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联想法
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学习知识。
但我们也明白,知识的价值不仅在于知道,更可贵的在于灵活运用。
读书的效果通常是从它的使用价值来含衡量的。
如何才能促使知识的应用呢?联想法是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之一。
如果说一般的阅读读方法是单纯的涉及某种知识,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两种不同思维、想法的碰撞。
在很多时候,这种碰撞的结果能促进思维的活跃,使阅读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进而可能给学生带来创造性的突破。
联想法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所谓联想阅读法,就是指阅读者借助联想进行阅读的方法,俄国剧作家、诗人克尼雅宁说:“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
中国有句成语叫“字里行间”,这就需要学生在接触到新的文本以及新的知识的时候,不是仅仅的去读懂字面上的意思,而是积极的去思考,结合生活实际去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并不只应满足于“读懂”“纸面上的话”,其主要目的在于读到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这就要求阅读者对所读的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上,而且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的联想,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客观事物也是如此。
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人脑中,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
从思维运用的角度划分,联想可具体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移植联想等几种类型。
因此,联想阅读法通常也表现以下几种形式。
其一,接近联想阅读法。
接近联想阅读法,是指阅读者在读书时由所阅读的知识刺激而产生的在时间或空间上与这种知识有关或相近的联想。
这种联想要求联想的跨度要适当,所联想的事物与书本知识不仅有相似性,更主要的是有相关性。
运用接近联想法阅读,能帮助阅读者打破学科的界限,学会统筹兼顾,组合知识的本领,如看到鱼,马上会想到水;提到哈尔滨,马上想起寒冷以及冰雕;一提到北京会想到天安门广场和“鸟巢”等,这些都是因为在空间上有接近之处。
又如,一提起诸葛亮,马上就会想“火烧赤壁”和“三顾茅庐”,这是因为这些事情在时间上接近。
运用接近联想,把遇到的事实、事物和学到的知识与接近事物联系在一起,形成空间或时间上有相关之外的系统,就可产生联想,而且提起一种东西就可能联想到一大串内容。
这种方法可以使阅读者的思维活动从一个定向点向接近的知识领域拓展。
这些知识的重新组合与融汇通常能引导阅读者提出具有创造性的观点和主张。
其二,类似联想阅读法。
类似联想阅读法,就是指阅读者由所阅读的知识的刺激而自然产生与书本知识相似或相仿的联想。
这种阅读法可以引起连锁反应,促使阅读者把有关或同类的知识加以联系,延伸,比较,补充,从而丰富和扩大。
,如著名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作品境界雄阔豪迈,个性鲜明,意趣横生。
像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由此,阅读者可以联想到毛泽东同志所写《沁园春雪》中的名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了主席创建新中国的伟大抱负及其雄才大略。
这一系列的类似联
想,可以使阅读者开阔自己的阅读视野,从一本书联想到与其他作品。
这样,阅读者联想的面越大,学到的知识越多。
其三,对比联想阅读法。
对比联想阅读法是指读者,由所阅读的知识刺激而产生的与本知识完全相反或根本对立的联想。
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着矛盾对立的现象,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
对比联想反映了识记对象之间的这种独立性,我们可以据此进行记忆。
利用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方面回忆起另一个方面。
两个相反的对象,只要想到一个,便自然而然地会想出相对的那个来。
诗词中运用对比联想的地方也很多,试举杜牧七律三例: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河湟》颔练,意思是:河湟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处境艰苦屈辱,处境艰苦屈辱,但他们的心却没有被征服。
这是以外表与内心对比。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润州二首》颈联,意思是:先朝遗寺荒凉冷落,河边酒楼盛景繁荣。
这是以一衰一盛对比。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颔联,意思是:行者踌躇满志,乐观开朗,送行者空虚无着,怅然若失。
这是以二者心境对比。
)这类诗句对仗工整,对比鲜明,形式上一目了然,意义上深切感人,这是有利于记忆的。
在阅读和科学实践中,采用对比联想的方法,反书本已有知识之道而行之,很多时候反而能自生机杼,独创一格,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其四,移植联想阅读法。
移植联想阅读法,就是指阅读者由阅读的知识刺激而产生的把某方面的知识转移应用到其他方面的联想。
移
植联想往往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创造性的联想。
如有人读三国,并把《三国演义》从文学作品范畴推广度到其他领域,就是运用的移植联想的方法。
有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本探讨如何分析形势,调动有利因素,战胜对手,壮大自己的书,值得企业家好好研读。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军事经典著作。
但许多企业家把它移植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取得了很大成功。
这一切都表明,巧妙地运用移植联想阅读法,可以使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做出创造性的成绩。
联想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联想阅读法,对于培养阅读者的创造性思维是有益的。
但是,其运用也并非易事,它通常需要阅读者掌握四个要点,第一,联想要跳出自身思维的框架。
如果我们在读书过程中所展开的一系列联想都与本知识相差不远,或与别人一般性的想法没有多大区别。
那么这种联想就没有多大的价值,所以,阅读时,阅读者要克服各种惯性的约束。
自觉地,有意识地让自己进行多方面特别是独到的联想。
第二,联想要符合客观规律。
阅读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才会有所提高,有所长进。
阅读者千万不要为联想而联想,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
第三,联想不要脱离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
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是联想与想象的前提,脱离了这两者联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书本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是联想与想象的触介,阅读者对本知识理解得越全面,越深刻,其联想的基础就扎实,方向就越明确,独到的见解,新观念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样,阅读者的社会生活经验和体会积累得就越多。
联想的外延就越宽,内容也更精彩丰富。
第四,联想不要局限于一种内容和和形式。
联想
要尽可能多种多样,要善于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层次,角度,重点去探索和追寻,比如阅读者可以把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移植联想等融合起来,交叉,组合运用,然后再加以科学的联想。
只有通过联想,阅读者才能知疑善思,举一反三,闻一而知十。
这种不仅读懂书中的知识,而且还要获得书本之外的东西的阅读战略,才真正称得上用书之智。