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存储器的操作有写入操作和读出操作两种:
将信息存入存储器谓之“写入”(Write); 从存储器取出信息称为“读出”(Read)。
为了便于对存储器中存放的信息进行管理,整个内存被划分 成许多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编号,此编号称为 地址(Aຫໍສະໝຸດ dress)。位、字节 、字等
(1) 位(bit,缩写为b):二进制的每一位(“0”或“1”)是二进 制信息的最小单位。
存储器的容量指它能存放的二进制位或字节数,常用的计量 单位有KB(千字节,K为210),MB(兆字节,B为220),GB (千兆字节,G为230
4)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就是将程序、命令或数据等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的 装置。输入设备把它们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形式,存放在 内存中。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鼠标、键盘、扫描仪、数字化仪等 。 5)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通常在内存)进行输 出的设备。输出结果要转换成人们能够接受的形式,例如数据 、文字、图形、表格等。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 绘图仪等。
衡量CPU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1)CPU字长 指CPU内部各寄存器之间一次能够传送的数 据位,即在单位时间内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该指标 反映CPU内部运算处理的速度和效率。 (2)运算速度 用每秒钟能够执行多少条指令来表示。通常 用单位时间内执行指令的平均条数来衡量,并以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作为计量单位;或用每秒浮点运算 次数FLOPS( Floating Point Operation Per Second)来表示。 (3)工作频率 CPU的工作频率也称为CPU的主频,指CPU 内核电路的实际运行频率,主频越高,其处理速度也越快。 (4)CPU的生产工艺技术 通常用µ m来描述,精度越高表 示其生产工艺越先进,在同样体积的硅材料上可以集成的元件 也越多,主频也越高。
2)控制器
控制器(Controller)是计算机的控制指挥中心,计算 机的神经中枢。它的基本功能是从内存储器中取出指令 并对指令进行分析、判断,并根据指令发出相应的各种 控制信号,使计算机的有关设备或电子器件有条不紊地 协调工作 ,保证计算机能自动、连续地工作。 中央处理器即CPU(Control Processing Unit ):控制 器和运算器合称为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CPU中还 包括若干寄存器,用来存放运算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地 址或其他信息。
冯· 诺依曼设计思想确立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并 第一次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
外存储器
输入设备
内存储器
输出设备
运算器
CPU
控制器
图4.2 冯· 诺依曼计算机结构示意图
1)运算器
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部件(ALU——Arithmetical Logic Unit),是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算术运算:指按照算术规则进行的运算,如加、减、乘、 除、求绝对值等; 逻辑运算:泛指非算术性质的运算,如比较大小、移位、 逻辑加等。 运算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对取自内存储器的数据进行算 术和逻辑运算。在计算机中,各种复杂的运算被分解为一系 列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由ALU执行。运算器每次执行什么操 作是由当前指令的操作码来确定的。
6)总线(BUS) 就是计算机各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使构成计算 机的各功能部件成为一个可工作的系统,
CPU 内存
总线 I/O控制器
输入设备 外存储器 输出设备
图4.3总线与各功能部件的连接示意图。
4.1.2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1)CPU
1971年,Intel 公司把运算器和逻辑控制功能集成在一起, 用一片芯片实现了中央处理器的功能,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片 微处理器(MPU —— Micro Processing Unit)Intel 4004。 它再加上存储器组成了4位微型电子计算机MCS-4,随后, 许多公司竞相研制微处理器,相继推出了8位、16位、32位 微处理器。
计算机的各个功能部件是通过总线实现相互通信的,总 线的主要特征是共享传输介质。 接口是外部设备与计算机连接的端口。 1. 总线分为三种: (1)数据总线DB(Data Bus) 用来传送数据,其位数一 般与微处理器字长相同。数据总线具有双向功能。通过它可 以实现CPU (2)地址总线AB(Address Bus)用来传送地址信息。它是 单向传送的,用来把地址信息从CPU单向地传送到存储器或 I/O接口,指出相应的存储单元或I/O设备。16位AB能直 接寻址的存储空间为216,存储地址编址范围为0000H~ FFFFH
计算机的基本结 构和工作原理
4.1.1 计算机的逻辑(功能)结构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 人类通过计算机软件使用计算机。通过软件的包装,人们可以 不必太多地了解机器本身的结构与原理,就可以方便灵活地使 用计算机。 认识和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有利 于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软件系统中的各种概念,以及各种操 作要求的必然性。从而,深刻认识计算机及其操作使用。 硬件(Hardware)系统是构成计算机的物理装置,是看得 见、摸得着的一些实实在在的有形实体。硬件是整个系统运行 的物理平台,计算机的性能,如运算速度、存储容量、计算精 度、可靠性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硬件的配置。
3)系统主板
图4.8是系统主板的布局结构。
主板上的部件包括控制芯片组、CPU、 Cache、BIOS芯片、I/O接口、内存储 器插槽、总线扩展槽、键盘和鼠标接 口、软盘接口、IDE(ATA)接口(用 于连接硬盘和光驱)、可充电电池以 及各种开关和跳线等。一体化主板上 还有多媒体和通信设备接口。
4)总线与接口
寄存器的种类很多,主要的有:
(1)通用寄存器 向ALU提供运算数据,或保留运 算结果。一般CPU有多个通用寄存器。
(2)累加器A 这是一个使用相对频繁的特殊的通用 寄存器,有重复累加数据的功能。 (3)程序计数器PC 存放将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 (4)指令寄存器IR 存放根据PC的内容从内存储器 中取出的指令。
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 诺依曼(Von Neumann)
在 1946 年提出了关于计算机组成和工作方式的基本设想, 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计算机硬件设备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 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并对其基本功能做了 规定。 (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码来表示指令和数据,每 条指令由一个操作码和一个地址码组成,其中操作码表示 所做的操作性质,地址码则指出被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存 放地址。 (3)采用存储程序的概念,即将编制好的程序(由计算 机指令组成的序列)和原始数据存入计算机的主存储器中 ,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连续、自动、高速地从存储器中 取出一条条指令执行。
2. 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两类。 只读存储器是一种只取不存的存储器。一般由计算机制造 厂家将信息写入ROM中,用户是无法修改的。即使停电, ROM中的信息也不会丢失,是非易失性存储器。
(2)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CPU
Cache RAM
Cache设立的依据是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原理,即在一个较短 时间间隔内,CPU执行的指令和处理的数据往往集中存放在 存储器的局部范围内,对该局部范围的存储器地址访问频 繁,而此范围外的地址访问较少。如果把在一定地址范围 内被频繁访问的指令和数据从内存复制到Cache中,当CPU 要访问内存中的数据时,先在Cache中进行查找,若Cache 中有CPU所需的数据(称为“命中”),CPU就直接从 Cache中读取;否则再从内存中读取,并将与该数据相关的 一部分内容复制到Cache中。这样在一个时间间隔内,CPU 将不会或很少去访问速度较慢的内存,可以加快程序的运 行。
1981年美国IBM公司推出采用Intel微处理器芯片的IBM PC (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随后又相继推出IBM PC XT、PC 286、386、486、Pentium和Pentium Pro等一系列微 型计算机。
Apple公司一直坚持开发自己的PC机系列,如AppleⅠ和 AppleⅡ等8位PC机以及包括多种机型的Macintosh(简称Mac) 系列,以其独特的界面风格,在16位和32位PC机市场上也占 有一席之地。 DEC公司推出的Alpha 211,IBM、Motorola、Apple三家公司 联合推出的Power-PC体系结构均为64为微处理器芯片
(3)控制总线CB(Control Bus)用来传输控制信号。这些 控制信号控制着计算机按一定的节拍,有规律地自动工作。 控制总线的多少因不同性能的CPU而异。
目前微型计算机上常见的总线结构有:
① ISA(Industry Standara Architecture)总线 ISA是工业标准结构总线,数据传送宽度是16位,工作频 率为8MHz,数据传输速率最高为8MB/s,寻址空间为1MB。 它在80286至80486时代广泛应用,现在的机器中也还保留 有ISA总线插槽。 ②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 外部设备互联总线PCI,也称局部总线,它在CPU与外部设备 之间提供了一条独立的数据通道,使每种设备都能直接与 CPU联系,各种设备都能同时工作。数据传送宽度是32/64位,
内存按其功能特征可以分为:
1. 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 可以被随机访问,大多采用MOS型半导体集成电路芯 片制成。当关机或断电时,保存在存储器中的信息将随 之丢失。又分为: (1)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它的体积较大,功 耗大,制造成本较高,价格较贵;但是存取速度快,能 与CPU芯片的工作保持同步,适合用作高速缓冲存储器。 (2)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集成度高,功耗低, 作成本较低,被广泛采用作为主存。
3)存储器 存储器(Memory)是有记忆能力的部件,用来保存程序和数 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