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黄石中考)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D)A.煤B.石油C.天然气D.乙醇2.保护地球、防止环境污染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合理利用资源是保护地球的重要途径,下列关于资源利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利用太阳能发电B.推广使用电动汽车C.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D.城市垃圾集中焚烧处理3.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B)4.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A )A.减少煤的浪费B.减少氧气的消耗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减少酸雨的形成5.野炊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 )A.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B.撤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6.(2018·岳阳)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B )7.(2018·雅安)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泽,指湖泊池沼。
“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
这里“X气体”是指( B ) A.一氧化碳B.甲烷C.氧气D.氢气8.(2018·宜昌)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9.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B )A.家用燃气着火时关闭阀门——隔离可燃物B.用水浇灭民宅火灾——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D.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档案室火灾——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10.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D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车上运送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内吸烟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11.(2018·重庆)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
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C )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C .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D .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12.(2018·遵义)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 .燃烧是对人类只有利而无害的化学反应B .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C .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就可以燃烧D .已知:3Mg +N 2=====点燃Mg 3N 2,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13.(2018·仙桃)充分燃烧1 kg 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 2和SO 2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 .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 2的量接近,但产生SO 2的量却相差较大B .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 2和SO 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C .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 .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14.(2018·遵义)某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吸收废气中的SO 2,部分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 .该流程能减少酸雨的形成B .饱和食盐水中的NaCl 没有参与反应C .用CO 2制取NaHCO 3,符合低碳理念D .用CaSO 4和煤灰制水泥,实现废物再利用15.某气体由H2、CO2、CO、CH4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将气体点燃后通过澄清石灰水,有浑浊现象。
那么对该气体成分作出的以下推断中,不合理的是(D)A.H2、CO B.CO、CH4C.H2、CH4D.CO2、CH4二、填空题(共27分)16.(4分)有下列五种物质:氧气、酒精、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用化学式填空。
(1)点燃前,需检验气体纯度的是H2、CO。
(2)高梁、玉米和薯类经发酵、蒸馏可得到的绿色燃料是C2H5OH。
(3)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物质是CO。
(4)最清洁的燃料是H2。
17.(5分)(2018·德州)能源、材料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l)目前人类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2)锰钢是一种重要的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韧性好,可用于制作钢轨。
(3)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柴燃烧的更旺,常把木柴架空,其原理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4)登山运动员用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制取的氢气作为燃料,同时得到氢氧化钙。
氢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H2O===Ca(OH)2+H2↑,为防止爆炸,点燃氢气前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检验气体的纯度。
18.(8分)(2018·临沂)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一直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1)太阳能和石油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石油。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填化学式),其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天然气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
(4)中国政府决定2018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大量垃圾对我国大气、地表水、土壤等造成严重污染。
①“洋垃圾”中的废五金含有多种金属。
若摄入下列金属不会造成中毒的是b(填字母序号)。
a.铅b.铁c.汞②无用“洋垃圾”直接露天焚烧会产生许多有毒气体,其中CO(填化学式)极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9.(10分)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 广州建业大厦曾发生严重火灾。
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可燃物。
(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
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3)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①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 ℃。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L或P和M。
(填物质代号)三、实验探究题(共17分)20.(10分)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利用图甲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2个对比实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②④(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③④。
(3)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比老师的实验有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防止污染空气。
根据以上事实,你认为白磷在实验室应如何保存?放在冷水中。
21.(7分)(2018·广州)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部分装置。
(1)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备一瓶氧气用于性质实验:①该方法制得O 2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 3=====MnO 2△2KCl +3O 2↑。
②可选用B 和C(填序号)装置组合。
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把导管口放入水中,然后双手握住试管,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①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并验证其可燃性,可选用A(填序号)与E 装置组合,在E 导管口点燃。
实验过程是: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制备氢气―→点燃。
②电解水也可制得H 2。
装置如图F ,甲管中产生的是氢气。
③氢气的生产方法是制约其作为清洁能源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科学家根据生产方法提出“绿色”氢气和“有污染”的氢气的概念,下列方法可获得“绿色”氢气的是BD 。
A .用矿石生产锌和硫酸,再相互反应B .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光解水C .利用煤燃烧发电,再电解水D .利用风能、水力发电,再电解水四、计算题(共11分)22.(11分)乙醇是一种清洁燃料,但在氧气不足时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现有207 g 乙醇与一定量的氧气点燃后发生如下反应:3C 2H 5OH +8O 2=====点燃x CO 2 +2CO +9H 2O(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 =4。
(2)计算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
解:设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y 。
3C 2H 5OH +8O 2=====点燃4CO 2+2CO +9H 2O 138 56207 g y13856=207 g yy =84 g 答: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84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