成的伤害。

(3)烫伤
由于使用冷凝液、蒸汽或冷凝液、蒸汽设备管道发生泄漏,人员防护不好而造成的人员伤害。

2.安全操作要点
(1)检查泵出口压力,特别是高压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检查减速箱缸体、曲轴、电机电流及温升。

(2)检查油箱油位、油质、油温、油压情况,检查各管道振动情况。

(3)检查设备有无泄漏,各泵压力表是否正常,填料密封液是否畅通,冷却水压力是否正常,以及氨水槽、尿液槽、冷凝液槽、冷凝液回收槽液位。

3.管理人员检查重点
(1)做好相应预案并演练。

(2)控制好液氨系统温度、压力在指标之内。

(3)控制好现场动火作业,做好火花收集。

(4)做好氨系统各法兰的维护工作,有泄漏点及时消除。

(5)制定好操作规程,做好泵房与巡检、蒸发等岗位配合操作。

(6)控制好液氨、甲铵液系统温度、压力在指标范围内。

(7)做好氨、甲铵液系统各法兰的维护工作,有漏点及时消除。

(8)不使用冷凝液冲洗设备外壁及地面。

(9)使用冷凝液或蒸汽时做好个人防护。

二、尿素总控安全操作
1.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1)高压洗涤器爆炸
由于系统调节失误、压缩机脱氢氢含量过高,高压洗涤器内气体达到爆炸极限而爆炸。

(2)气提塔出液温度低于指标,过度吸收冷凝
由于高洗器设备原因以及系统调节失误,而造成气提塔出液温度过低堵塞。

(3)气提塔、高压洗涤器、高压甲铵冷凝器壳体损坏。

由于气提塔、高压洗涤器、高压甲铵冷凝器壳体爆破板根部阀关闭,高压侧列管泄漏,而造成气提塔、高压洗涤器、高压甲铵冷凝器高压串低压设备损坏。

2.安全操作要点
(1)全面检查各项工艺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注意水解系统正常运行。

(2)全面检查控制仪表是否正常,各种报警是否灵活好用,与其它岗位联系信号是否正常。

(3)经常注意液氨压力、原料气二氧化碳的纯度、硫化氢及氧含量是否正常。

(4)随时检查合成塔压力、温度是否在工艺指标范围内,并及时调整优化,以达到较高的二氧化碳转化率。

(5)随时调节吸收系统的各项工艺指标在正常范围之内,严防出气超温。

(6)随时注意中、低压力及调节阀开闭情况,严防中压超压及压力大幅度波动。

(7)随时检查高压蒸汽压力、流量,防止因压力变化引起系统波动及现场阀门开关不当造成蒸汽损失。

(8)注意控制室仪表指示与现场是否相符,各调节阀动作开度与现场是否一致。

(9)经常注意各分析指标是否正常,及时调整优化工艺操作条件。

(10)随时注意高压系统的压力,加强气提塔、高压甲铵冷凝器、高洗器和合成塔的操作,控制好系统氨碳比、水碳比、温度与压力,力求达到尽量高的二氧化碳转化率。

(11)做好气提塔和高压蒸汽饱和器的操作,控制好气提塔液位和出液温度,调节好高压蒸汽饱和器的压力,保证高的气提效率。

(12)加强日常操作中的防腐蚀管理,如防腐空气量要适宜、不得超温运行等,注意冷凝液中的氯根含量。

(13)控制好高压洗涤器的出液温度、进液组分和高调水的温度,以获得尽可能高的洗涤效率。

注意脱氢系统的运行正常。

(14)根据系统情况及时调节好循环系统,达到分解彻底、冷凝吸收完全。

温度、压力及各项成分指标正常,防止超温、超压及结晶堵塞。

(15)随时注意蒸发系统、解吸、水解系统、蒸汽冷凝液系统的控制指标。

关注产品及尿液中镍含量分析数据,经常注意冷凝液电导率的变化。

3.管理人员检查重点
(1)做好相应预案并演练
(2)保证安全附件完好,检查所有的安全实施是否正常投用;并经常检查爆破片、安全阀根部阀是否全部打开。

(3)对二氧化碳纯度、加氧量、硫含量、可燃气体浓度及二氧化碳转化率、进出物料组分等经常检查,及时调整,优化操作条件。

(4)对系统温度、压力、液位等指标作好检查工作,达到分解彻底、吸收完全、水量平衡、解吸排液达标,严禁超温、超压及结晶堵塞。

(5)按规定分析产品及尿液中镍含量,严格控制加氧量,降低设备腐蚀速率。

(6)定期分析高调水、循环冷却水和蒸汽冷凝液中的氯离子含量,并时刻注意冷凝液中电导率的变化,注意冲洗水系统管理。

(7)加强设备管理,随时注意设备检漏孔检漏情况,经常检查系统静电跨接是否良好。

(8)随时检查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建立重点工艺指标台账,严格考核。

(9)加强生产现场动火管理,严禁违章动火。

(10)加强液氨系统管理,严格温度、压力指标控制,有漏点及时消除。

(11)经常检查控制仪表、各种报警、岗位联系信号及连锁是否灵敏、准确、好用。

三、尿素蒸发安全操作
1.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1)管道堵
由于操作温度低于该尿液浓度下的结晶温度,而没有及时破真空或进水造成的管道、设备内尿液堵塞。

(2)喷头堵
由于操作温度低于该尿液浓度下的结晶温度,而没有及时破真空、打循环而造成的喷头尿液堵塞。

(3)烫伤
由于处理堵塞的阀门和管道、喷头时防护不好、倒熔融泵时尿液外泄、吹管线时联系失误等原因而造成尿液、甲铵液、蒸汽、冷凝液烫伤。

2.安全操作要点
(1)检查蒸发温度、压力是否在指标范围内。

(2)检查蒸发温度液位是否正常。

(3)检查表冷下液温度、冷却水压力及温度是否正常。

(4)检查系统有无泄漏。

(5)检查各现场仪表是否与总控室二次表指示相符。

(6)检查熔融泵、尿液泵机械密封、轴承油位及轴承温升情况,检查电机温升、电流变化情况。

(7)从风窗处观察喷头下料情况,在造粒塔底检查尿素粒子温度、粒度情况。

(8)交接班检查一次造粒循环管线是否畅通。

(9)每半小时检查一次皮带运行情况。

3.管理人员检查重点
(1)做好相应预案并演练。

(2)做好蒸发人员的培训工作。

(3)严格控制工艺指标,随时注意真空度及蒸发温度情况。

四、循环水安全操作
1.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1)设备断电
会造成尿素系统循环冷却水中断,换热器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系统超温、超压。

(2)单台循环水泵跳车
会造成系统冷却水压力低,换热设备水量不足,冷却效果下降。

(3)硫酸、次氯酸钠泄漏
可能造成人身伤害,长时间泄漏会造成药剂浪费,药剂消耗增大,同时是安全隐患。

(4)总磷、PH值、浊度等指水质指标超标
堵塞换热器列管,影响换热效率。

造成高温换热器结垢、管道设备腐蚀,长时间造成设备管道泄漏。

2.安全操作要点
(1)发现断电,操作工立即汇报班长和调度,并联系电气人员检查恢复供电。

(2)接到循环水岗位断电后,班长要立即组织人员按操作规程封塔停车,同时制氮站转一次水确保前工段安全生产。

(3)突然停电后,操作人员应进行以下操作:关闭循环水泵出口阀,并盘车以备供电恢复后立即开车。

(4)班长在接到单台循环水泵跳车汇报后,要通知巡检岗位调整循环水上回水压力,根据水温上涨情况适当减量,
(5)岗位操作人员应进行以下操作:关闭跳车水泵出口阀,并对备用泵进行盘车,以备送电后立即启动。

(6)按时按量投加药剂,开硫酸、次氯酸钠阀门、泵时不要站在正面,佩戴防酸碱手套、穿防酸碱富、戴防护眼镜作业。

(7)检查系统的PH值等指标,根据分析数据确认投加药剂量与分析数据中总磷含量不符时,立即上报。

(8)巡检时检查系统排水补水情况。

3.管理人员检查重点
(1)装置区内是否有动火、进入容器设备的作业,安全措施是否落实。

(2)主要控制安全指标是否在指标范围内。

(3)主要运转设备的防护装置是否投用。

(4)设备管道是否有泄漏。

(5)操作规程中是否有异常;安全操作规程、开停车方案执行情况。

(6)硫酸槽、次氯酸钠槽围堰排污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7)检查岗位是否每半小时进行巡检和巡检数据记录是否及时准确。

五、分析安全操作
1.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1)分析药品过期或做样步骤不按要求
分析数据不真实,导致主控对系统判断失误,引发质量、安全事故。

(2)危化品使用、储存不到位
造成人身伤害。

(3)分析使用工具破碎
造成人员身体划伤。

2.安全操作要点
(1)定期更换分析药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取样分析。

(2)危化品使用、存放时应谨慎,仔细检查有无破损。

(3)定期打开窗户进行通风,换气。

(4)蒸馏时,仪器系统不可完全密闭。

使用气体时,应严防气体发生器或导气管堵塞.
(5)在减压蒸馏时,不可用平底或薄壁烧瓶,所用橡皮塞也不宜太小,否则易被抽入瓶内或冷凝器内,造成压力的突然变化而引起爆炸。

操作完毕后,应待瓶内液体冷到室温,小心放入空气后,再拆除仪器。

3.管理人员检查重点
(1)检查岗位分析药品是否过期。

(2)检查岗位做样时是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3)检查岗位危化品是否定置存放。

(4)检查岗位劳动防护用品是否齐全,岗位人员是否正确佩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